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2017-10-17 17:01梁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7期
关键词:五省西北城乡居民

梁娟��

摘 要:使用1998-2014年西北五省的面板数据,以泰尔指数测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通过Sys-GMM方法对动态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社会保障与就业项目在西北五省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了“逆向”调节作用,而加速城市化建设将显著减弱收入分配不公现状。综合考虑社会保障支出与城市化率的共同影响发现,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与提高城市化率并进,带动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将会起到显著缩小作用。

关键字:社会保障支出;城市化率;城乡收入差距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7.004

1 引言

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是我国学术界与政策层面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尤为突出。而财政社会保障性支出能够缓解贫困、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具有明显的再分配功能。我国西北五省地处祖国内陆,受地理条件限制,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更是备受外界关注。因此研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再分配调节作用在西北地区是否具有积极效应十分必要。

2 现状分析

2.1 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西北五省的城乡收入差距普遍高于全国水平。2005年甘肃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高达4.08,2007年达到近年来的巅峰值4.30,逾越全国同期3.3的平均水平。自2008年以来随着全国总体收入差距的逐渐减小,西北五省城乡居民人均之比也逐渐下降。但除了新疆,在其他四省的这一比值仍保持在3.0以上。尽管西部大开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带动了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其收入差距问题仍亟待解决。

2.2 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自1997年社会保障事业建设以来,一直稳定在0.10附近,波动很小。1998-2002年西北五省的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值呈总体上升趋势,2003开始出现下降态势,但总体水平仍高于全国平均比值。其中青海省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最高,波动幅度最大。面临各种现实问题,有必要探讨现有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西北五省收入差距的调节效应。

3 文献综述

收入差距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Kuznets开始关注,提出了著名的库兹涅茨“倒U”型理论。在众多研究收入差距研究的文献中,重点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学者们分别从制度安排、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差异以及农业生产等角度研究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效应。近些年研究视角开始侧重于财政支出的影响。莫亚林和张志超研究表明,为追求经济增长的“建设性”财政支出的增加促使收入差距拉大。洪源、杨司键等从时空整合视角得出,改变倾向城市的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向农村的支出,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孙文基、李建强认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不确定。可见现阶段国内学者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调节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效果持有不同看法。

4 数据选取、泰尔指数说明与变量界定

4.1 数据来源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建立始于1997年,因数据的可得性及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选取1998-2014年西北五省的省级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9-2015)、《中国财政统计年鉴》(1999-2015)、《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9-2015)。

4.2 泰爾指数说明

测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基尼系数、库兹涅茨比率等。指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忽视了城乡二元结构因素和城乡内部的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将全体人口按照收入由高到低划为不同分组,其对高收入群体的数据较敏感。由于目前我国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数据较难获取,估算结果不是十分准确。本文选用泰尔指数这一相对指标,考虑西北地区各省不同区域人口结构差异的影响,将整体性差异分成组内与组间差异,可分别测度城镇与农村对整个区域的贡献度。

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Ti,t=∑2i=1Yi,tYilnYi,tYt/Pi,tpt

假设在我国二元化结构中只有两类人,分别是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其中i=1,2分别代表城镇和农村地区,Yi,t表示i地区t时期居民总收入,pi,t为相应时期区域内的人口;Yt为城乡居民总收入,pt为区域内总人口数。

4.3 变量界定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文选用泰尔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其值越大,表示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分配越不公平。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以西北各省的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表示。由于我国财政统计口径的调整,本文划分1998年-2006年和2007年以后两个时间段,前者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的三项之和,后者仅指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

文章加入指标城镇化率、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系数,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控制变量。在进行模型实证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LLC检验和Fisher-ADF检验,验证平稳性,防止伪回归造成估计结果的不准确。

5 实证分析

5.1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5.1.1 面板数据模型

theili,t=β0+β1sseri,t+β2ubratioi,t+β3lg(dp)i,t+β4ln(dp2)i,t+β6agingi,t+β7edui,t+μi+εi,t(1)

其中μi表示各个截面样本的个体差异,εi,t为随机误差项。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以随机效应估计模型中的参数更为合理。

