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拉·洛博斯的协奏曲和交响曲初探

2017-10-20 04:23周铮
知识文库 2017年9期
关键词:首演维拉协奏曲

周铮

维拉·洛博斯是巴西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音乐家之一,他的创作几乎涉及巴西音乐的各种体裁。维拉·洛博斯的协奏曲和交响曲数量同样之多,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些作品人们都没有太高的认知度,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难度甚高,希望能通过对作曲家作品简单的了解,使维拉·洛博斯的作品更多地为人所知。

维拉·洛博斯,巴西20世纪最伟大的民族音乐家之一,他一生游历,足迹遍布巴西各地,所一生所创作体裁几乎包含了巴西音乐的各个领域。最著名的当属他的肖罗系列作品。但要把维拉·洛博斯的总作品目录草草过目一下,就足以深信他的协奏曲和交响曲数量之多。然而这些作品无论在巴西还是在国外都没有声望。这绝不是说它们毫无优点,只是表明它们难以演奏,往往由于排练次数不够而无法演出。大多数演奏曲是维拉·洛博斯于1945年在美国获得声誉后写的。

《变化速度的幻想曲》是较早的作品,但仍为音乐迷所喜爱:这是一套由三首曲子组成的作品:《灵魂的痉挛》、《开朗的心情》、《满足》;作品有两个稿本:供小提琴与乐队和供小提琴与钢琴用。作曲技法新颖独特,要求独奏家具有高超的技巧。这部作品中的许多段落至今仍属巴西小提琴文献中的优秀杰作。

第一钢琴协奏曲写于1945年,作品由加拿大女钢琴家艾伦.巴隆约写,并由她首演和录音。全曲共分四乐章,华彩尾声和行板乐章说明维拉-洛博斯擅长于创作钢琴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48年,首演于1950年,其特点是慢乐章慵倦诱人,但乐曲总的来说并无创新之处。

竖琴协奏曲写于1953年,深受听众欢迎。《费城晚报》曾赞誉动听的行板乐章、引人入胜的谐虐曲和又长又难的华彩尾声。创作于1951年的吉他协奏曲,协奏部分为小乐队。但吉他声音仍有消失在乐队声中的危险,直到第二、第三乐章之间的长段华彩尾声时,独奏乐器才能别出心裁地发展主要主题。这部作品在唱片上听来效果甚佳,但在大的场所中演出,则音响太弱。

第三钢琴协奏曲题献给阿尔纳多.艾斯特列拉(Arnaldo Estrela),于1952年开始创作,直到1957年才完成。同年由巴西交响乐队首演于里约热内卢,指挥是艾利阿查尔.德.卡尔伐利乌。实际上这部协奏曲不是第三,已经是第五,而目前称为第四和第五协奏曲的实际上是第三和第四。

第四钢琴协奏曲(按照作品目录的号数)由伯纳德.赛拉尔在匹兹堡首演。1954年1月18日的《邮报》将维拉·洛博斯与德国浪漫派作曲家及柴可夫斯基相比,它指出,在第一乐章内,钢琴纯是装饰性的,谐虐曲和末乐章似乎不够完整。然而应当指出灿烂华丽、写作技巧极为高超的华彩尾声,而且总的说来,这部协奏曲的钢琴部分是用作乐队的一个声部,而不是独奏乐器。确实,作品略显支离破碎,而且庸俗无趣。

第五钢琴协奏曲写于1954年,题献给菲力西.勃鲁门塔尔,由伦敦爱乐乐团首演,指挥是让.马蒂侬。毫无疑问这是维拉·洛博斯的钢琴协奏曲中名钢琴家较多演奏的一首。慢乐章扣人心弦,它的开头的几个和弦总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然而,正如1955年5月10日的伦敦《泰晤士报》所说的,“虽然整个协奏曲出自内心而写成,但留给听众的只是瞬间消失的印象。”

同年,即1954年,维拉·洛博斯应阿尔多.帕里索之约而写了第二大提琴协奏曲,由纽约爱乐乐团首演,极为成功。全曲共分四个乐章,后两乐章演奏时不间断,作曲使作品略带巴西民间色彩。《纽约时报》曾称赞作品的稳妥平衡。维拉-洛博斯的风格中典型的抒情性蜿蜒起伏,特别是在行板乐章中,使听众神往。在作品中大提琴似乎更象助奏,而不是独奏。

维拉-洛博斯寫了十二部交响曲。第一部以古典曲写成,只有后两乐章能引人入胜。第二交响曲创作于1917年,为大乐队加几件巴西民乐器而写。遵照文桑.丹第的建议,这一交响曲用的是套曲形式,基本主题美妙动听,适中的行板乐章富于浪漫色彩。快板乐章中锣声伴奏的神秘的单簧管独奏令人神往,独奏导至戏剧性的末乐章。

