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法治思维现状分析和依法办事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2017-10-18 13:11杜红梅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法治思维

杜红梅

摘要:法治思维是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思维方式。它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掌握工作规程为基础,以权利义务的分析为主线,以安全与效率的权衡为主旨,以法律责任之考量为要义。笔者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法治思维和提升依法办事途径”,对部分人事主管领导和基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只有不断增强法治思维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只有不断培育法治思维方式,才能有效地提升依法办事能力。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 法治思维 依法办事能力

21世纪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管理水平的竞争。随着人才市场的发展、国家新劳动法规的陆续出台,人力资源管理面对的新课题不断出现,整个行业都处在创新与变革的前沿。加之当今社会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理念的全面贯彻和深入开展,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工作者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其法治思维能力和依法办事能力。

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现状

法治思维是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思维方式。笔者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法治思维和提升依法办事途径”,以基本判断评价题、法制知识题为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天津市内一定范围内发放并收集了有效问卷110份,其中分管人事工作的处级领导干部8名,基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93名,机关人事干部9名。

问卷调查显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具有一定的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能力总体评价为“一般”。在被问及“您怎么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依法办事能力”时,55%的人认为“一般”,41%的人认为“较强”,4%的人认为“较弱”或“很弱”。

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比较迫切

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都认为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非常重要。在被问及:“您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在决策和处理问题时,是否需要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时,92%的人选择“非常需要”,有个别选择“有时需要”,没有人认为“不需要”。

在回答“您认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在您工作中的作用如何”时,84%的人认为“非常重要”,11.2%的人认为“比较重要”。

调查和实践证明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

法治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依法办事能力也需要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提升。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都能关注立法、重大案件等法律热点事件。总体来讲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大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通过互联网、微信、影视节目等新媒体手段获取法律知识,而且获取的往往都是碎片化、即时性的、有的甚至是有误导性的信息,缺乏记忆的长久性和与实际工作联系的实践性,法治学习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不足。在回答“您主要通过哪些方式获得法律知识”时,44%的人选择“互联网、微信”,45%的人选择“法律专业图书、法律条文”,11%的人选择“电视类法治节目”。

这种碎片化的、即时性的学习导致一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对法治知识的掌握不准确、不牢固、不系统,对法治思维的理解也不够深入。法治思维是一种程序和规则的思维,以严守规则为基本要求,强调法律的红线不能触碰,必须在既定的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在被问及“您认为法治思维的重点是什么”时,只有不到28%的人选择了“重规则”,30%人选择“重程序”,40%的人选择了“重公正”,还有2%的人选择了“重权力”。

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档案、人员调配、职务职称变动、工资调整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主要采取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手段,侧重于近期或当前人事工作,就事论事,只顾眼前,缺乏长远;并且往往只是上级的执行部门,很少参与决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级人事部门、人事干部的工作内容在不断调整,不断变化,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逐渐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取代。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无论在管理内容上、形式上、策略上、手段上、技术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别和差异,传统人事观念和根深蒂固的僵硬模式有待突破。

2.思想保守地位尴尬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难以摆脱传统的人事思维,思想保守,总认为“无过即为有功”,使人力资源部门碌碌无为,致使人事工作显得杂乱无章,最终形成了“后勤”和“杂务”的形象,地位常常处于比较尴尬的境界,甚至变成了纯粹的辅助性部门。有些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绝大多数属于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正规和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盲目跟风,加之对本单位关键业务运作了解不够,重大的管理决策“插”不进去。长期以往,固定思维取代了法治思维。

3.缺乏法治观念,权大于法

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很多表现为被动反应型,按部就班,强调按领导意图办事,形式机械呆板;更有甚者当上级指令与法律规定发生冲突时,常常会出现权大于法的现象。现实中,很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还停留于、习惯于遇到问题看惯例、找领导,而不是从法律、制度、规定中找办法。

五、进一步培养法治思维方式,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带头增强法治意识,强化法治理念。只有这样,心中才能树立正确的行动方向和行为准则,才能自觉约束自己,避免在工作生活中出格越轨。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将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职工培训内容系统规划,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将学习法律法规与落实单位规章制度相融合,引导职工不断提高法律素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与法制办等部门一道,充分利用内刊、网站、微博、微信、APP等媒体平台,通过举办征文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在广大职工中大力普及法律知识。

1.善用法治思维,落实法治举措,构筑依法办事的平台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法治思维,落实法治举措,努力搭建本单位、本部门依法办事的平台,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遵循依法办事的原则,促进劳动关系的最大和谐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把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等环节都纳入法制轨道,遵循“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方针,准确把握新时期劳动关系性质特点,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坚持通过协商、协调、沟通的办法,依法调解劳动纠纷,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增强法治思维,提高法治素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增强法治思维,提高法治素养,加强法制化管理,积极应对法制化环境的新变化是人力资源资领域的热门的话题。不仅需要良好的法治氛围和完善的法律制度、运行机制,还需要打造一支具备较强法治素养的人力资源法律专业干部队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領导明确指出:‘‘人力资源资工作者要从依法治国的高度建立法制化思维,呼吁广大人力资源管理者提高法律意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手段解决劳动法规贯彻问题,打造一批知法懂法的专业队伍。”

广大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要熟悉国家规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专业法律法规。劳动合同的制定要合理合法,根据法律的各项规定,不订立违反法律法规的事项,充分兼顾利益。所有制度的制定都做到有法可依,有了法律的保障,工作开展起来就会一路绿灯。在能力范围内,根据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这是为员工负责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让员工踏踏实实地为本单位工作,全心全意为本单位的发展作出贡献。

3.增强监督和考核评价,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监督和考核评价对于提高人力资源工作者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具有杠杆、指挥棒作用,要按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要求,加强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制度建设,完善质询、问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法治政绩导向,通过鼓励、奖励、晋职、晋级等激励机制,引导监督和考核评价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真正使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成为一种硬标准、硬要求、硬约束。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治思维
浅析新时期下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大学生法治思维养成研究
简析基础课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以法治保障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党员干部法治信仰培育研究
用法治思维创新群众工作
运用法治思维推进精准扶贫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