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区块开发初期效果评价

2017-10-21 00:20姚林儒
价值工程 2017年32期
关键词:油田开发认识

姚林儒

摘要:XX油田A区块2013年1月投入开发,经过4年多的开发,区块逐步进入稳产阶段,稳产阶段是油田开发的重要时期,决定着油田的最终开发水平。总结早期的开发成果,为后续开发调整做好准备,确保油田有一个较长的稳产阶段,保证油田的总体开发效果。

Abstract: The XX oilfield A block was put into development in January 2013. After four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block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stable stage. The stable stage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and it determines the final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oil fiel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arly development results, to prepare for the follow-up development, ensure that the oil field has a longer stable stage and ensur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il field effect.

关键词:油田开发;区块概况;开发调整;认识

Key words: oilfield development;block overview;development adjustment;understanding

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2-0024-03

0 引言

油田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以油田开发地质为基础的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工程、经济评价等多专业协同实施的工作。油田开发是一个繁杂而曲折的过程,通过不同开发阶段的认识与总结,来指导下一步工作的进行,进而达到油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XX油田A区块包括A1和A2两个井区,2013年1月投入开发。经过4年多的开采,区块正逐步进入稳产阶段,总结初期的开发经验为后续的稳产做好准备工作。

1 区块概况

1.1 油藏地质特征

XX田A區块位于黑龙江省肇州市境内。区内地形平坦,地面海拔150~180m,区域构造位置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升平鼻状构造南部倾末端,主要发育葡萄花油层和扶杨油层。葡萄花油层地层产状平缓,A-1井东断层以西地层略向西南方向倾斜;A-26井西断层以东,地层略向东南倾斜;两断层之间的地层产状近水平。扶杨油层地层产状平缓,倾角略大于葡萄花油层,A-1井东断层以西地层略向西南方向倾斜;A-26井西断层以东,地层略向东南倾斜;两断层之间的地层产状近水平。

1.2 油水分布规律及油藏类型

A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水分布主要受构造、断层和岩性控制,其中A1井区主要受构造和断层控制,油水受重力分异作用,基本上呈现构造高部位为油层,低部位为水层,个别井出现水夹层,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A2井区葡萄花油层主要受岩性控制,油层分布零散,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

A区块扶杨油层油水分布以上油下水为主,表现为大面积含油的特点,只是含油高度不同,局部存在水夹层,油水界面相差悬殊,油底层位多在FI组,水顶多在YI组下部。油水分布受多种地质因素制约,是岩性、断层相互作用形成的断层-岩性油藏。

1.3 储层及原油物性

A区块开发井平均单井有效厚度7.04m,其中葡萄花油层平均单井有效厚度2.18m,扶杨油层平均单井有效厚度6.89m。从开发井油层发育状况看,A1井区葡萄花、扶、杨油层均有发育,主力油层有葡Ⅰ4、扶Ⅰ4、扶Ⅰ7、扶Ⅱ1,四个层砂岩钻遇率70%以上,有效厚度钻遇率30~40%之间,平均单层有效厚度2.1m,有效厚度占全井厚度的10.38~16.26%;A2井区主要发育扶、杨油层,主力油层只有扶Ⅰ7层,砂岩钻遇率92.63%,有效厚度钻遇率77.89%,单层平均有效厚度2.77m,有效厚度占全井的39.75%。

据A区块葡萄花油层64块岩心样品统计分析,平均空气渗透率147.8×10-3μm2,平均孔隙度22.5%。而扶杨油层平均孔隙度13.22%,平均空气渗透率1.75×10-3μm2,且岩心样品空气渗透率小于1×10-3μm2的块数在70%以上,平均有效孔喉半径0.26μm,属特低孔喉低渗油层。

16口井原油全分析资料反映,平均凝固点36℃,平均粘度39.12MPa·s,平均含蜡量7.81%,平均含胶量1.50%。

1.4 开发布井情况

A区块含油面积11.19km2,地质储量608.85×104t;完钻197口井,采用250m×250m井网,井排方位为NE60°,采用反九点法面积注水井网。

2 开发初期情况

2.1 区块投产及开发初期指标

A区块从2013年1月开始到2013年12月投产工作结束,分两批共投产油井142口,水井42口。为了较高地保持地层压力水平,使油井具有较好的渗流条件和保持较高的产油能力,采用了同步注水和压裂投产的开发方式;同时还选取了A-15-12井组和A-19-14-井组进行超前注水的开发方式。

