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黄莫哭泣

2017-10-21 18:02施禹彤
神州·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皮黄京戏古典

施禹彤

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操琴司鼓,正字圆腔。前路安在?皮黄哭泣。

身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我确是和长辈坐在剧场看过几场正经的京戏,甚至选修过京剧的。

回想杨贵妃一把撇金折扇在百花亭看海岛冰轮初转腾,玉兔又早东升的寂寞身影;王宝钏日夜枕着西凉雁声入睡,武家坡内访一访,却无人不知的贞洁;还有娇嫩若香花,自由如野草的丽娘...回想台上人发角戴着纸花,放收吐纳;水袖翩跹,美髯飞旋;酣畅淋漓咏叹,锣鼓点中粉黛人生弹指间...

猛然间,我感到我和这些伶人好像暗中交换了一组密码,心意相通,他们的心情我似理解几分,他们的起伏人生我好像也感同身受。我听皮黄,其实也是在听自己,此时,戏已不再属于戏中人,而是我的一部分,在我的心里重新架构出一方天地。这也是为何一场戏常读常新。我为他们的脉脉深情叫绝,我为他们的悲惨人生垂泪,我为他们美好的品格而一直尝试重塑自我。无奈的是,得到这样的感悟都基于我在一次次听戏,一次次唱戏中真正听懂了皮黄。而只有听懂了,才有所悟,只有悟到了,才有动力继续听下去。然而,很多人并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终究只是皮黄的过客。

“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薛湘菱一语成谶。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口味,京戏也不再如过去一般富于生机。戏服中的古典審美,戏文中的思想观念,甚至是老伶人身上的传统美德等等,随着这些要素的流失,皮黄也面临着由峰而谷的悲哀境遇。

对此我们深感遗憾,于是我们把它作为文化遗产,一板一眼地承袭着过去的旧把式,结果却收效甚微。殊不知,杨四郎之乡愁,诸葛亮之忠义,李艳妃之坚毅归根到底是当时的人们抒发的原始而浓烈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是连接皮黄与听众的纽带,使它朝气蓬勃。反观现在,我们把它当成“古董”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却指望它依旧拥有蓬勃的生命,当真是缘木求鱼了。

我是多么不愿意看见皮黄窝在角落独自哭泣,所幸,越来越多的戏迷感受到这样的冲突而乐于帮助它一步步改变。女老生王佩瑜的吉他京剧在这方面讲,就是很好的尝试,保留古典审美要素之余,重组其形式与内容,衣裳变而精魂不变,这样的改变才是皮黄富有新时代内涵的真正重生。

闭上眼,耳边琴声清越。我听见伶人的台步规律地敲地清脆,我听见听众中掺着喝彩听得热闹。“锵锵锵锵锵,万物皆有法。”“锵锵锵锵锵,愿闻其详。”

皮黄莫哭泣。endprint

猜你喜欢
皮黄京戏古典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留在心中的那份挚爱
论京戏运用新媒体去吸引青年观众的可行性
On “Xi”
浅析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与演奏技巧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取材宏博 立论中肯 成一家言——评《南北皮黄戏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