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探索①

2017-10-19 20:22沈娇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3期
关键词:竞争力院校高职

沈娇宁

[摘 要]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通过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内涵,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原因,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希望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育;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16-02

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紧张,大学生就业难成了一大社会难题。每年各大高校上报给教育部的高就业率的背后,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却值得商讨。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来看,毕业生人数众多使理想中的“一对一”职业规划和咨询辅导难以实现。一些院校的就業指导内容相对单一,依靠大范围的就业政策宣讲和讲座形式的简历面试辅导的职业发展辅导,难以解决毕业生的就业矛盾。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中央明确提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职业技术型高校创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两旺两难”是职业技术型人才供求状况的概括。一方面,企业用人需求旺盛、毕业生供给旺盛;另一方面,企业选人难、毕业生就业难。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其特有的问题。

(一)理念理解有偏差

大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包括很多本科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对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具有片面性,大部分教师在上创业基础课、指导学生参加创业比赛时,往往认为创业是少部分群体的事,重短期效果,轻长期效应,重技巧培训和能力提高,忽视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等。而且,很多高职院校教师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不高,创业的可能性和成功率较低,从而忽视了创业教育的基础性功能。

(二)受益面太窄

据调查显示,仅5.93%的学生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创业教育,受益面太窄,局限于自主创业者培养。基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角度,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仅仅面向少数群体,而应该是普及教育。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后并不是局限于创办公司,而应该是一种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专业与创业融合的问题

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只是开设几门公选课或者开设创业实验班,但缺乏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深度融合,缺乏将创业教育融合在学生的日常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岗位实习等环节中,缺乏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和管理制度。

(四)尚未形成完整有效的创业教育体系

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应与学校既有的教育体系形成有机的结合,涵盖创业教学、创业实践等环节。但由于创业教育涉及教学的系统改革,创业教育也不是开设几门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这就涉及学校的教学改革问题,涉及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甚至涉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层次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目前所成立的“创业学院”,也只是依托于某个部门或学院兼管,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缺乏一套成熟的管理运行机制。

二、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

创业即开创事业,是充分挖掘一个人的潜力,培养学生树立“用创业的心态去工作”的理念和能力,毕业后将在现有工作岗位上创建事业[1]。经回访发现,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更为重视的是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等,而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素质和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培育功效是显著的,大大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环境中不仅就业,还能提高就业质量,进而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

(一)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消极思想,缺乏主动的择业和创业意识,限制了自身潜能的发挥。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其创业潜能,使学生由被动求职向主动创业就业转变。高校应肩负起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拓展就業渠道、加强创业教育管理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大学生就业不应只是单纯地接受社会挑选,还要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高等教育由“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是大势所趋。

(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一个学生的综合实力,它的核心包括求职能力、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创新创业教育强调产学研全程化育人的教学模式,据统计,不少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他们的就业率平均薪酬都比普通学生要高很多,而且大部分毕业生两年后都进入了企业技术研发核心部门,在就业岗位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3]。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在对创业团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情商等创业素质。

(三)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相对不高,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改变为“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式”学习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使大学生筑牢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的,进而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意识、促进对个人人生及职业的规划;培育大学生开拓与创新的精神,让大学生能够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在不断促使其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这种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社会适应不良的问题,这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有关,因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调动诸如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让它们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中来,与高校一起配置就业创业教育资源,为高校学生打造出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事实表明,重视合作培养,充分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参与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对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极其有利的[4]。

三、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和建议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怎么与本科高校相比?学历层次不高的高职生如何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面对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这是高职院校在开展工作时经常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培养岗位创业型人才

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应游离于专业课程之外,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更能引领学生关注专业领域的发展和变革,从而使创新本身变成学科知识的一部分。将创业教育融入思政理论课等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理念;开设创业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融入实验课等改革类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创业能力;将创业教育融入岗位实习中,培养学生的岗位创业管理能力。

高职院校应该以培养技术型与创新型人才为目的,以专业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环节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改革试点,培养企业最需要的既懂专业知识又善创业管理的复合型创业人才,实现创业教育专业化。

(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平台

做好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一,搭建创业理论课程平台:将创业教育、就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记学分;将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当中。第二,搭建创业模拟平台:每年开展创业计划和创业实践大赛,搭建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第三,建设创业孵化体系和岗位创业实践平台:开设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和咨询服务,鼓励学生立足专业,创办小微企业;增加岗位创业实习环节,将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建立“创业理论教育—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创业教育三大平台,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构建和谐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创新创业型社团的作用,塑造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利用多元化的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创业激情,同时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大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中。通过一些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高校创业教育环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创业实践体验,给学生参与创业活动提供更多的支持,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一些创业比赛等。另外,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创业教育宣传,邀请创业前辈以及企业家来校进行演讲或开讲座,为学生讲授更多通过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的政策、典型事迹宣传,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氛围,大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与活力[5]。

(四)实现“两个转型”

高职院校旨在为社会培养最基本的创业型人才,在创业教育目标上,重点培育动手能力强且生产上急需的创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需要一段时间在岗位上得到锻炼和积累,才有比较好的创业资源。基于高职生的特点,创业教育需要以自主创业者为主向培养岗位创业者为主转型,培养学生“用创业的心态对待工作,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创建事业的能力”,既培养学生在现有工作岗位上能够发扬企业家精神,为单位创造更高的效益和价值,又使学生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行业的需求和社会的变革,從而实现从提高就业率向提升就业层次和人才质量转型。

参考文献:

[1]JEFFRY A.TIMMONS. New Venture Creation[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2.

[2]陈利平.提升高职院校设计艺術专业学生就业力的策略研究: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6):130-133.

[3]张立俊.就业竞争力视阈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7(164):184

[4]郭娜,刘福顺.以提升社会适应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J].时代教育,2016(17):86.

[5]孙秀岚.基于就业竞争力视角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10):139.

猜你喜欢
竞争力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