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7-10-19 19:37邵爱英孟佳凡
消费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健康新媒体大学生

邵爱英 孟佳凡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加快普及,以智能手机、电脑为代表的新媒体力量正在不断壮大。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要主体,他们使用新媒体的情况如何?新媒体对其有怎样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是消极影响,本文针对消极影响提出了几点意见,希望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影响 健康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主要包括手机、电脑、移动电视、电子图书、数字广播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8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13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3.1%,较2015年下半年增长率有所提升,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较2015年底提升1.3个百分点。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在这个年龄层中,大部分都是大学生,而在新媒体用户群中,大学生占比较高,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这也说明了大学生群体已然成为使用新媒体的主力军。因此,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使用,使得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研究目的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路径,有传统的媒体传播一对多变成了目前的多到多,网络线更加复杂。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新媒体的存在必然会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习惯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了解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包括使用新媒体的频率、使用目的、使用结果等。

(二)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尤其是针对消极影响,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于这种消极影响,积极正确的引导大学使用新媒体,让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得力工具。

二、研究思路

通过书刊、网络、档案、内部数据库等渠道收集资料-归纳、整理、分析资料-分析现状-提出调查项目及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确定分析方法-确定调查方法-完善调查问卷-拟定调查方案-实地调查-整理汇总调查数据-分析数据-得出调查结论-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框架见下表: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叙述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学习方式更多样

大学生过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课堂上接受老师一对多的讲解或是到图书馆翻阅书籍,更多的是从纸质书籍中获取知识,而且纸质书籍的学习往往需要固定在某一地点,且携带不自方便。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新兴媒体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目前,有些高校开始利用一些APP创新课堂学习,学生不需要带课本上课,可以拿着手机,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终端的PPT推送,习题推送,通过老师的客户端,除了学习资料的推送,还可以建立讨论组,头脑风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老师可以通过APP随时推送一些課外知识,让学生在课后也能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开放、更多样、更具有个性。

(2)知识视野更广泛

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或数字电视接收各类信息,从学习的角度,他们可以通过上网收集书本的习题,考证的资料等,从其他角度看,大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时事政治、体育资讯等不同领域的信息,不断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范围和种类也越来越多,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拓展知识视野,还可以让大学生在接触多元化知识的同时发掘自己的兴趣点,开发内在的潜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大学生增强自我自信。

(3)人际交流更便捷

对于大学生而言,使用新媒体交际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大学生通过贴吧、微博、微信、QQ等方式去外界去取得联系,大学生的社会交际不再是需要面对面,只要有这些新媒体工具,大学生的社交就不再受到时间、地域、对象人数的限制,交往成本大大降低,交往方式变化多样,逐渐建构起自己的社交网络。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创造力的缺乏

新媒体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越发的依赖新媒体,缺乏创造力。据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有59.83%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曾经有过从网上抄袭或者是复制信息的行为,一方面,过于依赖网上的知识,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历史上的名人著作,都是通过作者的创造力才得以流芳百世,我国一直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果大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势必对我们不利于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

(2)价值观的混乱

大学生是比较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缺乏社会经历,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往往会导致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和鉴别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现在网络上,每天的信息量都很大,面对成千上万的信息,如果选择正确的、有利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讲往往比较困难,一旦由于大学生辨别能力的不足接受不良的信息,势必会使其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偏颇。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比较容易迷失自我,最终导致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或者是价值目标模糊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身心健康的威胁

通过调查,有50.24%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有15.67%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时间则超过了4小时,也就是说,除去吃饭、睡觉、上课的时间,大学生几乎无时不刻在上网。过度使用手机,一方面会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会造成大学生不同程度的颈椎疾病、头晕恶心、眼部不适、睡眠质量下降等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调查显示,有61.05%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已经或者是正在建立自己新的人际关系网络,有21.55%的大学生还处于局外的状态,并没有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有17.40%的大学生则拒绝建立人家关系,他们甘愿在网络世界里,与那些虚拟的游戏人物建立关系,也不愿与同学、室友有过多的交流与沟通,这部分大学生,如果继续这种状态,会使其交际能力逐步减弱,模糊现实与虚拟的界限,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交际的困难,出现人格扭曲等心理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新媒体规范体系

从国家层面看,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严厉打击网上的不良不实信息传播者。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在网络上发言,而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导致线下的许多传统道德约束对其失去了作用。政府部门应该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大对新媒体信息发布主体的资格审查力度,并在后期持续对其进行监督,以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健康;可以通过扁平化的管理制度,增强对新媒体的监控和管理;加强新媒体的内部管理和内部教育,尤其是要建立一定的追责制度,从而保证新媒体的规范使用。

(二)担负教育主阵地责任

从学校层面看,作为高校工作者,应该主动探索如何在各大主题网站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尤其是那些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很高点击率的学习考试网、校园新闻网等,学习如何在这些服务性的网站中引入有意义的电影,电视,歌曲,使得枯燥的思想教育从抽闲变得具体,从枯燥变得更加的有趣,从而增强网上思想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渗透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大学生,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目的。

(三)提升自身的新媒体素养

从大学生层面看,大学生应该努力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提高自身新媒体素养。大学生应该学会“慎独”,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中,应该增强自己的鉴别能力,主动地自觉地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endprint

猜你喜欢
健康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