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总动员!
———解读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

2017-10-19 09:22
发明与创新 2017年37期
关键词:大会领域机器人

机器人总动员!
———解读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

近日,来自世界各地的150余家机器人企业携上千种产品齐聚北京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这场以“创新创业创造,迎接智能社会”为主题的机器人领域年度盛会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在机器人领域掀起的新浪潮,未来将有更多机器人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最具成长空间机器人技术发布

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的闭幕式上,世界机器人大会专家委员会发布了《机器人领域十大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 2017—20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世界机器人大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王田苗介绍,各项机器人的新技术将在人类生活中起到巨大的作用,技术展望的发布将为国家机器人领域发展指明方向。

柔性机器人技术:采用柔韧性材料进行机器人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一般采用记忆合金、气体驱动等控制方式。柔性机器人技术在管道故障检查、医疗诊断、侦查探测领域具有广泛前景。

液态金属控制技术:通过控制驱动电磁场外部环境,对液态金属材料进行外观特征、运动状态的准确控制。液态金属控制技术可以用于智能制造、灾后救援等领域。

生肌电控制技术:利用人类上肢表面肌电信号来控制机器臂,增强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主动性。生肌电控制技术可应用于远程控制、医疗康复等领域。

敏感触觉技术:采用基于电学和微粒子触觉技术的新型触觉传感器,使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皮肤的敏感触觉,让机器人对物体的外形、质地和硬度更加敏感,使其胜任医疗、勘探等复杂工作。

会话式智能交互技术:结合语音唤醒、远场语音识别和深度语义理解技术,让人与机器实现人与人一般的交互方式。

情感识别技术:使机器人获得类似人类的观察、理解、反应能力。情感识别技术将让机器人进入辅助医疗康复、刑侦鉴别等领域。

脑机接口技术:通过对神经系统电活动和特征信号的收集、识别及转化,使人脑发出的指令能直接传递给指定的机器终端。脑机接口技术可应用于助残康复、灾害救援和娱乐体验。

自动驾驶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机器视觉、人机交互等多种技术融合,实现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的自动驾驶,并延伸到道路状况测试、国防军事安全等领域。

虚拟现实机器人技术:基于多传感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操作者对机器人的虚拟遥控操作。该技术在维修检测、娱乐体验、现场救援、军事侦察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市民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会场参观手术机器人(新华社 李欣摄)

机器人云服务技术:机器人本身作为执行终端,通过云端进行存储与计算,即时响应需求和实现功能,有效实现数据互通和知识共享,为用户提供无限扩展、按需使用的新型机器人服务方式。

重视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共识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分析,2016年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增长14.5%,预计2017年将达到232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占63%,服务机器人占13%,特种机器人占比为24%。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总体来看,机器人产业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远高于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速,产业发展将引起全社会持续广泛的关注。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世界各大经济体纷纷将发展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以此作为保持和重获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比如,随着美国《国家机器人计划2.0》的推出,北美机器人市场销量不断创造新高。欧盟成立了包括“地平线2020计划”在内的很多机器人相关的协会。而澳大利亚机器人中心每年会有1300万美元的预算,用于政府和企业在机器人领域的合作。

辛国斌强调,我国机器人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近年来工信部陆续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着力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打造面向全球的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生态体系。

把复杂的世界简单化

▲博物馆“讲解员”在进行讲解(新华社金立旺摄)

▲市民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会场观看打羽毛球的机器人(新华社 李欣摄)

“如果说蒸汽机是工业时代的标志,发电机是电气时代的标志,计算机是信息时代的标志,那么机器人就是即将到来的智能时代的标志。”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说。

专注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投资人祝晓成认为,人工智能将与无人驾驶、教育、医疗等领域相结合。这些结合将进一步解决消费者的痛点、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将有可能深度影响社会运作模式。比如协助医生完成外科手术的医疗机器人、实现灾后搜救和完成重建工作的救援机器人、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行业机器人等等。

“我们离智能社会还有多远?”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认为“不太好预测”。他说,基础设施大约在5年至10年内会有较快速度的提升,一方面基础设施要求既有感知,也有计算,还能够互相连通;另一方面,要具备把收集上来的数据加工处理增值的能力。

未来已来,当时代的钟声缓缓敲响,身处巨变当中,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必将给人类以更多启示和指引,让人类在这条前进之路上越走越远。(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大会领域机器人
WAIC与WIC大会简介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第39届ISO大会撷英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