A区块从投产至2017年4月份累计产油20.8016×104t,累计产水3.9732×104m3,累计注水67.6350×104m3,综合含水为15.2%。从2013年到2014年期间区块开发经历了快速上产之后,2015年进入了一个产量稳定阶段。endprint

2.2 区块开发的不利因素

2.2.1 区块砂体发育规模小,油层厚度较薄

区块扶、杨油层的平均空气渗透率在1.47×10-3~1.75×10-3μm2之间,平均孔隙度在13.22~14.7%之间,葡萄花油层的平均空气渗透率在64.0×10-3~147.6×10-3μm2之间,平均孔隙度在18.6~22.5%之间;油层厚度薄,规模较小,主力砂体单一,平均单井发育砂岩厚度11.0m,单井有效厚度5.8m,XX油田主力油层钻遇率均小于40%,平均在30%左右。

2.2.2 初期产量递减幅度大

A区块2013年1月份投产50口井,投产初期平均日产油118t, 2013年10~11月投产91口油井,投产初期平均日产油量228t,2014年6月全区井口日产油171t/d,与投产初期产油水平346t对比,产量递减幅度52.44%。(表4)

2.2.3 油水分布复杂,断层边部裂缝发育,含水上升较快

XX油田A区块属特低孔喉低渗油藏,并且该区块主力油层不明显,油层主要发育在扶Ⅰ组和扶Ⅱ组,扶Ⅲ组以下基本为水层,导致砂体边部井含水上升。A区块共有高含水井21口,从矿化度资料分析,有12口井出地层水,其中3口井是葡萄花油层出水,9口井基本是扶杨油层出水。另外部分井区天然裂缝较发育,导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A区块的9口井见注入水,油井见水时,水井注水时间只有1-5个月,平均在3个月左右。从构造位置看,含水上升井基本位于断层及砂体边部。

2.3 区块调整工作

2.3.1 通过注水调整工作,改善开发效果

进行水井方案调整工作,控制地层压力下降幅度。A区块有17口水井是2013年2月份投注,25口水井是2013年11月份投注。该区块原始地层壓力为18.9MPa,2013年测得10口井平均地层压力为17.8MPa,2014年测得地层压力为14.1MPa,与2013年对比下降了3.7MPa。井区投入开发后,初期月注采比为3.42。3个月后,对部分水井的水量进行了下调,但月注采仍为3.0左右。2014年4月,针对产量下降幅度较大的趋势,对7口井上提水量45m3/d。目前全区配注为620m3/d,平均单井日配注14.4m3/d,平均单井有效厚度配水强度3.4m3/d·m,月注采比为2.64。

采取周期注水方式控制含水上升速度。为控制水井注水压力及避免油井含水上升过早,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开展周期注水工作。对比2014年周期注水前后的连通油井变化,平均单井日产液由1.19t/d降到1.14t/d,平均单井日产油稳定在0.83t/d左右,综合含水由29.89%降到26.98%。

2.3.2 补射葡萄花层,控制产量递减

为控制层系间矛盾,投产时A井区水井葡萄花油层未射开,依靠弹性能量开采,为控制区块葡萄花油层产量递减,选取扶、杨油层发育较差的水井,补射葡萄花油层,控制葡萄花油层产量递减幅度。同时对葡萄花层相对发育的部分油井也实施了补孔工作,逐步动用葡萄花层储量。

2.3.3 调整注采系统,延长稳产时间

随着开发时间的推移,区块整体含水将逐步上升,区块边部的高含水井组将陆续出现,为了实现区块稳产的目的,调整注采系统,将开发初期的反九点注水井网逐步转为五点注水井网或者线性注水井网,提高开发效果。

3 开发初期认识

通过对A区块的投产及初期开发工作的总结,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为区块后续的稳产和调整做好准备工作,以使区块获得更好的开发效果及经济效益。

①压裂投产为建立近井地带良好的渗流条件和保持油井较高的产油能力提供了保证;②开发初期推迟动用品位较差的层位,在稳产阶段发挥其更大的产能作用;③开发初期加强注入井的调整工作,保证地层压力的平稳变化;④开发初期采用反九点法,根据开发动态情况将适时进行注采系统调整,逐渐转为五点法或线性注水方式开采。

随着A区块开发工作的进行,通过生产资料与地质资料的相互结合,将会对区块的地质情况获得重新认识,为区块的后期调整工作做出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随着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为A区块的开发提供更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何江川,廖广志,王正茂.油田开发战略与接替技术[J].石油学报,2012(03).

[2]李斌,毕永斌,潘欢,王志坤,张淑芝.油田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指标筛选的组合方法[J].石油科技论坛,2012(03).

[3]孙伟.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油田开发认识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