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7-10-17 05:43苏立华
小演奏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哈尔音准扎克

苏立华

几年前,我多年的挚友、俄罗斯小提琴演奏家格列伯和玛丽安娜夫妇在深圳创办了“凡乐小提琴教学中心”。 格列伯告诉我,有一位来自香港的名叫苏千寻的可爱女孩在跟他们学小提琴,女孩热爱音乐,很有音乐天赋,学琴专注刻苦,希望我有时间能听听她的演奏。之后,玛丽安娜从新西伯利亚国际小提琴比赛现场给我发来了女孩的演奏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女孩的现场演奏发挥很出色,并因此获得了该项赛事的金奖,然而令我感到震惊的是她才九岁!

听格列伯夫妇介绍,苏千寻2005年出生在香港,从小喜爱文学和艺术,同时还热爱网球、游泳和滑雪等户外活动。苏千寻四岁开始学钢琴,五岁开始学小提琴、一路走来,她获得过很多奖项,包括2015年9月,在波兰卢布林第十三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青少年小提琴大赛上获得亚军,并成为该届比赛唯一获得法国波兰扶轮社颁发的特别奖项的参赛者;2016年5月,在新西伯利亚国际小提琴比赛上荣获第一名,此外还多次荣获香港校际音乐节小提琴比赛冠军及公开赛冠军。

作为小提琴神童,苏千寻演奏时左手落指精准,发音干净优美,拨弦颗粒感好;右手运弓稳健而松弛,富有歌唱性,音色醇厚深情,几乎听不出是一个小孩子的演奏。从某种角度上讲,小提琴是所有西方乐器中较难学也较难演奏好的乐器。很多学音乐的学生从小训练的乐音音准,大部分都是键盘音准,也就是十二平均律下的音准,所有音都是绝对音高或绝对音准。而小提琴演奏者的音准听觉既要有十二平均律的音准概念,又要有其他不同律制,主要是五度相生律下的音准概念以及由不同音准概念产生的微妙音色听辨能力。不先练就一双好耳朵,想成为一流的小提琴家更是难上加难。

如果在学习起步阶段,没有首先培养极好的音准听辨能力和音色鉴赏力,形成一种定势,并将其转换成为自己演奏时的自觉意识,那么今后的学习就会有局限性,也不会走得很远,因为学习技术的终极是完成美好的音乐。在很小的年龄阶段,培养高级的音乐耳朵及高级的音乐品味,这是比学习技术更重要的修养和基础也是学音乐者必备的文化和艺术修养。 苏千寻如此小的年纪就对自己有这样高的演奏规格和艺术要求,今后的发展令人期待。

从苏千寻的演奏中,我观察到她有一个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专注,她常常侧耳细听自己的演奏,随时调整演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很多学弦乐的学生在演奏时都没有养成用耳细听演奏发音的习惯,苏千寻却具备这样的专业素养。演奏任何乐器都是耳到、心到、手到的艺术,耳朵里听到的是什么音,心里感受到的是什么音乐,演奏出来的一定是对应一致的。苏千寻这种自我聆听的本能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良好的音乐天赋,或者说是音乐天赋中最重要的部分。她的演奏声音来自于内心聆听,音乐来自于内心感受,是耳朵和心在指挥她演奏。苏千寻的学习经历说明,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必须从小培养,而且应该优于掌握某件乐器演奏技术的培养,同时以审美能力推动自己练习技术,要在对音乐的美的追求中学习演奏,探索音乐,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说好就好,老师说不好却不知道为什么不好。

听苏千寻和她的老师的音乐沙龙演出,我始终以我惯常听演奏的方式去听,那就是看人知音,听音识乐。苏千寻当晚的表现给我的印象除了演奏很出色之外,她的言谈举止和礼貌礼节也让我记忆深刻。苏千寻一上台即以人格魅力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琴还没出声,音乐实际上已经开始。演奏过程中,苏千寻展现出超出年龄的冷静和自信,演奏姿态和状态优雅自然,非常松弛通透,没有任何表演性动作。

一个演奏者的琴声品味流露出的是其艺术档次,这种高贵不是成为大师才会有,这是一种艺术气质,从小就可以培养。因为我们知道艺术气质是艺术家的土壤,不是艺术家的化妆品。

苏千寻的父母都非常热爱音乐,经常带她去听音乐会,一家人也常常聚在一起听唱片,分析和讨论大师和名家的演奏,一起分享好书和好音乐,一起探讨音乐学习。苏千寻的父母实际上是在与孩子一起学音乐,只是外在表现为孩子动手,父母则动耳、动心和动脑跟着学习和欣赏,这样一个家庭对孩子学音乐的帮助肯定是巨大的,让孩子在爱音乐和受鼓励与被欣赏的气氛中学音乐和学琴。

演奏礼仪透露的是演奏者的文化修养和对音樂的态度,也就是演奏者的综合艺术人格。苏千寻在如此小的年纪就拥有了这些,并且很自然地表现在演奏中,实在难能可贵。

学习任何东西都以学做人开始,也以学做人为终极目标。在学音乐的孩子中,礼貌礼节这些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常常被家长和老师忽视或轻视。殊不知这一切将直接影响到演奏者对音乐的感觉、对音乐的理解与态度以及最终音乐艺术的综合修养。