第三、第四、第五交响曲意义不大。维拉·洛博斯表达了他来自战争、胜利及和平的印象。应当指出,在写于1920年的第五交响曲中作曲家运用了无词合唱作为模仿声响的手法;后来,在九重奏和《肖罗第10号》中他富于成效的发展了这一手法。

第六交响曲于二十四年后写成,与以前的作品完全不同。如果说前五部作品的特点是情感充沛、形式古典,那么写于1944-1956年间的后六部交响曲始终以一种新风格出现,这是维拉·洛博斯四十年来不断努力、力求反映巴西精神的结果。

这种新的手法自1938年起已在缓慢地形成,尤其在他的室内乐作品中,特点是音乐语言紧凑概括,民族色彩较少,但更适合于现代大都市巴西,而不是作曲家年轻时代的落后的巴西。这一交响曲的主要主题其灵感得自里约热内卢的蜿蜒起伏的山脉,作曲家用一种发明的方法使之在音乐中重现,他戏称这种方法为“缩成毫米法”。

第七交响曲是作曲家最爱的一首,也同样要求编制较大的乐队和细致入微的演奏。这是一部主观的作品,绝妙地体现了作曲家的性格的活跃动荡,乐队织体丰富,充满捉摸不定的巴西伤感性。正主题曲由大管走出,它按照美洲(Amerika)一次的字母构成,第一字母是a(la).新颖独特的谐虐曲表现人类的悲惨的两端论---必须在战争与和平二者之间选择一项。

第八交响曲写于1950年,五年后方在费城受到欢迎。报纸《询问者》赞扬慢乐章;维拉·洛博斯自己感到在这一乐章中他运笔自如,作品的节奏变化丰富多彩,但是总的说来,作品被认为过于浪漫。第九交响曲大概写于1952年,从未演出,虽然它曾列入1956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美洲洲际音乐节的节目单中。

第十交响曲于1952年写成,应圣保罗城四百周年纪念委员会之约而写。乐曲供独唱、合唱、乐队用,歌词是神甫何塞.德.安什耶特的诗《仙女》,他是十六世纪的一位传道士,对于殖民地巴西起了重大影响。首演由法国广播电视乐队于1957年4月4日在巴黎举行。我认为,4月6日《费加洛报》上的评论过于严厉:“整部交响曲陈旧落俗,令人生厌作烦。”然而对于巴西人来说,尽管作品沉重冗赘,毫无疑问它是具有历史宗教意义的。

第十一交响曲由波士顿交响乐队约稿并由它于1956年3月2日首演,指挥是作曲家本人。作品早在两年前已按照库舍维茨基金会的建议写成。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烂漫主义作品,尚未运用现代音乐语言。波士顿的听众一般都是非常保守的,热情欢迎这部作品。《波士顿环球报》说维拉·洛博斯的这部交响曲是“为纪念乐队七十五周年而约写的优秀作品之一。这一交响曲中素材过于多种多样,乐思形形色色、大量涌现,足够写成三四部交响曲,这就使听众在浩瀚的音乐主题和动机中不知所从。应当指出,维拉·洛博斯的许多后期作品有这样的倾向:要不然冗长累赘,要不然过于压缩扼要。这可能反映出作曲家的意图是不要落后于现代音乐的美学要素,从而感到左右为难。无论如何,有这样影响的波士顿报纸《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1956年3月3日是这样概括的:“维拉·洛博斯的每一步新交响曲都是轰动全球的事件。”

第十二交响曲于1958年4月在華盛顿举行的第一届全美音乐节上演出,获得好评。其中运用了作曲家在他的常年艺术生涯中所掌握的一切乐队手法。虽然有人认为它略显陈旧,但《华盛顿邮报》的严肃的评论家保罗.休姆指出:“第一乐章所创造的气氛与高质量的百老汇歌舞剧相差无几。然而,应该补充说明,百老汇可能从这部作品中有所启发………交响乐充满着大幅壁画般的效果和色彩。作品的气势、发展手法、它的总的浑厚的行文以及来龙去脉可能比较老式,但如果交响音乐会把这类作品拒之于门外,那它的节目就要枯燥的多了”

这要提一下两首小交响曲,后一首是献给罗马音乐学院的,并在该处首演。这一动人的短小作品比较成熟和细腻,是维拉·洛博斯的典型作品。

维拉-洛博斯的大部分交响曲,特别是后期作品,难度甚高,引以为憾的是,某些指挥下不了决心把它们列入节目中,因为它们要求多次排练,从而对削减的可怜预算造成很大的困难。它该克服这一困难,使维拉·洛博斯的作品更多地为人所知。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原河南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首演维拉协奏曲
春日协奏曲
Chinese Tragedy Performed in Greece
在艾奥瓦看美国大选“首演”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母与女
盛宗亮主要作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