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体化课程模式下规范化操作问题的思考

2017-10-21 21:37石全波刘蔚
职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操作规范化

石全波++刘蔚

摘 要:本文就一体化课程模式改革中的学习内容、教学形式、教师队伍等几个方面对操作规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解决操作规范化问题需要做的工作,在企业专家、院校教师的研讨下,形成规范化操作手册,配套完成数字化资源作为补充,以解决在一体化课程改革中的规范化操作问题。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 规范化 操作

传统的教育以系统性知识为主要架构,在此基础上发展的职业教育也变成了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的结合体,有可能把人培养成工具或残缺不全的人。根据对目前企业的调查研究和对今后企业的员工需求分析可知,社会和企业已经进入一个职业素养代替职业技能的时代,传统精细分工的简单岗位工作正在被以能够体现综合素养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取代。劳动者在综合职业能力和个体专项技能方面的整体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从2003 年起,教育部、人社部等多部委联合陆续出台多项规定和指导文件,确立了目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些指导思想,如强调专业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在团体合作中,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专家成长过程中从事的、具有可重复性的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等。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得到代表性工作任务,由此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课程,这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实现了理论知识、实践训练和实际工作任务的统一。在这个背景下,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现代化企业所需要的员工为目的,按照人才成长规律进行培养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也在“国家示范校”等项目的建设背景下如火如荼地开展。

在一体化课程改革带来各种成效的同时,也给日常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由于一体化课程对教学项目、教学场地和教师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造成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有一个突出的问题——规范化操作的问题。

一、一體化课程学习内容挑战规范化操作问题

一体化课程强调“学中做,做中学”的工学结合的课程理念。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任务结合为一体的一体化课程中,学生通过对实际工作任务进行整体学习,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统一。

笔者所在的技师学院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在一体化课程改革之前,主要是进行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教学,辅助以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中,不强调整体工作任务,而是针对单独的核心工作环节强化训练,因为操作步骤相对较少而且集中,从而比较容易形成操作规范。而在一体化课程改革后,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得到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提炼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了新的课程体系,不再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说法,而是水质理化指标检测、水中营养盐指标检测、水中常见重金属指标检测等来源于企业实践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个体发展与职业发展的统一,遵循人的职业生涯成长规律,另一方面学习过程尽量遵循实际工作任务过程的整体性要求。学生在工作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订方案、检测样品到总结拓展的完整过程,需要学习和熟练掌握的不仅是少量的操作步骤,而且还有综合素质和能力。这给规范化操作的学习和掌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一体化课程教学形式带来的挑战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需要采用适合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行动导向教学,很多时候需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实际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所以学生分组教学在一体化课程中是常见的教学形式。

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的情境是合作的学习情境,也是效率最高的。小组学习很好地将集体授课过程中的个别学习下学生之间的关系改为“团队合作”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改变为多向交流沟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培养了非专业能力素养,提升了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学习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如同工作情景下的合作关系。

小组学习模式更好地实现了个体学习与团队建设的统一,实现了单一的“教”向团队的“学”的侧重,从根本上实现了培养职业人的科学途径。

在分组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操作练习时间和频次降低的情况。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熟能生巧”还是普遍存在的,一体化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给规范化操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一体化课程对教师的要求给规范化操作带来挑战

由于一体化教学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法,动用了许多教学设备,要搞好一体化课程教学,必须要求一体化课程任课教师是“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师,是指教师一体化课程模式下,根据参考性学习任务的要求将专业知识理论、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融于一体,既要具备实际操作的技能,最好具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又要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上应呈现统一。

目前,笔者所在技师学院的教师一部分是高等院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学岗位,另一部分是从工厂引进的教师。从表面上看,院校毕业生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实际操作技能有待提升;工厂引进的教师,虽有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但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教师们对于规范化操作方面的认识更是大相径庭。不同类型的教师在自身成长、学习过程中所接受到的内容就存在差异性,更别提技术手段的日益更新给各类教师带来的新的困惑了。

四、规范化操作依据版本不统一带来的困难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就某一个具体操作与不同教师进行探讨。不同的课程,不同来源的教师,在某一个具体操作上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意见。现在以在不同课程和不同项目中可能出现的一个具体操作——转移溶液操作为例进行说明。转移溶液操作是环境检测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操作,根据项目不同,接收容器也不同,一般有往小滴瓶、试剂瓶、烧杯、漏斗、容量瓶等容器中转移溶液的方法。从不同的版本得知,对转移溶液的操作方法, 每项转移都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不同方法普遍用在教科书和教学中,给一体化教学的项目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endprint

实验操作技术的规范化是对实验操作的具体要求,应不受课程、具体学习项目的限制, 应具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概念。这样就确立了转移溶液操作规范化的标准概念。

五、针对目前操作规范化问题的应对策略

在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在新形势的教学模式下,在职业教育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条件下,不仅仅是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其他专业也存在规范化操作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1.企业专家、院校教师共同研讨,统一版本

不可否认,企业专家在规范化操作中具有很大的发言权,但同时存在经验主义代替科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局,而在这方面,院校教师包括高校教师和职业学院教师,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如果能邀请企业专家、院校教师一起对不同课程梳理出来的知识点,特别是技能点进行探讨,就能够形成统一的版本,避免“工厂派”和“院校派”之间的不一致情況。

2.编写规范化书籍,配套形成数字化教学资源

在形成专业课程相关的操作规范化之后,需要按照专业特点,根据不同课程,采用不同的代表性工作任务,将其中的技能点归纳、整理、编写,编写关于规范化操作的书籍,特别是要在“多媒体”已经广泛深入教学的今天,制作成相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便于对文字描述不准确或者过于繁琐的地方进行补充。减少对操作描述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操作本身也能同理论知识点一样具有一套严格规范的权威资料,创建一套标准化的操作考试体系和评分标准显得特别有现实意义。

3.培训教师保证操作规范化

能够参与到项目本身的教师只是一线教师的一部分。经过企业专家和院校专家的共同研讨,专业系骨干教师归纳整理成相关规范化书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是要将教师的操作进行规范化培训,确保每个教师演示出来的都是一个样子,每个教师教授的操作都是一样的规范。只有从教师层面上完成规范化的要求,才能达到学生的规范化,才能将规范化的操作延续到学生的职业生涯中,有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4.日常教学中强调操作规范化

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确存在操作不一致或者操作不规范的问题,是基于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副产物。在经过前期开发后,必须对日常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每个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每一门课程的渗透,规范化操作能够开枝散叶,真正推行每一个岗位上,每一个企业中,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一体化教学改革无疑是现在职业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和发展方向,但在教学整体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的变换,教学形式的创新,教师队伍的不同来源,导致在同一个操作中存在不够规范化的情况。这种情况,只能通过企业专家和院校教师共同努力,形成规范化的操作手册或书籍,对一线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在日常教学中强调规范化操作,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培养出高技能、高素养,操作规范化的现代化企业员工。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操作规范化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