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砂古县 盛世辉煌

2017-10-18 10:44文丨
遵义 2017年18期
关键词:仡佬族务川

文丨 田 东

丹砂古县 盛世辉煌

文丨 田 东

三十华诞风雨兼程

三十华诞歌盛世,仡乡苗寨铸辉煌。

1986年8月21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国务院批准设立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撤消务川县建制。

当时全县人口32.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6%,是全国两个以仡佬族苗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仡佬族人口占全国仡佬族总人口的44%。从此,务川走向民族区域自治,近33万务川人民重新“认祖归宗”,回到了本来属于自身民族的怀抱。

跨越30年的岁月,这里,创造了属于务川人的荣耀!

杨村转盘夜景(田业/摄)

30年来,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这颗镶嵌在黔北边陲、武陵山腹地的璀璨明珠,历经沧桑巨变,一朵闪亮的奇葩正在用它迷人的笑靥吸引着众多的目光!

务川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广大干部群众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已经载入了务川史册,融入到仡乡苗寨,铭刻在仡乡苗寨人民心中。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强力推进“扶贫精准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文旅产业化”五大战略,让沉寂万年的资源禀赋潜力竞相迸发,让受困千载的仡佬族苗族和土家族同胞们创业活力竞相绽放,奋力决战脱贫攻坚奔小康!

务川,自隋开皇19年(公元599年)置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有“仡佬之源、丹砂古县”之称。务川是仡佬族的发祥地和仡佬民族文化核心区,孕育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自古以来,务川即有“黔北多佳景,风物在思州(务川)”的美誉。从神奇厚重的民族民间文化中走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中谱写了辉煌的发展历程!

3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奋进,艰苦奋斗,充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国家扶贫开发机遇,披荆斩棘、奋力开拓,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基本产业、基础设施、基本民生、基层组织等为重点,大力推进集团帮扶和土地连片开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先后荣获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今日之务川,生机勃勃,繁荣昌盛。

凝心聚力继往开来

30年,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务川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推动务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今天的务川,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辉煌成就和大好局面。

“十三五”时期,正是务川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重要战略机遇期,30周年成为务川向新的高峰攀登的新起点。

在继往开来的新征程上,务川上下以脱贫攻坚统揽务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力推进“五大战略”,团结拼搏,锐意进取,走好新的长征路,把务川建成贵州绿色经济强县、黔渝开放合作高地、武陵山区脱贫攻坚样板、中国仡佬文化中心,创造无愧于历史的崭新业绩,让全县经济强起来、小康步伐快起来、父老乡亲富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

30年来,务川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园区突破”成效卓越。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大坪绿智园、镇南铝工业产业园、涪洋生态产业园“一区三园”格局基本形成,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30家,小微企业达到1135家,发展集团公司3家;大坪绿智产业园区入驻企业46家,以电子商务、呼叫中心为代表的大数据产业初具雏形,规模工业增加值达5.74亿元。

4)当Fr<1/(2π)时(这时层结稳定度强),在地形下风方的大气中层会形成一支急流,再往下风方,该急流又分为两支,一支位于大气高层,一支位于大气低层,并又会在大气中层再度汇合;在该急流的一侧或两侧,会出现转子。

“产业致富”欣欣向荣。农业总产值增加到35.45亿元,稳定粮食总产量17.4万吨,烟、茶、果、蔬、药产业基地分别突破10万亩,肉羊存栏约42万只,香榧、构树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务川白山羊等3个品牌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草石蚕、务川大树茶等5个产品获得贵州省著名商标。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羊产业发展大会、全国构树产业发展推进会,高标准建成中国南方杂交构树组培中心,构树—肉羊生态产业成为全国试点,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文旅引领”精彩纷呈。2016年底,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12亿元。仡佬之源景区成功申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洪渡河漂流成功入选“全省十大漂流”,中国仡佬民族文化博物馆,珍珠溪百花谷、桃符乡村旅游示范点建成投用,龙潭古寨被评为“中国最美村寨”,仡佬歌舞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第六届遵义旅游产业发展大会、2016全省新闻工作年会成功召开,首部仡佬族题材电影《碧血丹砂》成功拍摄,央视《探索•发现》栏目负责的首部仡佬族6集长篇纪录片《神奇丹砂》顺利开拍,仡佬族油茶获批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仡佬歌舞亮相央视、走出国门,“仡佬之源•乐活务川”旅游品牌正逐步深入人心。

