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7-10-19 09:26郭暘
消费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问题及措施行政事业单位

郭暘

摘要:财政部于2012年11月正式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这一制度可以有效规范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本文基于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含义、意义的理解,系统分析了会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内控管理 问题及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静态意义上,内部控制是一种内部管理系统,为防范风险,管控风险而建立,具体可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及内部监督等要件。动态意义上,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制度制定,措施实施,程序执行的循环过程,并通过自我检查及评价,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可以说内部控制在经济活动的风险管控中发挥了持续的积极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

财政部制定和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具有三方面重要意义:一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三是推进财政规范、科学、信息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建立有效的会计内控制度,可以确保单位各项资金有效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及效率,保证财产完整安全,财务数据真实有效,保障各项工作稳步运行。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目前仍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其他工作人员也要积极发挥作用。但由于认识不足,缺乏认同感等原因,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难成体系或未把控制活动落到实处,内部控制仅成为一项摆设,一句空话。

(二)岗位设置不合理

岗位设置不合理,缺乏有效分工及轮岗制度。有些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仍然存在会计人员的配备不符合规定,无证上岗或违规混岗等现象。如: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出纳及会计人员,经办人员和审核人员等不相容岗位未分离的情况。一个岗位从事多年,未建立轮岗机制,极易滋生腐败问题。

(三)系统风险分析不足

内部控制是在系统梳理业务的基礎上,识别、评估、应对和控制单位的内外部风险。但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日趋复杂,经济活动风险呈现系统化趋势,任何单独的风险都有可能成为整体风险。但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不能很好的对风险做出系统分析。如:为了凸显成本控制效果而刻意加大预算金额等预算工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普遍存在。由于预算编制审核中的风险不仅会对预算批复、预算执行、决算和考评等环节产生影响,同时将直接导致收入、支出、政采等多项业务失去依据和基础。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系统风险分析。

(四)会计内控管理执行力度不足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单位虽然有完备的会计内控制度,但鲜有人贯彻落实,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会计内控管理效率低下;二是因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权责不清晰及制度执行人员素质低下导致会计内控管理质量低下;三是内控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全员参与意识差,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没有领导支持的内部控制只能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四是行政事业单位未充分运用现代科学化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五)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一是成本控制作为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体系时的侧重点,往往忽略了单位高效运转过程中其他需要控制的方面;二是只侧重财务部门的控制,而对其他业务部门的控制不多;三是职责分工不清晰,混乱的管理方式很难发现问题。

(六)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联系不够紧密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职能相对简单,仅针对各项支出本身进行审核及拨付,与业务管理层面相脱节,没有涉及业务的实质性审核。体现出财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重大决策的参与性不足,使内控制度在实际面前失去应有的作用,不能实现对业务环节的财务管理及监督。因此,财务部门应及时介入业务环节中涉及收支的部分,以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及控制。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加强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要提高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领导重视起来,才能得到其他员工的重视,才能使制度在整个单位全面实施起来。可以通过日常会议、制度研读等方式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可以把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做为考核领导干部的指标来强化。只有强化了意识,才能有效指导行动落到实处。

(二)合理设置岗位及分工

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完善岗位说明,合理设置岗位,配备专业会计人才,做到每项工作有专人负责,不兼任不相容职务,不混岗。避免因财务人员不稳定及不专业等原因造成的工作纰漏。同时,为会计人员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财务理论学习,以适应各项财税新政策的变化。

(三)风险分析从预算分析入手

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普遍缺乏有力组成依据,所以风险分析要从建立健全预算制度入手。首先要据实收集各部门费用支出情况,然后由专职人员进行有效整合、分析及计算,最终做出合理准确的预算。同时应有其他部门进行监督审核,保证预算计算过程独立有效,预算数据科学合理。在支出环节要切实做到: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各项财税制度,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同时必须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不得挪用、混用项目资金。

(四)督促相关人员认真执行

贯彻和执行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前提及必要手段。不仅要加强核心内容和主要思想的学习,同时还要督促相关人员在学习和领会的基础上认真执行这些规定。在会计内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及各工作人员的权利和责任,并对执行结果进行监督和奖惩,形成完善的内控机制。

(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在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中贯穿始终,以控制全面的经济活动。范围应覆盖预算、收支、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及合同管理等多项经济活动。流程应渗透至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控制。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必须要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制度,同时内控体系的建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应根据新形势、新政策等动态变化,及时完善内控制度,改进措施及程序,及时修订内控制度体系。

(六)加强信息化管理

内控规范中明确指出:“各单位应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因此强大的信息系统必然成为业务管理及财务管理有机结合的必要支撑。信息化管理将大幅提高会计内控管理效率。

(七)充分发挥内审、外审监督作用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需加强监督控制,建立内审监督体系,设立专岗专人执行监督任务,及时了解内控中发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但是监管只依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往往监管力度是不够的。因此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同时,要自觉接受来自外部,如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通过不定期检查,施加社会及政府监督压力,行政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落实完善相关政策及内控制度,将会计内控管理落到实处,实现真正的有效监督。

目前,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逐步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内控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然有许多不足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摸索、制定、和不断完善符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内控制度规范来解决。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及措施行政事业单位
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微探
民政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药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