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建设与利用

2017-10-17 13:22王吴光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20期
关键词:实训室校企合作创新

摘 要: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是高等职业类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实训室为例,探讨了校企共建实训室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成效性。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在推动进教学模式改革、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双师”结构优化、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室;教学模式;创新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0.252

0 引言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依托长三角区域雄厚的机电产业基础,不断根据区域人才需求信息调整专业结构,实施以“课岗证融合、教学做一体”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教学做一体”专业核心课程;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继续提高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发挥“机电研究所”功能,积极开展教师四技服务活动;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已建设成为无锡市重点建设专业,并带动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整体建设与发展,更好地为无锡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1 校企共建实训室的必要性

1.1 机电一体化技术内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使机械装备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实现生产方式向柔性方面发展;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节约能源和材料消耗,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机电一体化已是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2 产业发展对机电人才的需求分析

目前江苏省正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以工程机械、现代轨道交通设备、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数控机床、仪器仪表等成套设备和专用设备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要把制造业做大做强,机电一体化技术将起关键作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步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不断开发,从而推动了与此相关的教育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随着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正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械手、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 CAD/CAM系统等,这些机电产品无一不是机械、电脑、电子技术等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大量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专高技能人才。

1.3 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客观需要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创新,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建设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教学改革首先应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打破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导学为辅,多种教学资源综合运用,实践教学技能培养为核心的项目化创新教学模式。

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在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彰显专业职场氛围实景构建,强调学生专业素能培养,突出专业课程项目化实践教学起到突出作用。利用机电一体化实训室,逐步推进专业实践授课形式的项目化、授课形式的多样化,逐步实现课堂模拟实景现场教学,提倡专兼职专业教师联合授课,与行业紧密联系,逐步实现与机电专业岗位技能需求的无缝对接实践教学。

1.4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客观需要

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既提升了实训硬件条件和教学软件管理水平,也为科研和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为逐步提升机电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机电技术学院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创新兴趣浓厚,所取得的国家专利数量也非常可观,搭建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实训的平台,可以将创新的思路更多地变成创新的行动,创新的活动获得更好创新的成果,创新的设计更好的变成创新的产品。

2 校企共建实训室的可行性

机电技术学院拥有数控设备展示厅(校企合作)、数控加工实训车间、机加工实训车间、液压与气动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CAD/CAM实验室、数控编程实训室、塑料成型实验室、电气控制实训室、金工实训室、多功能绘图室等,但满足不了PLC等机电控制课程的需要,经过调研和论证,确定和无錫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实训室。

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工控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工控领域自动化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无锡市领军型创新企业,设有“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研究院”。 信捷电气作为中国工控市场最早的参与者之一,长期专注于机械设备制造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主要产品有可编程控制器(PLC)、人机界面(HMI)、伺服控制系统、变频驱动、智能机器视觉系统、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系列及整套自动化装备。

在教学中,专业基础课程项目驱动教学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看一看,主要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做一做,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想一想,反思操作的原理,巩固相关知识;读一读,实现知识的重构。驱动教学使得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教学质量。实训室以企业产品进学校加工的“教学工厂”形式,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形式开展,促进学生岗位能力形成。

3 校企共建实训室成效

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建成后,不仅弥补了现有实训基地功能的不足,而且拓宽了专业发展方向,使该专业实训项目更加优化,突出 “能力本位”的理念,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endprint

3.1 凸显示范效应

(1)“建设模式”的示范。“机电一体化实训室”采用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共享的建设模式。无锡信捷电气有限公司等企业全程参与实训基地的论证、方案制定、建设、实施、管理,大大提高了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为其他院校提供成熟的建设模式。

(2)“实践教改”的示范。“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的建成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硬件条件,提高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和实效,为其他院校创新教学模式提供示范。

(3)“系统功能”的示范。“机电一体化实训室”集专业技能训练、综合素能养成、创新训练、教研能力提升、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使实训室的功能实现最大化,为其他院校基地建设功能定位提供示范。

3.2 提升服务企业能力

(1)扩大机电企业的服务培训。依托师资优势和优越的实训条件,扩大对无锡机电行业员工的在职培训和岗前培训,每年拟培训200人次。

(2)加强对政、企、行业的技术支持。借助实训室的先进设备,积极参与或主持机电行业横向课题研究。

(3)扩大对口支援范围。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利用自身优良的师资、实训基地设施和设备条件,为江苏中职学校机电相关专业提供师资培训、专业建设辅导。机电学院近年来承接了一些横向课题,如 “洗衣干衣机烘道系统的气密性自动测试及辨识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气动自动货架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船用起重机液压系统的设计与技术服务”、“钢球磨床改造”、“松下自动门”等。

3.3 促进“双师”结构优化

(1)使教师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成长。建设项目实施前的详细论证、实训室建设的过程管理都需要专业教师的深入研究,实训室的建设进一步促进教师开发新的实训项目、开展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

(2)使教师在实训基地应用中成长。实训室的建成,使教师在实践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与企业共享中扩充兼职教师队伍。实训室的建成,能提高对企业兼职教师的吸引力,在与企业共建共享的过程中扩充兼职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双师”结构,提高专业教学的团队实力。

3.4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目前机电学院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创新兴趣浓厚,所取得的国家专利数量也非常可观,通过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实训的平台,我们的师生可以将创新的思路更多地变成创新的行动,创新的活动获得更好创新的成果,创新的设计更好的变成创新的产品。

近年来学生培养上取得的主要成果有:第四届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冠军、银奖1项;第二届江苏省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科组)一等奖;第二届江苏省学生职业生涯規划大赛(专科组)总冠军一等奖;学生获得专利10余项;完成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0项;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4 结束语

针对高等职业类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通过校企共建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的方式,一方面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实现了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无缝对接”,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促进师资结构优化,师资的技能水平能得到显著的提高,提升老师们服务企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史莉玲.信息技术环境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平价[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2]唐杰军,李柏林,王中伟,彭东黎,赵欣,李红岩.基于工作过程的道路工程测量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2009:265-280.

[3]蔡丁.高职项目课程实施策略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2009.

[4]郝超.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5]刘雨涛,李雁彬,冯甫,李戈.高职教育“三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初探[J].成人教育,2008(10):74-75.

[6]刘婷婷,田娟荣,邹艳.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98-102.

作者简介:王吴光(1981-),男,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数控加工。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训室校企合作创新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开放实训室管理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