5.1.2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由于收入差距的调节是动态过程,即表示城乡收入差异的泰尔指数值不仅受当期各种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且与自身过去值紧密相关。本文面板数据时间跨度不是很长,引进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值(theili,t-1)建立动态面板模型:endprint

theili,t=α+β0theili,t-1+β1sseri,t+β2ubraioi,t+β3lg(dp)i.t+β4ln(dp2)i,t+β5agingi,t+β6edui,t+μi+εi,t(2)

模型(2)中加入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城市化率的交互项,建立动态面板模型(3):

theili,t=α+β1theili,t-1+β1sseri,t+β2ubraioi,t+β3lg(dp)i.t+β4ln(dp2)i,t+β5agingi,t+β6edui,t+β7sserubratio+μi+εi,t(3)

此时模型(2)、(3)中theili,t-1与theili,t自相关,theili,t-1与εi,t之间也存在自相关,将产生内生性问题。同时,解释变量中的城市化率、经济发展水平、平均受教育年限与被解释变量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变量之间产生联立内生性,随机效应与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将失效。

于是本文采用Bond、Bover的动态广义矩(GMM)进行计量检验。在两种动态广义矩(GMM)估计方法中,兩步(two-step)估计法的标准方差矩阵能更好地处理自相关和异方差问题,但同时存在估计值向下的偏误,会给估计量带来渐进分布偏差。在小样本的情况下,本文最终选用Arellano and Bond认为估计结果更可靠的一步(one-step)估计方法。

5.2 实证结果与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各模型都通过了AR检验和Sargan检验,不存在序列相关,无法拒绝全部工具变量都有效的原假设。依据各模型的Sargan检验结果本文最终选用SysGMM估计方法的实证结果来解释。

实证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各省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却表现出了“逆向”调节的作用效果。模型(3)中,随着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每增加1%,泰尔指数将提高0.374%。由各模型的回归结果可得,城市化率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呈负向关系,即加快城市化建设能有效改善城乡收入分配不平等格局。同时,交互项在1%水平上具有抑制了收入差距的显著作用。比较模型(2)发现,若不考虑两者的综合影响效应,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逆向”效应被低估,而城市化率对缓解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作用将被高估。是否加入交互项,theili,t-1每增加1%theili,t提高0.7%以上,充分验证了收入差距的动态调节过程,这种收入差距的动态依赖机制加剧了合理调节收入差距、促进公平的工作难度。

其他控制变量对西北五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影响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与大多数文献研究结果相近,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对抑制收入差距扩大的效果显著,平方项(lg(dp2)i,t)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验证了库兹涅茨关于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西北五省是基本成立的。在估计系数中,西北各省老年人口比重每增加1%,收入差距提高0.25%左右。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1998-2014年西北五省的省级面板数据,描述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的城乡居民间存在的差异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现状,分析了受地理环境差、缺乏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影响各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与影响效应。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对于政府完善与改变倾向城市、城乡之间分割的二元化财政社会保障制度迫在眉睫。尤其在西北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助力农村“精准扶贫”,制定合理的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城市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强政府对贫困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对改变目前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的收入较大的现状至关重要。第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求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因此当前要务之一为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到城镇的市民化。因此继续加强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城镇地区的农民工在教育、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使得这些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的起点获得更多的公平性。第三,政府要积极引导以改善民生为导向的转移支付资金的区域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最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KUZNETS S.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45(1):128.

[2]林毅夫,刘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8):314.

[3]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5058.

[4]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1120.

[5]赵娟霞,朱春红.人力资本对中国城乡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3):4147.

[6]莫亚林,张志超.城市化进程、公共财政支出与社会收入分配——基于城乡二元结构模型与面板数据计量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与研究,2011,(3):7989.

[7]洪源,杨司健,秦玉奇.民生财政能否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7):320.

[8]孙文基,李建强.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1,(2):112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五省西北城乡居民
一座西北小城
西北不惑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西北望
农村民主管理的村民评价——五省60村的跟踪研究(1999—2011)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
广州军区五省(区)军事志工作研讨会在海口举行
蔡锷与《五省边防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