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区制造业区域同构或异构

2017-10-19 20:30赵彦
今日财富 2017年22期
关键词:经济区成渝增加值

赵彦

本文以关中—天水和成渝经济区作为分析维度,就两经济区的制造业结构趋同与趋异论题进行比较分析,从制造业的内部构成、政策导向,重点产业等空间要素,以地区制造业结构差异系数视点切入,对两大经济区的制造业同构或异构进行相关分析。

一、問题的提出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关中—天水和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两大重要经济区,如何抓住黄金机遇,推动制造业走出去,从而带动经济区经济发展升级,成为这两大经济区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就是要对关中—天水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制造业是呈现趋同还是趋异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

在进一步分析之前,首先要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范围进行相关的界定。本文取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大西安(包括西安、咸阳、杨凌、富平、扶风、黄陵、铜川、渭南、华阴、柞水)和成渝经济区的成都、重庆两市。原因一是大西安、重庆及成都均是这两个经济区的中心,制造业的比重在整个经济区中占有绝对优势;二是制造业的相关数据比较容易获得。在制造业方面本文选取在两经济区都占有重要地位的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产业等具有代表性的产业。

二、从空间要素分析比较两经济区制造业的趋同或趋异

(一)从经济社会方面分析

2016年,大西安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78.39亿元,同比增速9.9%。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654.44亿元,同比增速16.3%,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占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5.54%;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1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7%。成都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为927.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的42.5%。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631.79亿元,增长9.3%,占工业总产值的15.2%。

装备制造业在两经济区的制造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两经济区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视,但也体现了制造业结构的趋同。

(二)从制度政策层面分析

1.装备制造业方面。这一方面三个地区有交叉也有侧重,成都市将重点放在成套的大型设备制造上,大西安主要在数控机床、汽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特种专用设备等产业;重庆市要建设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仪器仪表,军事装备等研究基地,发展输变电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船舶及配套产品等优势装备制造业。成都市与其他两地区趋异,西安和重庆较为相近,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从总体来看,三个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在地区政策规划方面整体呈现出趋异的趋势。

2.航空航天产业方面。大西安依托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大型运输机、涡桨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等主干产业,航空发动机及配套产业等分支产业,航空关键部件、专用设备、维修业务等配套产业。以西安航天产业基地为载体,重点培育和发展航天运载动力产业集群、卫星及卫星应用产业集群。

成都主要发展国家重要的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直升机制造基地,主要的干线飞机部件生产和航空零部件制造,国际知名的航空维修基地。

重庆两江新区把航空产业和汽车、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七大产业放到一起,计划与西安争抢西部通用航空中心。

在航空航天产业方面,除了重庆市外,西安和成都对航空航天业的规划相似,发展重点和目的基本相同,呈现出同构的特点。

3.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大西安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尤其要培育通讯、光伏与LED、新型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力设备、能源技术、创新型服务业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重庆坚持差异化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着力打造以电子信息为支柱,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为优势产业,现代物流、文化科技、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其他产业同步发展的“1+3+X”产业体系,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质量效益突出的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

2017年成都成为全国第二批、西部第一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打造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实现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资源消耗型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两个经济区不仅制造业的整体结构趋同,在政策上,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趋同倾向,特别是在航空航天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装备制造业在发展规划中出现了趋异的倾向。

三、从地区制造业结构差异系数分析比较两经济区制造业

关于地区间制造业结构的差异程度测度,普遍采用的公式是克鲁格曼的地区制造业结构差异系数

其中,两地区制造业结构的差异系数,和分别表示地区i和j的k行业占各地区工业产值的比重。该系数取值范围为0到2,数值越大,代表两地区的制造业结构差异越大。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两经济区的制造业结构差异系数为0.57,该数值小于1,说明两经济区的制造业结构差异不大,有趋同的倾向。

四、两经济区制造业结构趋同的原因分析

(一)历史原因

改革开放之前,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是新中国重要的战略后方,国家在这些地区布局了一批包括从常规兵器到尖端科学在内的军事科技工业,并内迁了一批配套工业、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着重发展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机械制造能力和零部件加工配套能力,使这些地区成为了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国防科研生产基地的同时,也造成了这些地区制造业结构的趋同。

(二)区域经济政策配套不合理

各区域各自为政,互不配套。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各省都想抓住机遇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个过程中就存在着各区域政府各自为政,没有从长远打算,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两经济区资源禀赋相似所致

关中—天水和成渝经济区无论在自然资源种类、丰富程度,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趋同。

(四)盲目承接产业转移导致

随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产业逐渐向内陆地区转移,经济区抓住机遇,积极承接这些产业,但承接的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发展特色和定位,只追求数量优势,甚至出现了争抢的局面,这也促使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趋同。

五、结论及对策

经过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在制造业结构方面趋同,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两个经济区要取得长远发展,必须避免趋同,找出各自发展的重点。

第一,消除壁垒,强化促进产业协调、错位发展的环境,两经济区整体要不断进行协调,以形成更高层次的错落有致的产业结构。

第二,区域间进行分工合作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和产业分工,避免相互争抢产业的状况。

第三,各地政府要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利用好宏观调控,推动产业结构的良性发展。

第四,增强创新意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传统技术创新模式,广泛吸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现有的技术设备和人员进行重新整合,对关键的技术领域实施重点创新。(作者单位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经济区成渝增加值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轨道上的“双城”之路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 建成后50分钟通达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成渝共振,高质建设双城经济圈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
2015年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