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省茶叶中农药残留情况调查分析

2017-10-21 06:48李杉袁蒲周昇昇付鹏钰杨丽张书芳张榕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1期
关键词:除虫菊酯类菊酯

李杉 袁蒲 周昇昇 付鹏钰 杨丽 张书芳 张榕杰

2016年河南省茶叶中农药残留情况调查分析

李杉 袁蒲 周昇昇 付鹏钰 杨丽 张书芳 张榕杰

目的 了解河南省本地生产茶叶中农药残留情况。方法 此次调查从郑州、南阳、信阳地区采集河南本地生产茶叶样品,进行了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3大类共计9个农药残留项目的检测。按照《GB/T 23204-2008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和《GB27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检验和评价。利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种类茶叶农残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193份茶叶样品,农药残留检出样品100份,检出率为51.81%。红茶的农残检出率高于绿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P= 0.002)。未检测出有超标样品。结论 我省茶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使用较为规范。

茶叶;河南省;农药残留;调查

河南茶区主要分布于大别山、桐柏山老苏区和汉水流域,由于地处高纬度,四季分明,且紫外线辐射量充足,河南茶区所产茶叶内含物丰富,富含影响香气和滋味的芳香物质,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也较高,孕育了一些优质茶叶品牌,如信阳毛尖等[1-3]。目前河南省茶叶的产业化生产体系已形成,茶叶生产已成为河南省苏区、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和农业种植的发展亮点。

农药残留是关系茶叶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4],为了解河南省本地生产茶叶的农药残留情况,于2016年对市场上销售的茶叶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种类及来源

河南省生产茶叶品种主要为绿茶和少量红茶,在郑州、南阳、信阳地区进行采样,样品全部为河南省内生产,均在流通环节(超市、专营店、农贸市场)进行采集。

1.2 检测项目及方法

检测项目以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主,包括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以及氨基甲酸酯类(茚虫威)和有机氯类(三氯杀螨醇)。按照《GB/T 23204—2008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和《GB27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检验和评价。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每种农药的均值(x-±s)以及检出情况,利用χ2检验对不同种类茶叶中农残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当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测值低于检出限时按检出限1/2进行赋值。

2 结果

共采集茶叶样品193份,其中绿茶163份,红茶30份。农药残留检出样品100份,样品检出率为51.81%,其中绿茶76份,红茶24份。利用χ2检验对不同品种茶叶的农残检出率进行比较,红茶的农残检出率(80.0%)高于绿茶(4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P= 0.002 )。调查中未发现超标样品。检测项目及检出超标情况见表1。

3 讨论

一直以来,农药残留问题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一道严格关卡,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实施新的农药残留标准后,更多的检测项目和更低的限量要求使我国茶叶的出口因“技术壁垒”遭受阻碍[5-7]。

拟除虫菊酯较有机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更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和环境相容性,但作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仿生农药,其在国内农药市场份额非常有限[8-9]。本文对茶叶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进行了检测,除氰戊菊酯外其余种类在绿茶、红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但未有超标样品,说明我省茶叶种植过程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较为规范。茶叶作为一种饮料作物,在加工过程中有受热环节,其食用方式是冲饮浸泡之后饮其茶汤,对农药残留安全性的衡量需要考虑加工降解率和冲泡后的浸出率,有研究曾证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加工降解率和浸出率低于有机磷类,且用药量也远低于有机磷类,是其应用于茶叶种植过程中一项较为突出的优点[10]。但因其较为稳定的特性,降解速度慢,是影响安全性的因素之一[11],在施药时仍应规范使用,严格用量。

《GB276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于2017年6月18日正式实施,本文应用GB2763-2016对检测数据进行判定,较2014版增加了茚虫威、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农药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以GB2763-2005版本为起始点,截至当前最新版本(GB2763-2016),我国食品中已制定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个数和残留限量个数均有大幅增加,其中,糖料、饮料类(包括茶叶)、药用植物和食用菌合计新增限量47项,占据了新增限量总数的9.98%[12]。农药残留标准的完善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形成了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执法有标可依的监管局面[13-14]。

对于茶叶生产来说,农药残留是关系茶饮料安全的一项重要问题[15],除需在农药使用的源头上加强管理,进一步开展农药安全性研究和标准限量研究是提高相关产品质量的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1] 郑乃福 . 河南省茶叶生产发展概况 [J]. 中国茶叶,2002,24(2):5.

