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教学模式下的美术基础教学

2017-10-21 14:28孙健
神州·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素描

孙健

摘要:高职艺术教育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在美术基础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意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做到实践与教学的紧密结合,把基础教学的创造力培养与专业技能的发展无缝衔接,对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现代化复合型创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实验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生态化教学模式;创意人才;美术基础教学;素描

一、关于生态化教学模式

“生态化”教学,1976年,美国教育家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cology education)的理论。“生态化”教学是指以生态学的视角、方法来审视教学,以建立自然、动态、健康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生态因子之间的协调和运作,实现师生互相激发、共同参与、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的教学理想效果。

在美术基础教学中,“生态化”教学模式是指在美术基础教学体系中,整合、改进僵化、封闭、单一、呆板的传统教学,建立具有和谐性、开放性、多元性特征的教学模式。

二、生态化教学模式下的素描教学

纵观高职美术基础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一直以来,教学模式依然沿用过去美术学院里的传统教学体系。实践表明,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已明显不适应新时代的高职艺术教育,所以,新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让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衔接的更紧密是基础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经过实践表明,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对基础教学内容进行剖析重组,摒弃传统教学中约束课堂教学的条条框框,建构“生态化”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师在强调技巧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增强理念培养和创作知识的积累,养成不同学生的“艺术悟性”。在此新模式下,素描教学改革进展顺利,课堂效果显著。

1、设置开放的创新课程,培养学生设计思维

根据“生态化”教学理念,素描教学课程设置要从封闭系统中走出来,设置开放的创新课程,训练绘画能力,培养学生设计思维。我校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绘画基础十分薄弱甚至是零基础,原来的同一模式不能培养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状态,所以教学设置中,我们进行了课程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分设不同的训练课程,分层达标。把素描分为造型实写能力训练、造型创作能力训练两大模块,每一模块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层层细分、循序渐渐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2、依据专业方向,灵活调整教学结构,构建特色课堂

在素描教学中,建构“生态化”教学,就要改变以单一技法知识为本的固化教学,建构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专业教学目标为依托的开放、灵活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在素描基础教学中,把艺术理论与绘画技法结合,先进艺术理念与现代授课方式相结合,灵活、恰当地融合于课堂教学中,拓展素描学科外延,结合当代世界艺术发展,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训练学生多角度感受、分析艺术问题的能力,挖掘、培养学生造型主题创作的能力。本校的艺术设计各专业既具有共性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需求,所以素描教学要在设计素描为主的基础上,满足特色需求,构建特色课堂。例如,动画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就更加需要加强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表现和创作能力;而建筑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课,则需要更多偏重景物、空间的造型创作训练;针对视觉传达专业,应加强对物象的联想、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反相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重点在把具体物体进行抽象化重新诠释,并用抽象的设计元素表达情感的能力。经过这样的素描教学训练,学生的素描创作性大大增强,自身艺术特色也逐渐形成,为后面专业学习中创意表达,提供了有力支撑,美术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无缝衔接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

3、创建和谐、互动课堂,创新教法,培养发散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一言堂”,形成了学生学习被动、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难以培养发散思维,阻碍独立探究能力的发展。在生态化教学模式下,教师改变自身角色,由“权威者”变为“引导者”“欣赏着”和“分享者”,创建了和谐、互动课堂,对于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探究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力。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交往贯穿于整个素描创新课程实践之中,学生在这种自由、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艺术语言的表达、转换,在交流、沟通中产生创新思维的交融,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和艺术创作新视点。

4、实施多元评价组合,增强创作信心,提升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论素描时曾经说过:“真实再现只是一个人可以选择的许多追求目标之一。”他表述了素描作品呈现的无限可能,个体艺术构思的多样化是作品呈现出不同面貌的内因,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更多艺术尝试进而形成自己艺术个性,所以,我们在素描教学中尝试实行多元评价组合,增强学生创作信心,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

在素描教学中,设计弹性作业,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的多样性、技巧性、丰富性。除了个体作业外,设置艺术小组共同进行艺术创作的模式,培养学生集思广益、多元選择组合的创新思维及合作意识,更好地使学生独立、积极、自信地构建自己的艺术创作形态。在评价环节,制定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不仅仅关注画面效果,把观察能力、构思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都包罗在内,鼓励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素描学习中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素描创作中的成就感,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这样,学生在不断的自我肯定中,发掘自己的绘画创作能力,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三、小结

经过“生态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教学效果突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能力大大提高,但仍是不够完善,其中的很多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解决。在现代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美术基础教学的改革之路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应自觉遵循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继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方炳林.生态环境与教育[M].台北:台湾维新书局,1975.

[2]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4]郭玉良,朱丹 编著.视觉设计素描.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

课题项目名称:美术基础教学改革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4Y104endprint

猜你喜欢
素描
《江南素描》九人谈
初夏素描
中国素描与国外素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
素描
人物素描
女青年系列二
跟踪导练(一)4
凡·高的早期素描
素描陈谦
冬野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