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校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2017-10-21 03:38张小梅
职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必要性

张小梅

摘 要: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以教授职业技能为主,这导致劳动技术教育常被忽略或与专业课教育混淆;即便一些中职学校设置了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文中简称“劳技课”),也常出现形同虚设的情况。本文结合笔者近五年的追踪与研究,分析了在中职学校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以下简称“劳技课”)的必要性,并指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不能仅限于将学生训练成熟练的操作工人,而应该是让学生成为拥有持续学习能力的新型高素质的劳动者。

关键词:中职学校 劳技课 必要性

劳动技术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的一项教育方针,“1981年4月17日教育部通过并颁发《全日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中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2001年的6月,教育部再次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了从小学阶段至高中阶段都要以必修课的形式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国家不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职业教育毕业的学子是提高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力量,未来更是要企业安心、要家长放心、让学院骄傲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只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更实际地为学生、企业及社会未来的发展服务,要把技能教育和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让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成人成才。

目前,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是以教授职业技能为主,这导致劳动技术教育常被忽略或与专业课教育混淆;即便一些中职学校设置了劳动技术教育課程,也常出现形同虚设的情况。经过笔者近五年的追踪与研究,认为在中职学校开设劳动技术教育(以下简称“劳技课”)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职学生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大多为“宽进宽出”的教育管理模式,学生年龄范围为15~20岁,以独生子女居多。中职学生在既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成绩不理想,往往缺乏自信心且内心敏感,容易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进入校园后,一些学生由于父母的溺爱导致其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懒散、在学习文化知识上不自信等特点。一些学生因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性格孤僻、不善于交际、缺少团队精神、学习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却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自我提升的欲望等特点。还有一些学生沉迷于各种电子设备中,荒废了学业。以上这些学生在走入社会后都不会令用人单位满意,不能成为优质的劳动技能型人才。综合来看,其实中职学生的智力素质并不差,只是需要教师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巨大潜力,激发他们的活力与热情。

1.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存在独立生活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问题,在日常处世中表现出浮躁、情绪波动大等特点。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情绪起伏较大,心理抗挫折能力较弱。一些学生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缺乏感恩意识,面对学习生活上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偏激的情绪,甚至厌学。这些不良的情绪又常常外化为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类学生缺乏反思意识和主动调节自己心理及情绪的能力,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而究其原因则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2.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专业技能掌握不扎实

一些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掌握不扎实,欠缺必要的常识。例如,机械类专业学生不懂同轴度含义,不会使用千分尺、卡尺;电类专业学生不会使用万用表测电阻,不知道什么是电动机,不知道动力电压、照明电压和安全电压,不知道电容单位,电阻单位不会换算;电梯维修专业学生不知道电梯的组成;汽车维修专业学生不熟悉发动机结构,不知道汽车总体构造等。因此,对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要在文化课方面加强引导,借助班级中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突出其身上最为闪光的品质如脚踏实地、认真做事、乐于奉献等,用这种榜样的力量号召更多的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体现了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探索并创造更好的育人之路,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树立学生的成才目标,让学生自立自强。

二、劳技课与技能专业课的区别

学生所学的专业决定了技能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这有很大局限性。例如,电气技术专业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技能课是电工基础、电路设计等,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所学习的技能专业课是计算机软硬件的应用等。学校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相对接,使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衔接紧密,让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应关联,进而实现“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形成→综合技能”的培养强化能力的主线,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向准员工过渡。

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二是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际交往和其他方面上,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学生如何成长,劳技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并且要求是丰富多彩的,是根据学生生活和学校教学目的的需要,以及所在季节与地形环境的需要等来决定的。这样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觉性,培养善于独立处世的能力。

三、中职学校开设劳技课的必要性

1.劳技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技课的开展考验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劳技课的开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到日常学习中,使学生对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有了清晰的认识。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培训,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

其一,劳动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作为国家未来的“高级蓝领”更需要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笔者自2011年就开始教学与研究中职学校劳技课,每年都有近1000名学生参与到劳技课中。通过与大量学生的接触,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在劳动中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体现出自身价值,逐步转变了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劳技课成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集体劳动让学生理解了分担与承担,懂得了合作与协作,学会了维护与爱护,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体会到劳动的光荣与伟大,这些感悟是坐在课堂上从书本中学不来的。endprint

其二,劳动是提升素质的催化剂,是成为不怕吃苦、热爱企业、服从管理、懂得感恩、有团队精神的优秀企业员工的必经之路。通过劳技课的学习,学生们在不同的劳技课课程任务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取得了长足进步。要主动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将所学理念与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奠定基础,坚定未来要做有用的人才的理想信念。

2.劳技课是用“动手”带动“动脑”

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上处于弱势,究其原因就是不善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动脑思考,通过劳技课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达到用“动手”带动“动脑”的效果。在劳技课的教学中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进而促进学生转变观念,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通过创新的教學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在劳技课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种信息化方式、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实现劳技课用“动手”带动“动脑”的效果。

3.劳技课可以与美育相结合

劳动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劳技课可以与美育相结合。劳动的过程是创造美,劳动成果就是美的展现,通过劳技课使学生体会成就感,感受美的熏陶。

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优美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将劳技课的教学内容设定为美化学校和教室环境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如在校园内开展“弯腰行动”,消灭“白色污染”;为校园内的井盖刷上有图案的新衣,美化学校的环境等。也可通过布置教室,增设“图书角”,让学生在闲暇时能领略读书的乐趣,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同时,充实自我,提升审美能力。

4.劳技课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劳技课在培养学生品德、文化、技能等方面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通过开展劳技课,可以让学生增强自治意识,学会担当,做公私分明、慎独自律之人;做爱心奉献、不计得失之人;做勇于创新、勤于思考之人;做大方得体、管理有方之人。此外,在劳技课的实践中,也可以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对诚实守信基本道德素质的理论认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劳技课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家长资源。笔者所在学校邀请了家长走进课堂给学生上课,这一做法拉近了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距离,给家长和学生创设了相互交流的平台,给家长和教师提供了增进了解和共同教育的机会,促进了和谐家校关系的形成,为班级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劳动技术教育对中职学生是有很多益处。因此,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林承静.以劳立德增智以劳健体益美[J].软件,2013(12).

[2]徐长发.我国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J].教育研究,2004(12).

[3]徐长发.谈谈劳动技术课的德育功能[J].中国德育,2008(11).

[4]黄雪萍.浅谈加强中职校劳动技术教育课建设[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5(4).

(作者单位: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必要性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