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迷雾?尽享晴空

2017-10-20 01:03陈向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8期
关键词:强迫症班主任

陈向丽

〔摘要〕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班主任如何对班里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帮教,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案例通过讲述我对班里一位患有强迫症学生的帮教,引发了对于“教师如何开展心理问题学生的帮教”问题的思索,认为心理问题学生的帮教,是一个长期而且考量耐心的过程,需要讲究心理教育艺术,注重情感因素开发。同时,该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校、老师、家长、同学诸方面的共同配合,更离不开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关键词〕班主任;帮教;强迫症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8-0061-04

一、个案描述

高二新学期,我接过一个新的班集体,担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开学前的准备工作中,我主动与学生们高一时期的班主任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于开展新工作。当谈到一位学生小刘时,曾担任高一年级班主任的王老师开玩笑地说:“这个学生可是一颗随时可能爆发的炸弹,得多加留意。”我一时领悟不过来,问道:“他是一个很调皮的后进生吗?”

王老师说:“不是,心里有些困惑,对有些问题总是想不开。”简单交流过后,我不免有些担心。虽然以前接受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育思想和帮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都是不够充分的。

开学后,我对这位小刘同学悄悄多加留意。这个学生,性格内向,善良随和,尊师守纪,体育锻炼认真,成绩中上。短暂初步的接触,会让人觉得他是一个乖巧,无须教师特别操心的学生。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他有着一种同龄人一般不会有的若隐若现的忧愁。上课时候,他总是安静地坐在那里,但思绪比较漂浮,脸上常常伴着无助的样子。由于是新班主任,想要帮助他,首先要多了解情况、熟悉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帮助他走出误区。

对他的了解,我主要就四个方面进行。一是仔细翻阅他的各种资料,如学生的档案、入学情况调查表等;二是主动找他谈心。谈学习、谈生活,着力建立起信任;三是与他以前的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其同学联系。小刘高一时的科任教师都已经意识到小刘存在的问题,但几次的师生交流都没有解决问题。而小刘在高一时候有几个比较谈得来的同学,他们都为小刘的问题着急和担心。通过他们,我暗地里掌握了小刘的一些情况;四是联系家长,了解小刘在家里的情况,向家长反映小刘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家长反映小刘的反常行为已存在一段时间,把问题归因于学习压力太大,情绪不稳定,希望教师能对其做适当的疏导。

经多方的调查了解,我对小刘的情况有了大致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现状,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试图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原来,小刘有疑似强迫症的困扰(后经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检查,认为是强迫症的一种),头脑中经常重复出现缺乏现实意义、不合理的观念和情绪,而这种困扰从初二已经开始。如他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接触到“做出比较大成就的成功人士,往往在孩童时期是学习成绩一般的人”这一观点后,常常在听课过程中或者考试过程中产生莫名的恐惧情绪,害怕自己会考试考得很好,对成功存在着畏惧感,集中注意力比较困难,记忆力减退。虽然他自身也意识到这种问题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自身力图克制,但却无力摆脱这些困扰。有的问题似乎今天想通了,但是过几天又会出现新的问题而继续被其困扰。这样长此反复,导致他严重的内心冲突和强烈焦虑,无法安静下来听课和作业。正如他描述的那样:“我很想静下心来学习,但问题却悄然潜入脑海,霸占了我的思想,让我静不下心来学习。”