今年5月,苏千寻随家人一起去听小钢琴家王雅伦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与香港管弦乐团合作演出的音乐会。演出结束后,苏千寻来到后台对王雅伦的成功演奏表达了祝贺。让学音乐的孩子们互相欣赏和互相支持,这也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音乐的归宿正是爱与分享。

苏千寻的高规格演奏体现在她的意识,也就是她对一首作品的理解和要求,始终走在演奏之前,这是很宝贵的东西。对每一首作品的理解和音乐要求,意识始终走在演奏之前,这是非常可贵的。能时刻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这是使一位演奏者进步的源动力,这些素质决定了一个音乐学子今后是成为有生活品味的艺术家还是目光短浅的伪艺术家。

如今,大部分老师和家长只管教与学,对于学习的规格没有要求或者要求太低。学习规格不高,学生学了等于没学,不但浪费父母的金钱和时间,也浪费他们的童年,甚至因低规格的无趣学习毁了他们对音乐原本的兴趣,让他们养成了做任何事都没有严格要求或为自己做事找借口的习惯。

苏千寻在学琴的过程中,跟随过很多优秀老师学习,只要是遇到好的老师和学习机会,父母都会鼓励和支持她去学众家之长,兼收并蓄。对于有才能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来说,多接触不同优秀老师的教学不是坏事,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不同老师的教学长处,最后培养出独立思考的强大自学能力。endprint

这两年来,我也在网上听过苏千寻的一些演出实况录音,其中有与林大叶指挥和广州交响乐团合作演奏的维厄当《第五小提琴协奏曲》和与柏林交响乐团在柏林爱乐音乐厅演奏的布鲁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还看过她先前参加一些比赛的现场演奏录像,所有这些演奏,我首先听到的是很有品味和艺术感染力的小提琴发音。

2016年10月,我在波兰波兹南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上遇到了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扎克哈尔·布朗,我向他提到了苏千寻,扎克哈尔·布朗一听我认识苏千寻,一下子对我热情了起来,他笑嘻嘻地向我描述苏千寻跟他上课时的愉快情景,还拿出苏千寻教他学中文的笔记给我看,他最欣赏的一句中文是“做事不要马马虎虎”,还反复读给我听,问我语音和语调是否准确。由此,我看出了扎克哈尔·布朗对苏千寻的欣赏和喜爱。扎克哈尔布朗对我说,苏千寻是他目前教的最好的学生之一,他与苏千寻的关系更像是好朋友。我问他苏千寻与日本那位出色的小提琴神童相比如何,扎克哈尔·布朗神秘地对我笑着说:“你耐心等着看吧!”

扎克哈尔·布朗可能是全世界最忙碌和最辛勤的小提琴教师了,他能对苏千寻有如此高的评价和给予那么高的厚望,可见他对这位学生才能和潜力的肯定。

2017年5月13日,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中国爱乐乐团演出季音乐会上,我第一次听到了苏千寻的现场演奏,当晚她演奏的是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现场指挥是我国新一代优秀指挥才俊黄屹。这场音乐会苏千寻原计划演奏的是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由世界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潘德雷茨基指挥。遗憾的是临近演出的前几天,指挥家潘德雷茨基因病不能如期抵达北京,才临时由青年指挥家黄屹顶替指挥。新指挥要求换成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但是突发的一切丝毫没有影响苏千寻当晚演出的发挥,她的演奏依然表现出众。

当我听到苏千寻第一弓下去发出的音时,我听出了她巨大的进步,她的发音比之前更显高贵和表现力,音乐诠释更加自信和肯定,极其说服力。有人说她的演奏像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而我觉得其更像另一位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珍妮·詹森,发音和音乐气质以及舞台风格与珍妮·詹森都是同路人。苏千寻的演奏右手运弓简洁,左手发音干净,当她将第一乐章那段快速八度乐句挥洒而过时,我即被台上精彩的演奏深深打动,断定她当晚的演奏会必定十分精彩。因为我听到了她内心纯净音乐的流淌,听到了观众自发的掌声,而这一瞬间的美好凝聚了她自身的努力以及家人和老师在台下多年的辛勤付出。

当晚的音乐会来了不少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扎克哈尔·布朗也亲临现场,他恰好在苏千寻北京演出期间在中央音乐学院开小提琴大师课,因此特意腾出时间来看苏千寻演出前的排练。在我看到的小提琴界知名人士中,还有小提琴教育家童卫东教授、张提教授,小提琴演奏家薛伟、谢楠高参等。这些小提琴界的权威人士听完苏千寻的演奏后都在興奋地交谈,并来到后台对苏千寻表达了祝贺。

每个有才能的孩子都有其所长和独有的能力与魅力。今天,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明星,我们需要的是如苏千寻这样身心健康、热爱音乐和快乐学音乐的琴童;需要以这样的成长经历成才的、生活健康和音乐美好的音乐家,需要用音乐来传播爱、分享生活的美好,而不是攀比和争斗。我从苏千寻的演奏中看到了这样一位在生活和艺术里健康快乐成长的音乐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哈尔音准扎克
扎西昂秀作品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冬天的画稿
“我”来了
不要盲目答应
不要盲目答应
小刺猬的水果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