“城区倍增”日新月异。县城建成区面积从1986年仅有的1.58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12平方公里,形成以东升大道、丹砂大道两条骨架路网为主体,以洪渡河、丰乐河、茶溪河休闲生态景观带,老城片区、杨村片区、大坪片区、珍珠片区的“一轴、一带、四片区”城市新格局。

脱贫攻坚纵深推进。近年来,始终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围绕“三位一体”和“六个精准”,强力实施“五个一批”、易地扶贫搬迁“311”计划、“特惠贷”,扎实推进“六个到村到户”和“十项行动”,“帮一带一”被誉为中国西部扶贫“务川样板”,顺利完成全县“减贫摘帽”历史任务,13个贫困乡镇全面脱贫,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3.35万,贫困发生率降至7.84%,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务川镇南同心村(简利锋/摄)

30年来,务川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配套水平大幅提升。交通建设突飞猛进。通过实施“交通三年大会战”,高速公路、二级公路实现“零突破”,务正高速建成通车,务德高速加快建设,务彭、务道、务绥高速公路列入省高速加密规划。水利建设蒸蒸日上。岩溪水库、茅天水库等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基本建成,小山塘、小农水等农田水利设施全面推进,解决20.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安全饮水率达100%,新增改善灌溉面积6.74万亩;中小河流域及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稳步实施,防洪抗旱减灾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全县城乡电网实现全面升级,供电量达3.24亿千瓦时,供电可靠率达99.5%;“数字务川”全面推进,完成光缆线路铺设5045公里,通信基础网络覆盖面明显扩大,行政村通宽带率达97%。

一组组发展数据,一个个工程项目,一项项发展成果……让今天的务川人民深感发展成果的自豪和幸福!

幸福务川展望未来

30年来,务川不断加强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教育质量大幅提升。全县投入资金15亿元,城区新建务川中学、思源中学、第四小学等中小学校4所和乡镇幼儿园10所,完善寄宿制中小学配套设施建设106所,高考本科上线突破历史新高,中等职业学校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水平不断提升。

医疗服务深得人心。易地新建县人民医院,全省最大县级民营医院——昇辉医院建成投用。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成功创建省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全面完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缓解。

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创业就业工程有序开展,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0.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参保率均达95%。

30年,务川改革发展迸发新活力。先后经历撤区建镇、撤区并乡、撤乡设镇、撤镇设办等系列改革,为加快务川快速发展增添了新活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获国家和省市推广;与省信合联社成功签署100亿元贷款融资战略合作协议;贵州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贵阳银行相继入驻;与上海三年对口帮扶合作协议成功签署。

百姓生活的变化,见证了30年辉煌的变迁,务川人民的美好梦想得以一一实现,美丽新务川处处呈现出团结、和谐、幸福的景象。

延伸阅读

仡佬大草原

仡佬大草原是西南第一大草场,位于务川西北部泥高乡栗园村,东接镇南镇,西靠濯水镇,北邻砚山镇,南望旧城镇,总面积约为137000亩,平均海拔高度为1200米,年平均气温约为12℃,无霜期216天,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这里自然风光绮丽,资源极为独特,生态植被良好。景内有奇石如林,有500米高、60公里长的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岩崖绝壁风光,更为难得的是有水域面积达2000亩的两个人工湖泊和200余米高的大岩门电站瀑布。罕见的自然和人文地质奇观,使这里成为避暑观光、滑翔滑草、赛马狩猎等旅游项目的好地方。

栗园村的山林中有众多观赏、药用树木,还有野兔、山鸡、刺猬、猪獾、松鼠等野生动物及白鹭、画眉、白头翁等鸟类。桂花、珊瑚树、桅子花、海棠、紫微、含笑等花卉争艳,茶树碧翠,林木幽深,整个树山村有“山含图画意,水洒管弦音”的意境。

猜你喜欢
仡佬族务川
传统回归之仡佬族“哭姊妹”婚俗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
贵州:航拍务川七柱山宛如巨大手掌
“骑在羊背上的务川”
乐活务川厚积薄发
黔北民俗文化管窥
浅析贵州务川方言音系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
仡佬族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道真县仡佬族民歌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