二、教育过程

掌握了小刘的有关情况后,我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其过程主要如下。

第一阶段,增进信任,采取措施,初见成效

平时主动与他打招呼,主动找他谈心,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鼓励他多与老师沟通,用时间和耐心来打动他,获得信任,让他放下心理防卫,为下一步的帮教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建议他培养兴趣和爱好。鼓励他积极参加并组织集体活动,承担责任,让自己忙碌充实起来,以便将注意力从强迫症状上转移开。此外,安排了一位优秀、乐于关心他人的同学与他同桌,让他感受到同学们的关怀,营造一份融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些工作开展下来,小刘与我之间建立了一份信任感,他能够主动倾诉,敞开心扉,反映内心的困惑。于是我着重了解小刘强迫症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对他的问题表示深切的同情和真诚的关怀。同时,通过启发式谈话,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小刘发现自己思维上的不符合逻辑的因素,帮助小刘正确对待出现的问题,深入认识这些观念和行为的实质,鼓励小刘当产生强迫观念或行为时,尝试去接纳它,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待这些强迫症状,不要苛求自己。同时,我也意识到,要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教育知识。虽然作为一名师范生,曾学习过心理教育学,但毕竟不是专业课,对强迫症的认识也不够充分,所以课后我寻找资料,仔细阅读,把阅读的收获,与学生分享,让他掌握一些心理调节方法,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此后一个时期,当被新问题困扰时,小刘会主动到办公室来反映,我及时进行开解,问题一般都会得到较好的解决。如此经过几次面谈后,小刘自述,虽然脑海中仍然会不时出现一些强迫观念,并伴随着紧张和焦虑,但自己的強迫症状已有一定的改善。我松了一口气,以为工作逐渐取得了成效,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小刘的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第二阶段,情况反复,多种尝试,未见突破

但是,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当数次的倾诉过后,每一次的帮教工作都重复着相似的流程:出现困扰问题—进行开解—问题得到解决,但是没过几天,又对困扰的概念和现象进行反复思考,刨根究底,自知毫无现实意义,但不能自控。常常在办公室说着说着,他竟然流下了眼泪。如此反复,对他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他咨询其他老师,看看能否有所帮助。于是,小刘找了几位他信任的老师。一段时间后,老师们均发现,一般的开解和思想教育,不能有效地解决他的问题,也许需要专职心理医生的帮助,才能让他走出困境。我把这个想法与小刘交流,鼓励他主动寻求帮助,小刘也接受了建议。我帮助他联系了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但是他仅去了一次,就拒绝再去了,认为心理辅导教师帮不上忙。而在此时,发生一件事情。在班里集体活动出发前,小刘在家又被问题困扰,与父母顶撞了起来,后来离家出走。父母和老师都联系不上。直到当天下午,家长才找到他。因为被问题困扰,理不清头绪,他就去了初中时的老师那里寻求开解。事情发展到这里,我有些着急了,但是想想不能放弃。自己在帮扶过程中总是鼓励学生个人不要放弃,要坚持,现在虽然遇到困难,作为老师更不能放弃。虽然问题在现阶段没有很好解决,但是在整个帮教过程中,我相信学生能了解到学校、老师、同学、家长对他的关心。如在平时的感恩节、教师节等一些节日,小刘总是发来短信祝福老师,这是让人感动的。endprint

第三阶段,加强家校沟通,采取专业治疗,问题取得新进展

从接触小刘问题之时起,我就注重与小刘父母沟通联系,希望共同努力把问题处理好。但随着联系的加深,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家长似乎没有意识到小刘问题的严重性。在建议小刘去咨询专职心理医生时,他父亲也口头上表示赞同。但随后的交流中,我却从小刘母亲处得知,小刘父亲并没有带他去咨询专职心理医生,只是找了一个相熟的、读过心理学的朋友来做小刘的思想工作。从平时联系可知,他父亲主要认为,孩子只是有些问题没想清楚,感到困扰,爱钻牛角尖,以后等他想清楚了,就会没事了。他母亲则认为,孩子考试压力大,怕考不好,所以才闹小孩情绪。到了下半学期,小刘跟我说,自己常常感到很焦虑,好像很多东西塞在脑子里,脑袋很胀,但他又不知道怎么释放。憋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想死的念头都有了。他无法在学校待下去,主动提出要在家里休息。在这种情况下,他母亲还是认为孩子考试压力大,曾经问:“老师,是不是小刘的期中考试没考好,心理压力大,所以才整天闹情绪呢?”虽然家长很关心小刘的情况,但对小刘所做的工作还是停留在常规的情绪疏导方面。于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父母认为孩子闹情绪,孩子则认为父母不理解。

在矛盾尖锐的情况下,我除了加强联系家长,还与学校领导和心理辅导教师等一起努力,从家长方面做工作,将小刘的具体表现和行为倾向反映给家长,一起商量解决办法。经过多方工作,家长终于认识到小孩问题的严重性,支持孩子进行专业正规治疗。目前,小刘正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状态有了较大的好转,已经回到学校参加学习。在他回校的前一天,他写了一封邮件给我,里面附有一首他摘抄的诗歌。读着这封邮件,我知道,他离走出自我迷雾、迎来心灵晴空的日子,不再遥远了。

