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效能监察工作 促进企业管理提升

2017-10-20 03:57李智
丝路视野 2017年23期
关键词:效能监察企业管理提高

李智

【摘要】企业效能监察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公司把效能监察作为规范治理、强化内控、预防风险的重要举措,积极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开展效能监察,堵塞管理漏洞、防止效益流失、降低施工成本,实现对企业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使企业管理达到效率、效益、效果的统一,从而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是对加强效能监察工作促进企业管理提升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中的一些内容。

【关键词】效能监察;企业管理;提高;分析

一、前言

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其功能是通过监督监察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纠正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追究违规违纪人员的相关责任,以达到提高管理人员履职尽责、防范风险、预防腐败的目的,对于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充分认识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中明确指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进一步明确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定位,强化对监管者的监督,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暂行办法》要求,国有企业监察机构要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这些都体现了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国资委对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高度重视。当前,公司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对效能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从公司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加强和改进效能监察工作。

(一)加强和改进效能监察工作,是保障公司持续稳健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是推进建筑业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时期,建筑行业从国家政策、行业需求结构变化带来的建设模式、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改变,要求我们从思维模式到行为模式也必须随之改变。从肩负的历史责任和重大使命出发,公司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把公司建设成具有全产业链优势和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综合建筑运营服务商。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资源、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保证,更需要加强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建设,提高管理控制能力,强化内部执行力。效能监察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和监督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创新方式方法,加强监督检查,在强化管理控制、维护政令畅通、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通过效能监察,加强对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和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加强对重要管理岗位人员的制约,促进企业完善制度、强化管理、规范运作,有效堵塞管理漏洞,控制和规避各类风险,确保公司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加强和改进效能监察工作,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内控体系的内在要求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真实性目标、合规性目标提供必要保证。它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效能监察作为一种专门的监督形式,要充分發挥对管理人员履职尽责的监督优势,使权力运行受到有效制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执行到位。通过效能监察对容易产生腐败和存在管理风险的重点部位,可以建立起有效的防范机制和预警体系;围绕物资采购开展效能监察,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围绕工程分包开展效能监察,可以选择综合素质较强的协作队伍,更好地完成项目履约任务;围绕企业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可以从能、效两个方面运用监察手段对精细管理的方案、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考察和改进等。

(三)加强和改进效能监察工作,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内在要求

在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如果监督不到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就会流于形式。因此,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就必须强化监督,保证监督到位。效能监察是保证教育有效、制度落实的非常有力的监督手段,既具有惩治的作用,又具有预防的作用。要积极将反腐倡廉建设与效能监察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效能监察把监督的关口往前移,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做到防范在先。要通过效能监察,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约束和监督,抓好对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实施责任追究,促使各级领导人员廉洁从业。

三、效能监察促进企业管理提升的作用分析

效能监察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它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期,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加强,达到增加企业效益的目的。具体地讲,就是通过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反腐倡廉意识,监督管理人员认真履行企业经营管理职能,改进管理,完善制度,提高效率,保证政令畅通,预防遏制腐败,最终实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预防作用

一是預防管理问题的发生。通过效能监察工作查找管理的职责是否落实、程序是否规范、方法是否科学、行为是否合理、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是否到位等,对办事规则、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责任、办事时限等都做出明确规定,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守。二是预防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与管理中的漏洞有直接关系;通过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来查漏补缺、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督促管理人员恪尽职守、按章办事,避免和减少失职、渎职等不良行为发生,从而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二)监督作用

效能监察既对个人行为进行监察,也对企业行为进行监察;既有预防性、约束性,同时也有惩戒性。把效能监察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一方面,可对监察对象履行职责进行全过程监督,查找内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制度、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对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督,通过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规范经营,完善制度,促使管理者认真贯彻落实公司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履行职责,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促进作用

一是促进监察对象廉洁从业意识的提高。通过效能监察的开展,加强对监察对象的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成效,督促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二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因管理粗放、工作失误而造成的资产、资金流失,效能监察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挽回,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围绕对工程分包和物资采购开展效能监察,能有效减低生产成本,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围绕安全生产管理、施工技术管理实施效能监察,预防和杜绝生产事故的发生,就能产生间接经济效益。

