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夸张艺术在学生习作中的运用

2017-10-17 11:17林荣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夸张阅读习作

林荣进

【摘要】习作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想象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习作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对于初中生未来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而在习作过程中,想象与夸张艺术的应用,不仅能够给文章增光添色,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贮备,提高其习作水平。本文就以想象和夸张艺术在学生写作中的运用进行几点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想象;夸张;阅读;习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38-02

中国古代的诸子散文洋溢着浪漫别致的哲思智慧,如庄子散文,充满玄妙、怪诞,充满神奇的想象与夸张。近代的童话则富有诗意的涵养,带来唯美的享受,陪伴着多少人走过童年时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升华,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一、想象与夸张的概述

1.想象

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这一新形象,虽是眼前没有的,但想象植根于现实,因此,想象作文应以现实为依据,进行丰富合理地想象。虽然所写的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但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写想象作文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作文教学所强烈呼唤和大力提倡的。

2.夸张

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想象,对事物的某方面着意言过其实,这种修辞方式叫夸张。

二、想象与夸张在习作中的应用分析

1.注重构思巧妙

习作的关键在于构思,想象与夸张的应用也在于合理的构思。唯有构思合理,才能够感人至深;唯有构思巧妙,才能够让文章变得与众不同。所以说构思很重要。在构思训练上,不妨多进行童话写作,这是一个好的方法。童话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够构建起现实与想象夸张之间的桥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认知与感悟。

比如童话《巨人与孩子》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当巨人把孩子赶走后,花园陷入了漫长的冬季”。这构思带有作者个人极端的感情色彩,从理性角度而言,在现实生活中本不可能发生。可是从生活入手,我们又会有类似的体会:自私之人常因自我的极端而招致四面楚歌、无人理睬,这时的孤苦寂寞就如同冬季般寒冷。童话就是把生活的体会用一种儿童能看懂的天真幼稚的语言唯美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想象的魅力。

又如庄子《则阳》篇中有“蜗角之国”一事,此则故事将战争缩小到蜗角之争。蜗之角已是极小,而就在这小而又小的国家之间竟然还有争城掠地的战争,甚至“伏尸数万”。奇异之极的夸张、想象将这矛盾的“世界”合理地展现出来。

在想象的世界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穿越空间的限制,可以打破时间的约束,脱掉了现实的外衣,进而触摸到内心的真实。想象作文的训练就是要尝试着改变自己的习惯思维。另辟蹊径,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2.着力情节渲染

在初中生习作的过程中,情节渲染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篇生动而让人记忆深刻的文章,离不开情节的渲染与烘托,单独的人物描写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先让学生明白故事背景、环境等要素的烘托作用,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想象、夸张的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情感、处境等。掌握了这些技巧,学生的习作才能够焕发光彩。

比如这个段落:“车子在一阵颠簸后,到了山脚。正值春季,山上笼罩着一层薄雾。在一片迷蒙的雾气中,隐隐约约可见几盏红灯笼,暗红、暗红独立于灰色之中,使人顿时眼前一亮,犹如在无边荒漠中,突然见到了绿洲......车子在经历了“山路十八弯”后,终于爬上了山顶。一下车,马上看到一位朴素而干瘪的老人,满脸皱纹,如同那折叠的纸扇,一纵一横格外分明。老人的身后是勉强站立的老屋,那在风雨中摇曳的老屋。”

在这段描写中,学生对山景的描写非常到位。通过对道路情况进行渲染和烘托,表现了路途的崎岖和颠簸,同时也渲染出一种沧桑的氛围,使读者一下子就能够感受到老人的外貌特征。着力情节渲染,主要目的在于突出人物的形象。想象作文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具体渗透在对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3.留意神态勾勒

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看到学生在叙事写人时,更多地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来描摩人物的“形”,却较少运用心理刻画让人物具有“神”。因此,学生笔下的人物往往缺乏立体感,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活”起来。

比如这样一个例子:在学生作文中经常看到,如考试时、做作业时,“别人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我一定能做到的,一定能!”然后就做出来了。可这类描写仅仅止于表面,使故事情节得以延续,并不能很好表现人物的性格,当然就无法吸引读者。再看“这时我等得有些慌了,心想:妈妈究竟去哪了呢?她为何这么晚也没回来呢?也许去外婆家了,也许有什么事情忙过头了,也许……,该不会路上有什么事吧?会不会像刚才路边发生的车祸那样?不会的,不会的,我摇摇头真的不敢想下去了。”这文章则明显更高一筹,通过胡思乱想表现出人物的擔心,恐惧。这样,我们就可以透过人物的表面,看到了人物的内心。如何把特定状态下人物的内心活动详尽的描写下来,符合生活的真实,这是想象作文训练的关键。

总之,习作本身就是一个将积累的知识输出的过程,也就是说,想要写出好的文章,必然要做好积累和学习,要懂得运用写作的技巧和手法,如此才能够做到“用手写心”,才能够使文章“感人至深”。想象与夸张作为写作的两种手法,初中生在运用的时候,要做到合情合理,切记“过犹不及”。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的时候,也应该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的方法与内容,教会学生正确运用写作手法,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色。

参考文献

[1]小学生习作想象与夸张的特征与应用[J].掌健.教学与管理.2015(14).

[2]习作高效,还需要想象与夸张[J].董勤民.写作(上旬刊).2015(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夸张阅读习作
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百万英镑》的创作艺术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