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圆满落幕

2017-10-16 00:15
中国计算机报 2017年34期
关键词:换人领域机器人

新华网消息,8月27日下午,历时五天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闭幕,大会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2万人,吸引现场观众达24万余人次,签约额近80亿元。

大会展览邀请了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机器人厂商,在5万平方米的展区内展出了仿生机器蜻蜓、水母、智能协作机器人、4足仿生机器人、情感机器人等先进产品。千余件精选高科技产品,吸引现场观众达24万余人次。大赛部分,共有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1017支参赛队伍、4500余人参赛,其中400人是国外选手,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2万人,包括中国无人机公开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格斗机器人大赛、青少年设计竞赛、第一届中国无人船公开赛5项赛事。

此次大会还搭建了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的平台,据悉,会议期间,企业共签署80项合同,签约额近80亿元。会上,《全球智能机器人合作发展倡议书》《2017—2018机器人领域十大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以及7项机器人团体标准等成果发布,7项机器人团体标准为中国电子学会空间机器人通用技术要求等四项空间机器人系列标准、光纤芯机器人交换设计通则等三项光纤芯交换机器人系列标准。

中国证券网讯 在北京举行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首次发布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球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愿景。

据新华社8月23日消息,中国正从机器人应用大国转为创新大国。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增长35%。2016年工业机器人生产7.2万台,约占全球1/4;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控制器、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作为我国最大的前沿信息技术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策源地,北京在机器人前沿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2016年,北京软件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287.6亿元。在人工智能领域,北京拥有人工智能企业240多家,专利申请数累计7841项。据不完全统计,中关村人工智能企业实现总收入4122.5亿元。

记者从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落户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到,作为正在努力建设的“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这里已建成以亦创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大族企业湾为核心的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吸引了哈工大特种机器人集团、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龙头及研发机构入驻,机器人企业达100家左右,产业规模约30亿元。

按照《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北京将分两阶段实现战略目标。第一阶段是,到2020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达到120亿至150亿元,培育形成10家行业领军企业、10个研发创新总部,实施10个工业机器人重大应用项目。第二阶段是,到2025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达600亿元左右,形成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体系,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操作系统及软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创新应用基地。

近日,浙江发布《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推进机器人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高制造方式的智能化与生活方式的智慧化水平。

在“機器人+制造”方面,浙江将实施升级版的“机器换人”,即组织实施“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从部分环节单台机器人应用向整条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改造发展,实施“机联网”“厂联网”等以智能机器人系统为核心的技术改造。

此番浙江推出的《行动计划》,在受访专家看来,是从原来的用电机设备替代人工升级到制造业和机器人的结合,意味着浙江“机器换人”进入2.0时代。面对人口红利减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情况,对浙江民营企业来说,“机器换人”能显著节省仓储物流环节的成本,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自2012年浙江省做出“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的决策部署后,“机器换人”已然成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机器人相关产业也紧随着快速发展。

浙江省经信委2016年的数据显示,浙江省在役工业机器人总量达到3.2万台,占全国的15%左右。而此次《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浙江省机器人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机器人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批富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器人+”新模式、新业态,建设国内一流的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和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具体到应用方面,计划提出了加快在制造、物流、健康、服务、农业和特殊领域等6个领域的机器人应用。

作为引领世界未来的颠覆性技术,机器人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并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50亿美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62.8亿美元,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与此同时,鉴于整个行业高端产业低端化、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现象严重,未来国家将继续完善“中国制造2025”战略分省市指南,细化机器人零部件产业区域布局。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等意在规范行业竞争秩序的一揽子政策正在加快酝酿。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逐步推进,工业机器人这一“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已成为制造业最火热的投资领域,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我国机器人技术和行业的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近五年规模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今年上半年生产完成5.9万台,同比增长了52%。我国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比例将从25%提升到30%以上。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在规模、技术、应用、集聚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在机器人技术的研发方面,目前我国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器人本体优化设计,以及性能评估、高速高精度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此外,在特种无人机、深海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自主创新产品,成功研究开发了固定翼无人机智能集群系统等。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分析,2016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增长14.5%,预计2017年将达到232亿美元。加快推动机器人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将促进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业内专家表示,机器人产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远高于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速。以北京为例,按照《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到2020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达到120亿~150亿元,培育形成10家行业领军企业、10个研发创新总部,实施10个工业机器人重大应用项目;到2025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达600亿元左右,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创新应用基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换人领域机器人
梅钢公司“机械化换人 自动化减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领域·对峙
中国制造业基于成本控制的“机器换人”问题研究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