(四)保证作用

一方面,效能监察直接切入企业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制度体系的建立情况、执行情况、执行效果和体系的合理性四个方面进行检查、评价、建议、纠偏和敦促落实,查找、堵塞、完善经营管理中容易失控的漏洞,发现失控的事实,实施责任追究,实现直接监督保证作用。另一方面,是在保证监察对象履行职责时,其职权不受侵犯,使业务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企业管理系统内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互相制约,协调一致,使整个企业管理系统有序、高效地运行,使监察对象的业务过程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减少业务过程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四、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定位

(一)效能监察的双重性质

效能监察工作由国家监察部在全国国有企业推行之初,就提出关键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质量、效果、效率、效益进行监督,促进企业领导人员和管理部门公正高效地履行职责。中央纪委、监察部合署办公后,把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纳入全党反腐倡廉工作的格局进行统一部署,并加大了指导国有企业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力度,要求企业反腐倡廉工作要从效能监察入手,去发现和揭露隐藏在效能问题背后的腐败现象,把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同加强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贯彻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

从效能监察概念诞生到工作实践来看,其在企业整体环境中应该充当着两个角色:一方面,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生产经营过程的再管理、再监督;另一方面,它是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中心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切入点。可以说,效能监察既是企业的管理,也是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

根据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职能一般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部分。其中,控制就是指监控组织活动,纠正组织偏差,保证组织按计划运行,以确保实现组织的目标。据此分析,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应当归入“控制”这一职能。具体来说,它通过对某项具体的决策、经营、管理行为过程的监督,追究那些不令人满意的结果产生的原因,明确相关人对该结果所负有的责任,并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改正,并进一步完善制度或流程,增进企业效益,提升管理水平,这属于“间接控制”的范畴。

(二)在企业内控体系中的定位

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环境,强化内控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内控体系作为企业防范内部风险的保障,它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各个阶段、各个层级,涵盖了企业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始终,体现了内部控制的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特性。在建立健全企业内控体系过程中,效能监察防范经营风险、促进管理提升的定位和作用值得高度重视。

目前,絕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内部监督机构设置上既有监察又有审计。从理论上讲,二者具有相同的属性,都是基于授权管理、职责分工而产生。因此,在企业内部,两个机构共同承担着专门的监督控制任务。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工作的侧重点和监督的层次不同。从内控体系的五项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来分析,内部审计应当主要对控制活动中的“会计控制系统”和“控制程序”等进行评估和监控,是对经济活动的专业评价;效能监察主要侧重对管理者和“控制环境”的监督,如管理层如何进行授权和职责分配,管理层的决策和管理行为以及职业道德、廉洁风险等。效能监察可以且应当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成果。

因此,从国有企业的实际出发,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应当充分考虑效能监察的功能定位,而企业效能监察作为一种专门的监督形式,决不能游离于内控体系之外,而必须在内控体系中承担特定的监督控制任务,充分发挥对管理人员履行职责行为进行监督这一优势。要通过效能监察,加强对所属管理人员用权行为监督,特别是对“三重一大”决策的监督,防范所属单位领导或项目管理者决策失误、用权不当等风险,维护良好的控制环境,确保内控体系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五、结论

总之,效能监察是堵塞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纪检监察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最佳切入点。要坚持提前介入、重点防范、跟踪监察、关口前移的思路,逐步加大事前防范性效能监察力度;同时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充分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做到标本兼治、效能双提。必须要建立起强有力的效能监察领导机构,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整合企業内部的各种监督力量,充分调动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效能监察领导体系、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运行机制,才能确保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对企业管理提升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江红.加强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J].北方经济,2011(20):53~55.

[2]张福文.加大效能监察创新工作力度的主要做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6):193~194.

[3]魏端江.加强涪陵页岩气公司效能监察工作的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6(05):91~93.

[4]王麒云,曹莉娜.浅谈企业如何开展效能监察工作[J].中外企业家,2012(19):58~59.

[5]陈汝彬.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13(03):119~120.

[6]陆信红.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33~234,248.

猜你喜欢
效能监察企业管理提高
浅谈企业制度建设效能监察
效能监察助推企业健康发展的探讨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