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2017-10-20 05:46陈磊
知识文库 2017年9期
关键词:政府

陈磊

政府和社会始终是现在我们所绕不开,脱离不了的东西,它实实在在存在,我们生活于此。那么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学习工作,办事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政府与社会,那政府与社会到底是何种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会呈现出何种关联,这的确值得我们深究。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乔耀章教授对此有一番形象深刻的比喻——“社会似水,政府如舟”,我以为,这很好地阐释了我国政府与社会彼此间的关系,此文就以此为基础展开论述,阐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当然,以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论述为主,适当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实际。

一、“社会似水,政府如舟”的含义

“社会似水,政府如舟”到底寓意何为,这是由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乔耀章教授提出的,对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给予了生动的描述。那么我们不禁要追问其出处,水舟到底来源于何处呢?舟水一词来源于《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后被唐代魏征劝谏唐太宗所用,唐太宗李世民常用此话告诫众人,久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便成了李世民的“名言”。那时的舟与水指的是君王和百姓,放到今天来说,应该与乔耀章教授对社会和政府的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舟水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乔耀章教授在其《政府理论(续篇)》中将政府比作舟,社会比作水,在我看来,倒是十分贴切。那舟与水的关系到底有哪几种呢?我以为,最好的状态便是舟水和谐共处,风平浪静,小舟飘曳。那即使是在舟水和谐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一潭死水的状况,这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种状态。舟作为不变的物,但水却存在着万千变化,所以,如果我们往两个极端看,便会出现干旱和洪涝,即河涸海干亦或洪水猛兽。其实,这两个极端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在研究过程中,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也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一)先有水才可载舟

河流之所以称之为河流,是因为由众多的水滴齐聚于此才能形成;江海之所以称之为江海,是因为由众条河流汇聚而成。但如果水滴蒸发了,河流干涸了,那便只是多了一条条大小不一的沟壑罢了,此时,舟还有何用呢?这便是我们探讨的一个极端。

有水才能载舟前行,那群众便如小水滴一般,股股清流汇成了江河湖泊,才有了今天存在的社会。由此,我们认清了舟水情谊,再来谈政府与社会在此时的关系。在此需要先认清两点,那便是政府与社会到底为何物?

通常人们认为政府是同国家相联系的,普遍认为政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简单来说,广义的政府视为整个国家机构,而狭义的政府则是国家机构中的执行机构。同样,关于社会的描述,简单借用奥马罗夫的言论,他认为,“社会首先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所以也就存在着一些一般的,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系统所固有的管理规律……管理过程的一般规律性的存在能够使我们建立起社会管理理论。”与政府广义狭义不同,通常人们所讲的社会,指的是广义的社会,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在国家产生以前孕育着国家,在国家产生以后包容着国家。由此看来,这样的社会是具有包容性的,具有包容政府国家的能力。社会作为广阔无垠的水,而政府作为水上的一叶扁舟,只有依靠水的力量才能够航行。如果此时已无水,那舟便没有了可言的意义。

有了水,才有政府的舟,这叶扁舟要创造条件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共和,这既是政府包容性内在的本质要求,也是政府能动地反作用于现实社会的制度安排与现实路径。作为水的社会,也应该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从每个人做起,需要群众的力量才能汇成广阔的海洋供舟前行。

(二)洪水泛滥舟亦被水覆

“社会似水,政府如舟”,舟始终要依附于水之上,离开了水,就没有谈舟的必要。而我们在有了水的前提下,再来论舟。水的形态可谓千千万,那现在在有水的情况下,同样还要考虑这是怎样的水,社会似水的极端,一端是洪水泛滥,另一端则是一潭死水,只有把这两种极端的情况考虑进去,才能做到考虑问题的完整性。

首先,我们先谈谈洪水泛滥般的社会。此时的社会犹如洪水猛兽,舟必然覆水,令人望而生畏。加以思考,滔天的大水代指社会自治自觉程度越来越高,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可是此时的社会过分自治,想要包揽国家的一切,社会抛弃了政府,但是在当下看来是并不现实的。其社会并没有与人民,政府等外部环境达到一种和谐与平衡,没有真正的约束力将其管辖,天平过分倾斜于社会,这样的社会目前来看是不可能达到的,即使达到了,也是弊大于利。

