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的排列组合

2017-10-19 00:12张若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师幼互动纲要

张若兰

摘 要: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关系的表现。师幼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摒弃了过去那种教育与受教育,灌输与接受、教训与服从的关系模式,而进入了一种彼此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对话的相互作用之中。座位模式是教室布置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的座位模式把教室分成不同的活动区域,体现不同的空间特点和价值功能,对教学秩序的形成和课堂生态环境的构建,对教师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师幼交往方式的变革,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笔者通过回顾自己编排座位的经历,悟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师幼互动决定座位模式,座位模式体现了师幼互动的水平。另外笔者对未来的座位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师幼互动 新《纲要》 座位编排

师幼互动是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一种人际互动,其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幼儿。教师和幼儿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师幼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师幼互动不是教师对幼儿或幼儿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教师与幼儿间双向、交互的影响;教师和幼儿间的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教师和幼儿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影响的。

座位模式是指为满足教学需要,将课桌椅按一定形式编排所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

座位模式是教室布置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潜在地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课堂交往以及幼儿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不同的座位编排模式把教室分成不同的活动区域,体现不同的空间特点和价值功能,对教学秩序的形成和课堂生态环境的构建,对教师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师生交往方式的变革,对幼儿的学习动机、行为态度、学习效率和人际关系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回顾自己编排座位的经历,我发现我和幼儿的互动情况是影响我选择座位模式的直接原因,同时,座位模式也体现了我的师幼互动情况。

我班的座位编排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它分别体现了三种师幼互动情况:

踏上幼儿教师这个岗位时,我模仿别的班级,采用“秧田式”的座位编排方式给我班的孩子排座位。当时我教中班有34个人,我把桌子放两排,每排桌子分别坐两排幼儿,共四排。集体教学时,第一排和第三排转过来,大家都面对教师。

“秧田式”座位编排方式又称“直线形的空间排列”。幼儿园的“秧田式”座位模式基本是通过模仿小学而来的。在“秧田式”座位编排方式中,教师成了教室的中心,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身上,幼儿间的相互干扰减少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控制作用,有利于教师管理课堂、维持秩序和有计划地传授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专注性,端正幼儿的学习态度。

但在“秧田式”座位排列中,幼儿的位置是在前排、中间排还是后排,将影响其学习的专注性。其课堂布局过于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既容易让教师产生权威感,形成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心态,也容易让幼儿产生畏惧感,不利于建立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不利于幼儿讨论合作,也无形中让幼儿产生顺从的心理认知,从而形成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方桌式”座位模式——初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过了一段时间,我越来越认识到“秧田式”影响到我和幼儿的互动,所以我开始尝试“方桌式”。

“方桌式”是把一个班的幼儿平均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幼儿的座位排在一起,组成一个方桌,幼儿围着方桌四周而坐。我把幼儿分成四组,把四张桌子竖着放,摆成扇形,集体教学时幼儿转过来面对着我坐。

这种形式结构,便于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学习。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我们周围的颜色》这一教学时,由于这一活动的教学目的是让幼儿进行观察生活中的常用物品的颜色,大多数人平时并没有留心观察这些物品,教师为达到一个大家共同表现生活用品大展览会的目的,同时也为了培养幼儿合作学习,集体主义精神,老师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让幼儿在这种方桌式的形式结构中组成小组,互动交流,合作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座位模式适应了新《纲要》对学习方式的要求,体验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拉近了幼儿之间的距离,便于幼儿讨论交流,在进行集体活动时,培养了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这是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

但是,不久后我发现这种座位模式需要宽大的空间,桌子这样摆放,压缩了区域活动的空间,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比较挤,不能够尽兴地游戏,所以我就再次编排座位。

这次我扩大了区域活动的空间,把桌子移进区域。教室中间自然空出了一块大场地。我在空出的场地上黏贴了U型线,俗称蒙氏线,既解决了班里幼儿人数较多的问题,又能让每个幼儿和教师都相互看到。

“半圆式”结构,体现一种活跃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这种座位模式,能让老师观察到全班的每个幼儿,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状态,也能走近幼儿与幼儿交流,且有比较大的展示空间,半圆中间的空地有利于幼儿的展示与交流,特别是有利于活动性、游戏性的学习开展。

“半圆形”座位模式是我们现在幼儿园最常用的一种座位形式。教师坐在前面,离每个幼儿的距离差不多,幼儿发言或表演时,教师和每个幼儿都能看见,有利于师生互动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

师幼互动决定座位模式,座位模式体现了师幼互动的水平。座位模式是学习方式的体现,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座位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把座位模式与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半圆形”座位与学校教育中的“秧田式”座位相比,已能够为幼儿之间的交往提供更多的可能,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仍必須面向教师,将注意力尽可能集中在教师这一中心点上,因此,它仍体现了“教师中心”的思想。相比之下,“圆桌形”和自由组合的师幼空间关系更有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交往,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讨。

另外,室外教学也有待于幼儿教师进一步尝试。我们应该尽量尝试室外教学,让孩子在清新美丽的自然中吸取养分,培养兴趣。例如以操场、草坪等室外区域作为教学场地,不受空间的限制,可能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海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M].北方文艺出版社,2008

[2]谢群鹏.座位与课堂纪律[J].科学中国人,2004(08)

[3]舒乐泉.班主任怎样排座位[J].江西教育,2004(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幼互动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师幼之间对告状行为差异理解的探究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幼儿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策略研究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