[2] 袁国强. 河南省信阳茶叶生产特点及进一步发展对策[J]. 中国农业信息,2007(4):7-9.

[3] 刘建军,李美凤,贺巍,等. 浅谈信阳茶史与信阳毛尖的起源及发展 [J]. 中国茶叶加工,2015(2):72-74,18.

[4] 郑泽华. 农药残留标准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研究[J]. 世界农业,2013(8):38-41.

[5] 李军明,钟读波,王亚琴,等. 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S1):299-304.

[6] 李秀峰,林小端,涂良剑. 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研究进展及展望[J].茶叶科学技术,2007(3):1-5.

[7] 江然. 茶叶市场中农药残留问题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13(11):1227-1230.

[8] 梁茹晶,宋雪英,宋玉芳.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土壤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5,32(8):654-659.

[9] 刘尚钟,王敏,陈馥衡.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研究和展望[J]. 农药,2004,43(7):289-293.

表1 2016年河南省茶叶中农药残留调查情况

[10] 王运浩,万海滨,夏会龙. 拟除虫菊酯农药在茶叶中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J]. 中国环境科学,1997,17(2):81-84.

[11] 汪霞,郜兴利,何炳楠,等.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免疫毒性研究进展 [J]. 农药学学报,2017,19(1):1-8.

[12] 虞冰,吴声敢,赵学平,等.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B 2763-2016)特点分析[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7(3):74-77.

[13] 陆小磊,周卫龙. 中国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概述[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5):1548-1553.

[14] 马惠民,王永强,钱和. 国内外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比较分析 [J]. 中国茶叶加工,2012(4):18-22,11.

[15] 陈亚,李霞雪. 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的农艺措施及技术途径[J]. 四川农业科技,2016(1):34-35.

Analysis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Tea of He’nan Province in 2016

LI Shan YUAN Pu ZHOU Shengsheng FU Pengyu YANG Li ZHANG Shufang ZHANG Rongjie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hengzhou He’nan 450016, 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a situation of the pesticide residues in tea of He’nan province.MethodsThe samples were produced in He’nan area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Zhengzhou, Nanyang and Xinyang. The samples were detected 9 pesticide residue items,indluding pyrethroids, organochlorine, and carbamates. TheGB/T 23204-2008 Determination of 519 pesticides and related chemicals residues in tea-GC-MS methodandGB 2763-2016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Maximum residue limits for pesticides in foodwere used for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SPSS 20.0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different types of tea were compared using theχ2test.ResultsThere were 193 tea samples in total,100 samples were positive. The detecting rate of pesticide residues was 51.81%. The detection rate of black tea was higher than green tea,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0.01,P=0.002).ConclusionThe usage status of pyre- thriods pesticide on tea produced in He’nan area was relatively formal.

Tea; He’nan; pesticide residues; survey

R155

A

1674-9316(2017)21-0007-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1.004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研究所,河南 郑州450016

张书芳

猜你喜欢
除虫菊酯类菊酯
不同基因型生态型除虫菊中的除虫菊酯含量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天然植物源农药除虫菊酯的杀虫特性、作用机制及应用
食品接触用纸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风险管控
天然除虫菊酯化学成分制备分离及光稳定性研究
韩国发布双酚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邻苯二甲酸酯类等的风险评估结果
5%氯氟醚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悬浮剂正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梨使用氯氟氰菊酯后安全间隔期为21天
加拿大计划逐步淘汰联苯菊酯产品登记
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及临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