我穿过黎明前的黑暗

迎来迷雾浓浓

前方的不远处似有曙光牵引

我听到了你们在旁边给我的指引

我知道雾很快就会散去

阳光很快便会铺满大地

这遮挡我眼睛的迷雾

就是我经历的不同路程

虽然雾还很浓

但我的眼睛还看得清心灵

不会迷失在这雾霭之中

谢谢你们给我的指引与关怀

三、教育反思

这个帮教案例,与以往的案例有些不同,学生的情况正往好的方面发展,但它还没到“大团圆”结局,帮教工作仍在进行,还需继续努力。

反思一,帮教过程是一个长期而且考量耐心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思想的人,他们成长的环境不同、性格各异,其中肯定会遇到一些较难处理的情况。然而教育改变一个这样的学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需要时间,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教育过程。他们也许会反复出现焦虑困惑或情绪低落,挣扎在矛盾的心理状态之中。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容易产生急躁心理,觉得付出了许多劳动努力之后,学生还是老样子,可能会失去信心,产生挫败感,甚至觉得学生不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顽固不化。而对于帮教强迫症学生尤为如此。其实,帮教学生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帮教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渐好—反弹—恶化—渐好—反弹”的过程。这个过程,就要求帮教老师有无比的耐心、无限的奉献精神,更要求制定符合事情发展规律的帮教措施。

反思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要讲究心理教育艺术,注重情感因素开发。心理学家勒温关于行为的研究表明:行为是人与环境的函数。在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中,教师的态度往往是促使学生发生转化的一个关键因素。老师在用真理、智慧的力量教育他们的同时,更要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引导学生,架设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受到关心、爱护、信任和尊重。学生只有由衷地敬佩、爱戴教师,才会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教师才能进而帮助他们克服自身情绪,提高教育效果。在心理调适的过程中,教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倾听,这时候态度一定要诚恳、温和、亲切。有时候对于学生反复而冗长的述说,教师更需要耐心,并随时给予指导,不能有讨厌和不耐烦的表现。因为学生常常可以从教师的口气和态度中判断教师的真心实意,从而选择敞开心怀或是关闭心灵大门。所以,教师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教育艺术在学生的转化工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反思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至关重要。家长对小孩的成长是密切关注的,希望他们开心快乐、学有所成。当小孩存在问题时,都会认真对待,主动配合老师、学校共同做好相关工作。但有时因为对存在问题认识不充分,或对问题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而会造成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不到位,这样往往会影响帮教效果。如小刘父母开始认为小刘是一般性的、普通常见的压力和情绪问题,因而对找专职心理医生有着自己的看法,并不是积极对待。当发生这样的现象时,这就需要老师付出更大的努力,一方面鼓励学生与父母交流,另一方面主动联系家长,交流情况,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努力,促进问题的解决。只有家长真正认识到心理障碍发生的原因,并配合学生进行治疗,将这些因素清除,才能帮助学生最终克服心理障碍。

反思四,专业心理治疗是关键。对患有强迫症之类的心理疾病的学生帮教,离不开学校、老师、家长、同学诸方面的共同配合,也离不开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需要专业心理医生把握学生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恰当的方法。不过,目前国内的学校提供给学生的一般是访谈和心理咨询,教师(如班主任、科任教师等)或专业心理教师通过交谈的方式收集信息,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给予辅导,通过使用一定的干预技术,使受访者有所改进,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心理咨询毕竟还是遵循着教育模式,而不是医学模式。所以教师也要认清自己的能力界限,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解决所有人的问题,因为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比较复杂,有的涉及药物干预。因此,对于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心理疾病,患者要及时委婉地劝说他们去找心理专家治疗,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反思五,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制度。患有强迫症的学生一般伴有反复性,彻底治愈需要较长时间。而学生的学习却有阶段性的特点,会经过不同的学习阶段,如低年级升入到高年级,或者学校之间的转换。如果新旧教师的衔接工作做得不好,会影响到帮教工作的开展。而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跟踪制度,有利于幫教的针对性和连续性。同时,针对新生入学,学校可以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指导。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州,510630 )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强迫症班主任
你不会是……强迫症吧
我的“自画像”
我的班主任①
强迫症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两种人
哎呦,老妈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