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某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2017-10-19 00:00张莹闫华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17期
关键词:火力发电防护措施

张莹+闫华

摘 要:目的:通过对重庆某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为该项目持续改进和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等方法对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论:该项目存在噪声、高温及热辐射、煤尘、矽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化氢、氨、硫酸、氢氧化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应完善其粉尘防护措施。

关键词:火力发电;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7-0116-02

1 概述

火力发电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火力发电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较多,因此对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对评估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现状、保护劳动者健康、持续改善作业条件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以重庆某火力发电厂为评价对象,包括主要生产设施(运煤制粉系统、锅炉燃烧系统、汽机系统、变电系统)和为其配套的辅助工程设施(除灰渣系统、水处理系统、脱硫系统、脱硝系统)。

2.2 评价方法

根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运用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定量分级法和检查表法等方法对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全面评价。

3 结果

3.1 项目概述

本项目装机2×300MW国产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3.2 原辅料

本项目主要原料是煤,辅助材料包括用于脱硫工艺的石灰石、用于水处理的各种化学药剂等。

3.3 生产工艺

该项目煤炭经输煤系统和制粉系统将煤制成煤粉送至锅炉燃烧,锅炉产生的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接入厂内配电装置,由輸电线路送出。锅炉产生的烟气进入尾部烟道,经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及除尘设备除尘后,再经过脱硫、脱硝处理,最后烟气通过高烟囱排入大气。

3.4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见表1。

3.5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3]

3.5.1 煤尘、石膏粉尘、二氧化氮等化学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本项目1个岗位(输煤巡检工)空气中煤尘、2个岗位空气中个体煤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4]的要求,其余各岗位空气中煤尘、其他粉尘、石膏粉尘、石灰石粉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氢氧化钠、硫酸、一氧化碳浓度均符合上述标准要求。输煤系统在运输过程中会产生扬尘、碎煤机碎煤过程中会产生煤尘,防尘设施效果欠佳,导致煤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3.5.2 噪声、工频电场等物理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本项目各岗位噪声8h等效声级值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5]的要求(噪声职业接触限值:85dB(A))。各岗位电场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的要求(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频率:50Hz,电场强度:5kV/m)。

3.6 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3.6.1 噪声防护设施

该项目采取巡检作业,控制室采取隔声处理;高压风机、减温减压装置及空气压缩机、汽轮机头部产生高噪声的设备,采取了消声、隔声处理;对空排放的锅炉点火排气管、锅炉安全门排气管均设置有消声器;球磨机、引风机外设置有隔声罩,汽轮发电机设置外罩。

3.6.2 高温防护设施

该项目控制室设空调;外表面温度高于50℃的设备和管道均进行了保温处理,保温材料采用岩棉和硅酸铝制品,保温层外设保护层,采用铝皮。

3.6.3 粉尘防护设施

汽车卸煤沟采用2套叶轮给煤机跟踪除尘系统对给煤机拨煤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过滤净化,汽车卸煤沟跟踪除尘系统、输煤转运站、碎煤机室等处设置多管冲击式除尘器。各输煤转运站、碎煤机失落煤点的导煤槽出口均设置有带料流检测装置的自动喷水抑尘装置,煤场设有喷淋装置。锅炉房磨煤机区域、运转层、炉顶、煤仓间给煤机层和皮带层的积尘清扫采用真空清扫系统。灰库顶部设置有布袋除尘器,灰库下部汽车散装机设置有排尘风机,装干灰时排尘风机可将溢出的气灰流吸入并排入灰库顶部,再经布袋除尘器过滤后排出,灰库地面设置有水冲洗设备。

3.6.4 毒物防护设施

氨站为四周敞开式,设置有风向标,氨罐处设置有围堰,设有喷淋降温装置、报警装置、冲淋洗眼器。酸碱罐区酸碱罐为露天布置,周围设有防护围栏和排放地漏、管沟。酸碱装卸时采用负压抽吸、泵输送。卸酸、碱泵附近设有冲淋洗眼装置。水处理系统精处理酸碱储罐区的盐酸储罐及计量箱的排气设有酸雾吸收装置。

3.7 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6-8]

根据岗位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配发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化学过滤性呼吸防护器、耐酸碱手套、耐酸碱工作服。

3.8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9]

委托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对该项目作业人员进行了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体检,体检针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粉尘、二氧化硫、氨、酸碱,职业健康体检结论均为目前未见异常。

4 讨论

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噪声、煤尘、高温及热辐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柴油、矽尘、硫化氢、氨、聚合氯化铝、硫酸等。其职业病危害风险为严重。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仅煤尘存在超标情况,建议:(1)该企业加强对尘源的密闭,增加喷水装置喷淋频率抑制粉尘飞扬,及时清扫减少扬尘的二次污染等,同时加强设备和管道的维护与管理,定期检修所有设备和管道的强度、严密性,防止粉尘逸散;(2)在进行设备检修时,存在局部粉尘浓度较高,特别是进入锅炉等密闭空间时,卫生防护措施较差,因此企业需重视粉尘浓度的控制,可先进行设备冷却通风后再进行作业,同时做好个人防护;(3)定期清洁布袋除尘器等除尘设备,确保其除尘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A].2011-12-31.

[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

[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

[6]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11651-2008.

[7]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GB/T 29510-2013.

[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火力发电防护措施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应用
我国火力发电能耗状况研究及展望
从业人员给企业带来的纳税困扰——以一个火力发电企业为例
基于超效率DEA的火力发电企业能源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