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演变研究

2017-10-18 16:21曹欣欣程钰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8期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演变格局

曹欣欣+程钰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贸易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研究将1950-2015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分为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中国“入世”、“入世”至今三个阶段:(1)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基础较差,进出口贸易发展缓慢,规模较小,领域比较窄,进口主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2)改革开放到“入世”期间,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出口由初级产品向制成品转变,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进出口产品结构改变明显;(3)“入世”至今,中国进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进出口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平,中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并逐步由集中化向多元化发展,中国与周边新兴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通过分析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自然、经济、社会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演变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8.013

1引言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政治地位提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规模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扩大。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贸易进入新的阶段,2001年中国贸易规模排名在世界第六位,2010年上升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贸易总额比重的9.60%,贸易伙伴已经发展到20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贸易市场更加多元化,尤其与周边新兴国家的贸易合作日益密切,双边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41.03%。当前,我国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升对外贸易质量,这也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1)我国贸易伙伴、海外市场、对外依存度的等贸易空间格局的变化,比如项义军等研究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2)不同行业与产品对外贸易的格局变化,例如闵继胜等探讨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3)国内的对外贸易格局差异,胡伟等基于1994-2012年面板数据探讨了中国不同区域对外贸易空间格局的演变;(4)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因素,其中关于政策的影响较多,例如尹翔硕通过对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动。

2我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2.1改革开放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格局

在1950-1971年之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格局类似,进口贸易总额从1950年的5.8亿美元到1971年的22亿美元,出口贸易总额从1950年的5.5亿美元到1971年的26.4亿美元,大致趋势是缓慢波动增长。1972-1977年进出口总额迅速上升,进口总额从28.6亿美元到1977年的72.1亿美元,出口总额则迅速上升,从34.4亿美元到1977年的75.9亿美元,进出口占GDP的比重处于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趋势,整体贸易依存度比较低。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较小,发展缓慢。进出口主要以生活必需品和初级产品为主,工业制成品和消费资料所占比重较少,产业结构比较简单、生产力水平较低。因为政策的原因,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伙伴为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60年代开始转向日本和西欧国家等资本主义国家。70年代开始国际形势有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产业结构略有改善,贸易伙伴走向多元化。

2.2改革开放到“入世”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格局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往来贸易,在沿海地区实行对外开放,1978-2000年中国进口总额从1978年的108.9亿美元到1971年的2250.9亿美元,增长速度大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经济开放度提高,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94年的人民币汇率并轨改革影响了我国的进口贸易,使进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得突然下降,尤其是1997年的金融危机减缓了我国的进口速度,但1998年开始有所上升。

我国对外开放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1978年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占出口贸易的比重为46.5∶53.5。20世纪80年代贸易规模高速增长,中国完成了由初级产品到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并且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90年代开始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从沿海地区开始向内陆扩散,沿江、沿路地区也开始加强对外联系发展,出口产品由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向精加工、高附加值转变。90年代对外贸易额由1991年的1357.01亿美元激增至2001年的5096.5億美元,占比5.1%,位次第6。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贸易伙伴以香港地区、澳门地区、日本、美国和欧盟等为主,90年代则与第三世界及东欧的国家有较多的贸易交流,2000年我国排名前十的贸易伙伴分别是日本、美国、欧盟、香港特区、东盟、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86%。可见此阶段我国对外贸易仍以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为主。

2.3“入世”以来我国的进口贸易格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经济迅速发展,进口总额增长速率较高,从2001年的2435.5亿美元到2015年的19592.4亿美元,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2661亿美元到2015年的23423亿美元,我国成为贸易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但在2008年时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了一定影响,使其在2009年时进出口总额和外贸依存度有所下降,但我国的经济体制使得我国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受到的影响较小,其后对外贸易迅速恢复。

入世以来,我国大部分年份都处于贸易顺差,欧盟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排名前七的贸易伙伴基本稳定,分别是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约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70%, 2015年东盟后来居上,超过香港和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同非洲、拉丁美洲的外贸总额也呈上升趋势。endprint

