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纵雄风》雕塑创作意义

2017-10-18 12:34许群波
美术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东江纵队浮雕华南

许群波

【摘要】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地区人民抗日武装纵队。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东江纵队大力支持各地抗日力量,与盟军一同英勇击退敌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此次雕塑《东纵雄风》是艺术家个人创作与地区文化历史相结合的尝试和探索,希望以此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关键词】东纵雄风;东江纵队;雕塑;雕塑技法;革命精神

引言

东江纵队是在华南地区抗日战场上的主力部队之一,在争取祖国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2500多名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出可歌可泣的历史赞歌,铸造了永垂青史的东纵精神。

一、历史背景

东江纵队全名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为“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是由华南沦陷后建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建立的第一支人民抗日部队。东江纵队成立于1943年12月20日,前身为曾生部队和王作尧部队,发展至抗战胜利前夕已有11000余人,民兵12000余人,是华南抗战的核心主力部队之一。1940年,由尹林平、曾生、梁鸿均等挺进东莞大岭山区,创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从少数人员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具有力量的抗日劲旅。日军入侵华南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举起抗战的旗帜,东江纵队在华南开始大规模的反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人民武装对抗日军期间提出华南敌后抗战方针由东江纵队落实并实行。

东江纵队日益发展推进到敌占区,从农村推进到敌占区香港及沿海城市,同时也创建无数成功典型范例,牵制了敌军的大量战力。同时在根据地建立了夜校、唱歌队,主办关于抗日宣传的报刊,进行抗日爱国的宣讲和舞台剧,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知识和救国觉悟。因为这些救护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行动,取得了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的信任,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

在《人民日报》刊登的《回望血与火的十大战场》一文中,东莞地区发生的“百花洞大捷”排列第七,是人民抗日游击队伏击战的典范。“百花洞大捷”由东纵大队长曾生主持,率领百花洞抗日自卫队占据有利地形,其后支援分队迅速支援战斗,根据战略一同配合投入战斗,游击队与民兵使用土枪土炮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将日军层层包围在百花洞和大环的众山之间。群众也积极配合战斗,拿着木棒、锄头、尖头扁担等简单的武器,敲锣打鼓助战,战斗持续两天两夜,缴获一批弹药、物资,激发出强烈的战斗热情,呈现出壮阔的人民战争场面。东莞作为抗击侵略者的前沿阵地英名远扬,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时,党中央确定东莞为华南抗日纵队的受降地区,朱德总司令命令侵粤日军派出代表到东莞地區投降。

二、创作思路

(一)主体卷轴

在雕塑《东纵雄风》的创作中,本着遵循历史、还原历史的原则,笔者以“百花洞大捷”为线索,利用当地勘察和研究、与当地居民访谈等方式来查找一些能有迹可循的历史资料。经过对这些资料归纳整理,决定将作品呈卷轴转展开。作品构图围绕“卷轴”的形式展开,将浮雕与圆雕相结合,作品内容融合了地域特点,选用高山、江水、荔枝、香蕉、稻谷等地域性素材,画面人物从历史画卷引出,高密集的低浮雕、高浮雕、圆雕构成整个俯首冲锋的态势,作品背面书写了东江纵队的历史介绍,作品整体形成一个活的画卷,让作品生动震撼。

(二)雕塑技法

在雕塑整体空间塑造设计方面,从卷轴向前面推进,基本是从低浮雕、中浮雕、高浮雕至圆雕有序渐变的处理办法,意在强调一种向前的冲击感,增强雕塑的气势。而在两侧浮雕部分,空间布局分为四个层次,也是从低浮雕向高浮雕往外变化,以增强雕塑的空间层次感,再根据透视原理,缩小低浮雕的体量,参战群众、战士的人物数量适当增加,以加强整个队伍的规模,渲染战斗场面的空间。主体人物与环境物体分别采用不同的塑造方法。人物方面上,以细腻、写实手法塑造面部表情与主要关节部分,服饰方面上,通过写意与小块面手法结合表现,适当保留“泥”的特性,增强整座雕塑的“流动性”。在衔接部分有的处理则以“虚”带过,而在情景方面的塑造主要采取大块面的处理,以区分主体人物与环境的视觉美感,同时也加强雕塑的气势,对于表现刚硬题材作品起到恰到好处的表现,中间衔接浮雕处理手法做到软硬有度,使雕塑画面有序整体、不孤立,通过这些特殊的塑造技巧更能表现当下革命题材雕塑的感染力。

(三)精神及意义

在七年的时间内,东江纵队曾与琼崖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和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等部队,一同坚守了华南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经历了1400多次战斗,歼灭了9000多人的日伪军。而后更有大批侨胞、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加入抗日行列,是东江纵队迅速成为了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支主要力量。东江纵队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长期战争中越战越勇,在同胞危难之时抢救了一大批的中华民族精英,大力地保护了我国的文化瑰宝。

东江纵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牺牲、勇猛无畏的前进的革命精神,这些都值得在现今社会继承发展。战士和人民团结一致,同生存共患难,当出现危难时刻时,他们舍弃优越的生活,不图任何的名利共赴国难。

作品使用反映群众智慧的“百花洞战斗”题材入手,意为展现抗日人民坚强无畏的民族精神。在极其艰险恶劣的环境中,为保卫亲人、保卫家乡而战,这次作战的胜利是广东人民抗日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显示了人民在战争中爆发的强大凝聚力,捍卫了祖国领土,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鼓舞了抗日士气。

三、社会效益

历史题材创作与艺术家平日创作截然不同,在笔者看来历史与艺术结合是需要反复思量的,作品呈现应侧重历史或偏向艺术化,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反复推敲细节,进行艺术加工使其作品既富有较高的艺术性又不脱离历史的真实性,力求富有艺术性、戏剧性在作品中再现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历史题材创作都留下许多精品力作,而在这个新时期的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应探索和诠释出新的表现方法。不仅是笔者,“如何艺术地呈现历史”也是现在多数进行历史题材艺术创作的难关,这需要我们慢慢研究,读懂历史与当下。

结语

本次创作以东江纵队“百花洞战役”为题材,不仅是真实生动地讲好身边的历史故事,更是将这些爱国主义精神推广,让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综合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的中国人民必须要把历史铭记在心,我们应更好地珍惜当下,更好地开创未来。

在新历史阶段,我们要记得革命先辈的光辉历史,学习烈士的崇高品质和坚定理想信念以及发扬革命优良传统。我们要发扬传递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努力地开创更美好的中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不断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动前进。作为艺术创作者,更要时刻保持热情,以新时代的力量为群众呈现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参考文献:

[1]杨汉卿.论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贡献[J].军事历史研究,2011(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江纵队浮雕华南
浮雕圆圈
Grammatical Devices of Cohesion Analysis in Texts of High School English: A Case Study on PUZZLES IN GEOGRAPHY
抗战时期东江纵队的统战策略
抗战时期东江纵队的统战策略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出错的浮雕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作品
东江纵队纪念馆(罗浮山)
述往事 思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