(三)死水一潭舟不可行

有了洪水猛兽般的情况,还需要再来看死水一潭般的社会。社会犹如一潭死水,没有一丝生机与活力,不能够推动舟前行。这种状态就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下而言是不可能产生的,不过,我们还是需要清楚理解这个极端下的社会与政府的关系。社会存在,但却没有活力,民众自己的生活无法自理,基本事务无法自治,完完全全依靠政府的力量和行为,成为了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德性,群众无法组成合格的政府,那么此时作为舟的政府便是停滞不前,原地打转,完全无永无之地。那这样的政府并不能够造福社会,其反作用于社会的东西可谓寥寥无几,那么在这种状态下的社会便得不到任何的发展。

(四)舟水和谊方能扬帆远航

我以为,舟与水最好的状态便是和谐,那运用舟水理论来描述的话,舟在一股活水中找到属于自己前进的方向,此时风平浪静,小舟摇曳,并最终到达彼岸。舟不会像在死水般停滞不前,亦不会被滔天洪水所淹没倾覆。当然,这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下所宣扬的一种最好状态。

(五)我国舟水的实际状况

实际上,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时候呈现的是一种舟在湖面原地打转的状態。这种狀态为何形成呢?一方面,人们时而会抱怨政府,认为在实际的生活中,政府充当了全能将军的作用,管得太多,管得太死,手伸得太长,从而干预了人们自治范围内的事,进而扼杀了社会自身的能动作用,而导致社会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低下。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一旦人们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却又第一时间想到政府,把政府作为挡箭牌,希望政府可以全盘接管。我以为,这就是典型的“有困难找警察”现象,具体解释就是民众心理抽象地排斥政府、不愿意接受政府的帮助,而实际上,真正遇到问题是却又把政府放在第一位,认为政府能帮助解决,导致了具体事务依赖政府的一种悖论。这其中不免折射出一种事实——人们被政府束缚得太久,以致于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心理依赖,究其实质,它就是人们公民精神的缺乏,未学会自觉管理、自我治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凡事都去依赖政府,不光自己没有被锻炼到,还为政府扩权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借口。这将会导致政府自视甚高,觉得政府自己可以大包大揽,包干一切,不深入社会掌握实情,不顾及社会市场自身的发展,政府如果自视甚高,对于社会与群众的诉求,不管三七二十一都纳入囊中,进行干预,就会导致政府的越位。

我以为,虽然舟水可以用来涵盖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但我国现阶段这个状态的政府更加像鱼儿,“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鱼儿离开了水会死,而水有没有鱼都是客观存在的水,所以,政府如果脱离了社会,社会还是存在的,但是政府就将不复存在。所以,政府要以社会为依托,以人民为依托,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政府好似浮在大江大河上的一片舟,如若认为水在舟下,强调政府在社会之上,认不清舟与水的关系,摆不正社会与政府的角色,就会带来极大的危害。谈到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乔耀章教授在《政府理论(续篇)》中有所论述,将其分为两层,一层是政府与社会的应然关系,另一层便是其实然关系。

(一)政府与社会的应然关系

为何应然关系,所谓应然关系就是指从理论或规律上应该实现的关系,简单说来就是两者应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的关系。那如何来探讨政府与社会的应然关系呢?我以为,可以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们的愿望这两方面来谈。一方面,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如同一般市场经济一样,那社会主义社会也和一般社会相同,并不需要政府事事亲力亲为,大包大揽,对社会有太多的不必要干预。与市场经济一样,凡是市场能够做好的,那政府便无需插手,做好监管即可。

(二)政府与社会的实然关系

所谓实然关系,是指在当前实际存在着的关系,即注重是什么以及怎么样的关系。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我国还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一切立论和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政府与社会实然关系的出发点。

从实然的角度来看,我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发展起来的高度统合的关系模式,其模式呈现出“政府为社会、社会国家化”的典型特征,这样看来,政府便是充当了“全能政府”的角色。这种模式下的政府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其结果不仅仅是导致政府规模庞大,还使得其行政效率较为低下,这样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不光如此,同时又由于政府对社会治理的越位与错位,出现了政府“不该管的事却管了,该管的事却没管好”这种结果,直接造成了公民社会愈发不发达,社会自治能力较差,整个社会公共责任机制愈发薄弱。

不过,政府也并非如此不堪,它也在进行自身的建设,我国早前就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社会本位原则,树立政府为社会服务的观念,以及政府对社会依法适度干预的观念,实现政府与社会的依法整合,我以为,这就是我国当下政府与社会的实然关系。