我国进口主要是工业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初级产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这四大类产品占我国进口的大部分比重。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比重有所增加,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进口额减少较多。其他类别变化不大。我国出口主要产品种类为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 “入世”后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趋于稳定,出口主要产品种类为工业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到2015年工业制成品与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比重增加,占我国出口的大部分比重。初级产品、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非食用原料比重下降十分明显,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旅游下降,其他种类货物变化不大。

3我国进出口贸易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3.1自然因素

我国处于中纬度地区,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比较合适,而且濒临太平洋,港口众多,具有海洋交通优势,通过海洋运输可以节约成本和承接较大的货运量,方便国家间的贸易交流,是国家间主要的贸易方式。我国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缓,西部则多山地高原和盆地,这些条件促进了我国与东亚、东南亚、北美洲沿海一些国家的联系较为紧密而与西亚的经贸联系相对较少。“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可以加强我国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拓宽我国对外贸易市场。

3.2经济因素

地缘通道的建设加速了中国与周边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和经营机构,同时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可以带动周边的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他们建设基础设施,吸引投资,2017年中国帮助印尼修建高铁,除此之外,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内部空间差异,自东向西经济发展水平逐渐降低,西部省份如江西、贵州、新疆、西藏等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东部有较大的差距,对外贸易规模较少,再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中国与西亚地区的贸易交流较少且商品结构比较单一,规模较小,产品附加值较低。国内经济水平发展的差异也会影响地区对外的开放程度和产业结构,尤其是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具有很大的影响。

3.3社会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的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上升,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亲诚惠容”的外交政策使得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不断加强,但同时也受到了很多阻碍,据 WTO 统计,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被发起反倾销最多的成员。许多发达国家筑起贸易壁垒,限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贸易摩擦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格局,但这是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必须经历的,要理性看待与处理这些问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文通过对1950-2015年不同阶段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基础较差进出口贸易发展缓慢,规模较小,对外贸易领域比较狭窄。建国初期对外贸易的伙伴关系主要集中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口主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转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的贸易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进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

(2)改革开放到“入世”期间,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极大的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互贸易,贸易伙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贸易依存度不断增加,完成了由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转变并且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后期工业制成品与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比重不断增加,进出口产品结构有了明显改善。

(3)“入世”至今,中国进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进出口一直保持较高的比重,工业制成品出口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日渐增大。中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并逐步由集中化向多元化发展,中国与周边等新兴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4.2建议

4.2.1优化商品进出口结构

随着中国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外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和附加值不高的产品在国外的市场份额被挤占而减少。中国的“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中都提到了对于自主创新的重视,中国应该调整对外出口的贸易结构,提高传统农副产品的品质,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增加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产品的档次,获取更多的利润,进一步扩大海外的市场,使中国的产品走向世界。

4.2.2理性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阻碍,许多国家针对中国设置贸易壁垒,因此为了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我国要聯合周边国家,利用多种平台与组织,如联合国、G20峰会等途径发表自己的意见,多与其他经济体进行沟通,争取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同时要保护国家的利益,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保护我国企业,带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除此之外,我国要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订和修改,争取改变现有不合理的国际贸易制度,抵制各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

4.2.3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发展

地缘政治问题复杂多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存在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贸易投资风险较大,但同时市场潜力巨大,也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区域内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而且“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地缘战略、能源安全、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战略意义。除此之外,中西部对外贸易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而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将国内钢铁、建材、化工等产能过剩的产业向周边新兴国家的转移,可以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发展、互惠共赢。

参考文献

[1]项义军,杜春雨.改革开放30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动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0).

[2]闵继胜,胡浩.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格局及结构演变探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3]胡伟,张玉杰.中国对外贸易内部空间格局的演变——基于1994-2012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国际经贸探索,2015,(3).

[4]尹翔硕.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取向的变化及贸易格局的变动[J].世界经济,2004,(3).endprint

猜你喜欢
进出口贸易演变格局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