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文化名人成为新媒体关注焦点
——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苏东坡”文化挖掘传播为例

2017-10-21 05:54夏洪尧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名人蓬莱烟台

□夏洪尧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山东 烟台 264000)

让历史文化名人成为新媒体关注焦点
——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苏东坡”文化挖掘传播为例

□夏洪尧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山东 烟台 264000)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内容市场的竞争力也在不断的增加,而要想更好地提高地域竞争力和影响,就要注重与文化的结合传播,让内容直抵受众的精神世界。一个城市历经千百年演变的背后,或多或少与历史文化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何深入挖掘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推动力。烟台日报社《走向世界·仙境烟台》编辑部另辟蹊径,本着地市媒体在地域责无旁贷的责任与担当,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苏东坡”文化深入挖掘传播为例,通过对苏东坡等文化名人在烟台历史上逗留过的史料抽丝剥茧式的梳理研究,利用新媒体各种传播手段,让历史文化名人成为关注焦点,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为地市报新媒体“抓眼球”提供了参考。

让历史人物“活”起来

烟台下辖县级市蓬莱市旧称“登州”,苏东坡在40年的仕途生涯中,有“五日治登州”之说。但在烟台对外宣传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中鲜有提及。

从2016年6月开始,烟台日报社“大小新闻”客户端、“走向世界·仙境烟台”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连续发文,讲述苏东坡在登州履职五天,但从卸任到启程、从任命到上任,跨越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历史往事。“大小新闻”客户端是由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打造的全市第一移动新闻资讯平台,主要涵盖烟台本地新闻、民生内容,有固定粉丝100万以上。

一个近千年前的历史文化名人,因为新媒体深入挖掘,东坡在蓬莱留下的《北海十二石记》《鳆鱼行》《海市》《登蓬莱阁记》《题吴道子画后》等80多篇与登州蓬莱有关的名作墨迹和诗文,以及文书等与之相关的文字和史料逐渐重新为世人所知。

蓬莱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而蓬莱阁山门由东坡题写的“人间蓬莱”四个大字,却知者甚少。新媒体披露《苏东坡为蓬莱阁书写“人间蓬莱”》这一消息后,朋友圈点击量迅速突破10000人次。很多人说,去过蓬莱很多次,但是第一次知道蓬莱阁大门口的“人间蓬莱”四个大字是苏东坡题写的,甚至有书法爱好者专门跑到蓬莱,拍照、寻找东坡真迹拓片。烟台市书法家协会还专门召开东坡在蓬莱所留书法研讨会,传播东坡书法和文化,提高了烟台对外美誉度。

可以说,经过新媒体挖掘和披露,东坡在烟台,一下“活起来”了。与之相应的是,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新媒体粉丝数量增加十分可观。

让历史人物“火”起来

东坡活了,继而带动东坡文化在烟台方兴未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苏轼在登州,是他任期最短的州治,因为区区五天(即使是连来带去半年余),确实不足挂齿。但,以历史纵横看,他给予了登州太多。笔者从仙阁、菖蒲、海石、仙岛等角度写起,首次披露了苏轼开中国盆景先河、生于江南的菖蒲与烟台渊源深厚,还原了苏轼在蓬莱吟咏不绝、强化军备、倡导田改的历史真相,表达了苏轼热爱自然、爱民如子、效忠朝廷、关注改革的家国情怀,以及与蓬莱割舍不断的深厚情感。

作为一本承担对外宣传重任的媒体,《走向世界·仙境烟台》坚持讲好中国故事,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正是抓住东坡这一题材,把系列文章综合运用新媒体传播以及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东坡文化传播新格局,一经推出,大放异彩。

在江苏无锡举办的中日韩三国首届菖蒲展时,江南大学教授王大濛专门邀请笔者和烟台东坡文化研究者赴江苏,向海内外朋友推介东坡在登州蓬莱阁以弹子涡石养菖蒲,开中国盆景先河的历史。随后,国内数家知名苏轼研究机构和江南蒲草研究学者,纷纷亲临蓬莱,感受苏轼遗风。

深入调查研究,善于积累材料,是记者的看家本领,是形成新闻品格和力量的途径和基本功。笔者在烟台日报社15年的采编业务生涯,除了完成本职采访任务,还深入研究地域历史文化,积累了大量素材,练就一双能“以旧换新”的眼睛,对身边的人和事能入脑入心,作为新闻报道的供给侧,更应站在媒体内容需求侧的角度拿捏,提高内容质量和水平,倡导探索新媒体与纸媒互动,实现“双管齐下”,东坡稿件虽是历史题材,但却极富时代价值。它以苏轼为人为官弘扬了一种参天地、关兴衰、刚正廉明、浩然独存的精神气度,是对当前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文化呼应。观点鲜明、切中肯綮,说事轻松有趣,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具有很强的阅读价值。同时,也是一组体现记者坚持新闻理想,深入基层,能“抓活鱼”,善用新媒体的一次成功尝试。

新媒体破解“大秘密”

苏东坡自密州到登州赴任的路线图,一直是个“秘密”。

连续关注新媒体对东坡报道的烟台长岛县原旅游局局长吴忠波主动联系笔者,透露东坡在登州五日工作的背后,实际付出半年时间在来赴任的途中。吴忠波20多年来查阅和掌握的资料显示,苏东坡是在海上绕山东半岛,从东部的威海,经养马岛,过芝罘湾,向西到达蓬莱。

这是东坡文化研究重大成果,也是依靠互联网+,深挖内容的成功突破。通过翔实史料证实的《东坡从海上经过烟台》一文,第一时间通过新媒体传播出去,赢得了读者的称赞,亦引起本埠有关部门、文化学者浓厚兴趣,本市建设、旅游、文化等部门正在酝酿建设苏东坡博物馆、更新旅游线路图,打造独一无二的“登州东坡文化”。烟台、青岛、威海旅游部门就东坡板桥海路过登州的线路正在考证中,一个现代版的周游青威烟“黄金海岸”的项目,将应运而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论断,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传播规律和媒体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为新闻舆论工作顺应时代潮流、提高能力水平,进一步明确了着力点和突破口,正是通过新媒体广泛传播,东坡在烟台的千年故事以及其赴任登州的路线图才广为人知,可以说,苏东坡报道案例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致力内容独创,融媒体发力、多平台出击、多形式表达,自觉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选准了独特的报道视角,增强了地方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为地域文化挖掘和继承尽到了媒体应尽之责。

(编辑:高秉喜)

猜你喜欢
文化名人蓬莱烟台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韩国汉诗中的齐鲁文化名人形象研究
蓬莱迎曦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文化名人
———刘训毅
醉蓬莱 秋游九寨沟
岱山五云缥缈隔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