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画册《中国》

2017-10-19 10:00赵俊毅
摄影世界 2017年9期
关键词:廖承志鸟岛摄影者

赵俊毅

1958年下半年,为了迎接新中国十周年的国庆节,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决定出版一本代表中国这十年发展的画册。这本画册要具有“百宝囊”的功能,既要装入中国的过去,又要装入中国的现在,尤其要装入新中国建立十周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这本画册还将作为国礼,馈赠给参加十周年国庆节的各国来宾。

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廖承志担任画册主编,新华社、解放军画报社和人民画报社按行业特点各自布置拍摄任务,国家文物局、中国美术家协会、外文出版社等相关单位全力配合。国内最权威的摄影机构新华社挑选精兵强将,划分成东北、西北、华东、西南四个拍摄小组,摄影记者除持有各新闻单位的记者证之外,还持有国务院外办开具的介绍信,所到之处一路畅通。

《中国》设计为6开本,厚度63毫米,净重6.6公斤(不含礼品包装盒),共有545页。画册由172位摄影者拍摄的464幅图片构成,其中黑白照片350幅,彩色照片114幅,其余是古今美术作品。画册尺寸如同长城上的大号方砖,表层用乳白色杭州丝织包裹,上方绣有国徽,下方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中国”二字,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庄严、圣洁、高雅。画册分三种版本,“豪华云锦版”是馈赠各国首脑的;“礼品丝织版”是馈赠国外贵宾及港澳台同胞的;“普通包装版”是提供给国内各地图书馆以及机关单位图书室收藏的。

1959年7月,各单位拍摄的照片以及原来保存的历史照片陆续汇总到新华社,然后再转到国务院外事办公室,数千张照片全部由廖承志一人筛选。据相关资料显示,廖承志在挑选工业题材照片时,对《无缝钢管厂》《哈尔滨电机制造厂》两张照片特别满意,他认为照片场景壮观、光线运用得当。但他在挑选农业题材照片时,发现所有照片全部是风调雨顺或大丰收的场景,可1959年的夏天,广东正在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200多亩土地受灾,為什么没有抗洪救灾的照片?新华社摄影部马上派记者吕厚民飞到了广东灾区,他深入到社员冒雨抢割早稻的现场,用禄来120相机拍了一个胶卷,廖承志从中挑选出《虎口夺粮》和《冒雨打谷》两张照片。为了表现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廖承志提出缺少青海的风光照片,尤其缺少青海鸟岛的照片,画册就要结稿了,新华社摄影部编辑、《中国》画册编辑许必华马上给新华社青海分社打电话,分社派记者袁绍柯火速赶到鸟岛,在鸟飞起的一瞬间,成功拍摄《青海鸟岛》这张照片,廖承志看到照片时大声赞道:“真快!真好!”各单位报送来的照片经过反复筛选,最终挑选出400余幅照片,廖承志决定先在中南海举办一个内部观摩展,由中央领导同志提提意见。

画册设计师张大羽对照片的排序也进行了多次调整,画册扉页是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第一页是王志渊创作的《柏树与儿童》,照片拍摄于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在古老的柏树丛中,迎面跑来一群少年儿童,照片寓意深刻,象征着古老的中国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画册所选用的照片,充分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以来,祖国秀丽多娇的山河,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也回顾了中国人民百年来的英勇斗争史,以及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中国》画册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按理说,前言和后记应该由中国画册编辑委员会撰写,序应该由国家领导人撰写,很可能这本画册的编辑时间极为紧迫,文字工作还在斟酌之中,国庆之日已一天天临近,编辑好的画册还要给印刷和装订留出一些时间,因此不得不舍弃文字部分。

画册里的所有照片,仅标注着照片名称,均未随图标注摄影者姓名,目录和摄影者的名单放在画册尾页上,而且目录还是仅有照片名称没有相应的拍摄者的姓名,这对后人查找照片的拍摄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1959年10月1日,在接受国庆检阅的队伍中,有一辆盛装彩车载着画册《中国》的巨大模型缓缓地驶过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的中外贵宾,在之前已经收到了这本画册,当装有《中国》画册巨大模型的彩车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所有贵宾眼前一亮,四座响起长久热烈的掌声。endprint

猜你喜欢
廖承志鸟岛摄影者
鸟岛
燕山大学
我们生活的鸟岛
鸟岛游
长征中廖承志给人画像“混饭吃”
长征中廖承志给人画像“混饭吃”
廖承志的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