四、对“舟”与“水”的建议

作为有经验的船家,舟浮于大江大河之上,理应要在航行前知晓当时的天气情况,湖面状态,预知台风大浪何时起,舟才不会触礁遇浪而倾覆。不仅如此,舟想要向前行进,我们还需要在起航前检查舟身,知道哪里修补过或者何处薄弱易漏水,及时做好防水防漏工作,这样的舟在航行时才不会因为自身的缺陷而葬身于水,才能够乘风破浪安全到达彼岸。所以,这样看来,不光要注重“舟”与“水”的关系,对“舟”与“水”、“政府”与“社会”都应该分别给予一定建议方显合适。

(一)对政府的建议

要让“舟”与“水”达到和谐的程度,必然先要摆正“舟”与“水”的位置。社会需要政府,政府也需要社会。在我看来,这就是乔耀章教授所说的政府对于社会的“反包容”,也即政府的包容性。在初唐,唐太宗执政时期,是将“舟”与“水”的位置摆的比较正的君王,他重视君民关系,亦指政府與社会的关系,在百废待举、民生凋敝几近废墟的基础上创造出“贞观之治”的奇迹,这是何等的伟绩,但细细想来,我以为,这就是政府包容性所起到的积极的作用,也是政府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同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谈到政府包容性的作用而忽略其他,还有很多方面也需要我们注意。就对政府的建议来看,我以为,还需要最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政府要服从社会,并被社会适当管住,使政府真正成为民管的政府,另一方面,政府又要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做到为民办事,政府合理治理社会。我觉得参考乔耀章教授在《政府理论(续篇)》中所提到的建议作了如下总结:

①政府应该要去主动适应社会,发挥其主观创新精神;②政府应当适当调控社会,善于发现社会不良之风,并加以节制和驱除,保证社会的公平与公正;③政府要对社会发挥“使能够”作用,适当为社会运行创造条件,但并不是事事亲力亲为,还需要留有空间,在社会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帮助社会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运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自我生存和发展;④政府要尽力引导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作为社会推选的先进分子的政府工作人员,理应起到师范和引导的作用;⑤政府不光对社会要尽心尽力,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应整合与聚合政府,使政府各个方面趋于完善。

处在多质态社会的我国,还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包容性和主观能动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和社会一起共同营造和谐的关系,建立和谐的“舟水之谊”。

(二)对社会的建议

当前,“中国梦”的号角已经吹响,“舟”与“水”是否和谐尤为关键,这就需要唤起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民众应该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为社会,为政府,为国家分忧解难。江河湖泊是由一滴滴小水滴汇聚而成,人民群众组成了当今社会,那社会的安宁,每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个人的修养与社会的稳定分不开,社会的稳定必须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

同时,上面也谈到,在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对比中,其重心还是会逐渐向社会倾斜,这并不是什么坏事,社会自治能力的提高对于政府来说是积极的,所以,社会与政府的关系也必然逐渐将由“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当然,这种转变的历程是漫长而又艰难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体现了国家利益或政府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因此坚持社会本位原则,逐步培育社会的独立性、自主性、自治性,这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应该做的事情。

五、结论

我以为,舟水和谐相处的范例便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间关系可以借鉴的。当然,也可以做到像大众所说的政府“掌舵”、社会“划桨”的状态,虽然说法不同,但对于政府与社会关系描述的本质却相同。社会应该极力避免出现洪水猛兽和一潭死水的状况,而政府也应该在完善自身建設的同时,更多的考虑当下社会状态,在具有包容性的同时,也应该帮助社会培育自己的包容性,当然,社会自身也应当进行包容性的培养。政府和社会在相互包容中一同前进便是最好的舟水状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自觉程度逐步提高,再通过政府的积极调控、引导,使得社会日益强大起来,但这并不够,我相信,国家和政府必将消亡,而其实现形式,便是被社会吸纳和包容而日趋消亡。在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对比中,天平的重心先向中间持平,但最终会逐渐向社会倾斜,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这一历程是漫长而又艰难的。

同时,对于政府而言,在我国政府的自身建设中,不光要建立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还要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NGO)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非政府组织在当下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本文论述重点不在此,所以不做过多的论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将进一步走向成熟,社会的自主治理能力将不断提高,而国家和政府的管理职能将逐步缩小,在我看来,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还将进一步调整,其趋势将是政府该大时就大,该小时就小,处于能动的变化之中,这其实就与水和舟要达到的和谐共处关系相吻合。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政府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一张图看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信息通信
贵州实现县级以上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
月榜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