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公”经费公开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分析

2017-10-20 09:13陈玲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三公经费事业单位

陈玲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政府职能也由管理职能逐步转变为服务职能。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各政府部门公开经费使用明细。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将财政经费公开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尤其是“三公”经费,已成财政部门公开信息的重要组成要素。本文主要对我国“三公”经费公开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展开研究与探索,并对其进行了合理化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三公”经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

伴随国民经济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加快了发展步伐,“三公”经费管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各行政事业单位陆续公示“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以进一步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并促使政府经费使用公开透明化。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避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一、“三公”经费简述

“三公”经费主要是指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维护费用、公务招待费用,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向社会外界公开的数据。公示“三公”经费,积极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利于加快信息建设步伐,顺应民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开放、透明的政府。没有公开就没有監督,同样的没有监督,权利就会无限膨胀,公开能更好地让民众对政府开支进行监督,同时还能降低或减少行政运行成本,加大民众和政府之间的互动,使人民群众清晰明了纳税人的钱是如何使用的。总而言之,公开“三公”经费,可以最大限度体现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并有效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经济社会的服务作用,进一步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三公”经费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财务管理人员混淆“三公”经费科目使用。会计人员应当认真解读、分析“三公”经费概念、范围,熟练把握各会计科目定义,否则容易造成会议费、培训费与公务接待费、差旅费、交通费等会计科目在核算内容上的交叉重叠,从而导致核算过程中科目混用、相互挤占,会计信息和实际不符,“三公”经费支出无法在会计报表上准确反映。

(2)“三公”经费标准不完善。尽管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都强化“三公”经费管理,要求各单位公示经费使用情况,但是“三公”经费却缺少标准化管理体系,也没有明文规定各细分原则,以至于各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出现差错。由于缺乏执行标准,加之各级部门对于财政经费支付没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导致预算比例不符合要求,直接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甚至造成超支浪费现象。由于“三公”经费运行制度不完善,财务部门开展核算工作时也只能依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进行账务处理,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3)“三公”经费口径不一致。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口径千差万别,预算编制标准也不统一,导致“三公”经费认识和理解上的混乱,从而影响预决算公开效果和对外服务型事业单位的公信力。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浅析

(1)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经费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强化“三公”经费支出管理是规范财政预算以及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途径,同样还是建设廉洁政府的核心内容。所以,国家非常重视“三公”经费的管理工作,要求各地政府部门以及各事业单位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业的思想,大范围缩减行政经费支出;要求经费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操守,严格控制好经费支出,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尽可能划分“三公”经费的定义和口径,逐步完善支出标准,以提高经费预算的准确性以及执行结果的精确性。

(2)加强监督管理,构建“三公”经费管理机制。各事业单位必须严格加强经费管理,并以完善制度为出发点,保证“三公”经费合理科学配置。首先,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三公”经费各项具体管理制度,明确其控制流程,构建风险防范体系,达到节约“三公”经费支出的目的。其次,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加强“三公”经费的核算管理和决策管理,并客观真实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违规现象,应当对其进行详细核实后拒付,及时堵住经费支出漏洞,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再次,事业单位必须履行监督职能,监察部门应定期对“三公”经费的运行情况展开专项检查,并针对检查中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要求限期制定有效的整改方案,情节严重的应问责到人,依法依纪严肃查处,以保证经费使用的规范化及严谨性。最后,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内部监管机制,并给予其一定权力,出现问题要对相关人员给予严厉的处罚,从根本保证“三公”经费的合理利用。

(3)加强管理人员对“三公”经费的执行力度。经费管理人员应随时关注政府部门实时发布的“三公”经费管理相关文件,不断更新信息,从理论联系实际角度出发,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公”经费管理理念。具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是以控制单位“三公”经费预算编制为依据,在合理节约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提升经费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度。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应避免科目混用造成的经费数据不实,以保证其工作的严谨性,增强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的真实透明度,有助于群众监督。

(4)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由于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机构,长期以来财务管理工作不受重视,部分人员缺乏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忽视了“三公”经费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针对上述现象,事业单位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构建绩效考核机制或轮岗机制,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使其认识到岗位的重要性,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终推动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5)不断健全“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工作。部分事业单位对“三公”经费预算编制过于随意,夸大预算编制费用,缺少科学性、合理性。因此,相关单位财务部门应当重视“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工作。要想真正取得实效,就必须要得到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并由财务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共同编制“三公”经费预算,然后由财务部门对各部门数据加以汇总,将上年度的“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作为编制下年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分析其经费支出数额增减变化原因,合理进行预算编制,最终经由单位领导集体决策后,下发到各部门执行。同时,加大对“三公”经费预算执行监控力度,财务部门需定期将预算执行进度上报领导层,切实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避免资金浪费,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综上所述,“三公”经费影响市场经济发展,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三公”经费公示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全面监督事业单位,從而使其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与科学化;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条不紊运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终促进我国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芳珍.浅谈“三公经费”视野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知识经济,2016(06).

2.邹骄娇.从晒“三公经费”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趋势.时代金融,2016(26).

3.李坚.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界(学术版),2016(23).

(责任编辑:刘海琳)

猜你喜欢
三公经费事业单位
继续推进经费标准一体化改革
远东运动会募捐机制探析
让百姓看得懂、愿意看“三公”账单
“三公”要严查,但美国不是标杆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