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平台的高职制造类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2017-10-21 07:25段晶莹付长景
职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机械制造技术平台

段晶莹+++付长景

摘 要:本文选择高职机械类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造技术作为案例,以基于SPOC作为课程建设的平台,在分析课程建设目标和思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其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 精品资源共享课 SPOC 平台 机械制造技术 课程建设

课 题:本文系2015年院级教学改革项目《<机械制造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课题编号:XJG201501001,主持人:段晶莹)研究成果。

2011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设精品开放课程的目标。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两大部分。山东省在2016年下发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启动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通知》,预计在五年内全省建设3000门左右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共享,促进全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高职制造类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笔者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重点建设课程。自2008年课程开设以来,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建设,教学与实践的积累深化,2017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

一、基于SPOC平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按照《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对课程进行结构化设计,对课程资源进行分层建设。为此,笔者学院2016年引入了基于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课程建设平台,并拟定《精品资源共享课管理办法》,成立领导小组,对所有精品资源共享课施行统一规范化管理。教师通过此平台可以实现在线申报精品课程、课程内容建设和管理、课程资源管理及师生交流互动等多种功能,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建设目标和思路

1.课程建设目标

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典型工作任务,按照“碎片化资源、系统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的组织建构逻辑,校企共同搭建课程资源平台。通过资源开发,搭建教学网络平台,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实现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的无缝对接。提高教师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促使课堂教学形态的转变,改善学生学习效果,实现学生线上线下学习与互动式学习。

2.课程建设思路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机床结构及操作、刀具选用及磨制、夹具使用及设计、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为目标,以企业真实产品为项目载体而开发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是对数控专业核心能力中典型零件加工的系统训练,对从事数控机床操作及工艺编制的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一是校企协同共建课程。依托学院校企合作平台,按照“专业教学紧贴企业生产实际”的基本原则,与济南法因数控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成立校企人员合作组成的课程建设小组。课程建设过程中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从中归纳出加工对象、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融入行业标准、企业规范及数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开发与建设。

二是以典型项目为载体重构、序化教学内容。选取典型工作项目组织教学内容,课程选取了四个工作项目:空心主轴加工分析、定位套加工分析、主轴箱加工分析与双联齿轮加工分析。四个项目所产零件都是企业真实产品,每个工作项目按照完整的生产过程分解为多个典型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教学做一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学生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的过程。

三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充分利用校内实训环境和校外企业资源,将实际工作过程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项目,都按照 “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6个工作过程实施,在此过程中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主。在充分发挥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利用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实现开放性在线学习和信息监控,对现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颠覆性改革,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过程实践,完成教师知识传授与学生知识内化的翻转,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

四是建设碎片化的课程素材资源。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点就是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基本资源与拓展资源。在完成课程设计类基本资源的基础上,将教学项目划分成若干个知识点,针对每个知识点完成教学微视频、教案、课件等课程内容资源建设。同时根据企业发展要求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体现行业发展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的拓展资源,包括素材库、培训包、工种包、企业案例等,使学生达到扩展视野的目的。

三、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主要内容

1.课程内容的选取

课程团队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及与行业企业专家的深入交流,结合数控专业岗位群,认真分析数控职业岗位能力,确定出学生在本课程所需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按照机床结构及选用→刀具选用及磨制→夹具使用及设计→零件工艺规程拟定及加工的系统化流程重组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了轴类零件加工(空心主轴)→套类零件加工(定位套)→箱体类零件加工(主轴箱)→齿轮齿形加工(双联齿轮)为主线的四个典型工作项目,项目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依次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操作技能,符合职业岗位能力递进的原则。

2.课程资源的建设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课程团队围绕4个典型工作项目建设了课程设计类基本资源22套(包括课程学习指南、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电子教材、电子实训指导书等),根据项目分解后的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点建设了课程内容类基本资源822个(包括课程讲解微视频、教学课件、操作演示、动画演示、学生作品等),同時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设计了带有生产案例的体现机械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的拓展资源14套(包括先进制造技术工种包、培训包、企业案例包、素材包等)。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学习或利用微信公众号结合手机平台随时随地地移动学习,掌握零件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要领。endprint

3.教学模式创新

利用建设好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上课之前教师提前布置好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教学微视频、动画演示等教学资源自学课程知识点,及时反馈课前学习效果,教师线上为学生指导与答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前学生所存在的問题和疑惑,统一进行讲解,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课后教学团队的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整理和总结,上传至课程平台的论坛中,便于学生在课后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进一步巩固与提升。

4.课程考核

每一典型工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都坚持过程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过程考核的比重。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总成绩由课堂笔记、课堂出勤、作业和测验、7S管理考核、实训项目考核和期末考核组成,所占比重分别为15%、10%、10%、15%、25%和25%。

5.课程教学团队

一支职称、知识及学历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学团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础。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团队是一支教学及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14名,其中专职教师10人,占71%;教授1人,副教授3人,高级实训指导教师1人,讲师4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100%;兼职教师中、高级工程师2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高级技师3人。在教学团队中院级青年骨干教师5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首席技师2人。2011年,本课程所在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四、课程建设成效

通过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建设,学生的机床操作、工艺分析等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中成绩斐然。近几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二、三等奖各2个。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中,获省级一等奖8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3个、三等奖4个。同时课程教学团队为十多家企业提供数控加工、工艺改进、设备维修等服务,教师积极参与企业课题研发,与企业共同开发专利10项,完成横向课题7项。

参考文献:

[1]陆祥翠.高职课程资源库内涵建设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5(7).

[2]孙学刊,吴锦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内涵融合性的思考[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

[3]步雅芸.面向SPOC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

[4]袁村.移动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及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13(20)

[5]周建松.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抓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6).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品资源共享课机械制造技术平台
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的探讨
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谈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
发电厂水处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现状与思考
以学霸讲堂为依托的学生党员学风引领平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