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的力量

2017-10-23 03:38图文
照相机 2017年8期
关键词:影调色相线条

图文|齐 欣

对比的力量

图文|齐 欣

摄影本质上就是组织,使进入画框里的图像元素有序化,而有序化最重要的手法就是对比。对比是利用不同元素的差异进行比较,强调的是图像元素之间的区别,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需要表现的趣味中心,从而产生某种视觉感受。对比的形成,有它的生理因素,也有它的心理因素,人的视觉及其神经感受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性,这些特性是形成“对比”的生理基础。

作为摄影表现手法,常用的对比手法可分为形式对比和内容对比;也可分为视觉感官方面的和心理因素方面的。形式上的对比,如体积的大小、色彩的浓淡、光线的明暗、空间的虚实、线条的曲直、节奏的快慢等。此外,还有繁与简、动与静、藏与露、刚与柔、张与弛、疏与密对比等等;内容上的对比,如面貌的新旧、品质的优劣、质量的轻重、力量的强弱、热闹与凄凉等;视觉感官方面的,包括大小对比、明暗对比、色彩对比、质感对比等;心理因素方面的,包括冷暖、轻重、强弱等。可以说,对比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是文学艺术常用的表现形式(图1)。

图1 夜明珠。善于巧妙运用对比,表现自己的艺术构思

形式上的对比

形式上的对比是艺术造型手段形成的对比,也就是构图和造型上对立因素的对比,对比效果侧重在艺术造型上。它包含形体对比、影调对比和色彩对比等。

形体对比

形体对比是通过不同的形体放在一起而取得的对比效果。包括线条对比、虚实对比、藏露对比、主次对比、大小对比、疏密对比、动静对比、俯仰对比等,都能产生形体的对比效果。

线条对比 线条是画面构图的基本元素之一,线条的横竖、曲直、精细、长短,可以构成不同的视觉形象,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摄影者应运用各种线条的变化进行对比,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构思(图2)。

虚实对比 通过背景的虚,来衬托主体的实,以营造出虚实对比的画面。画面中的景物有虚(模糊)有实(清晰),互相衬托。一般而言,主体应实,陪衬体宜虚,这样画面就有了视觉重点,突出了主体,能吸引视线停留更长的时间。可以利用较浅的景深,使主体清晰(实),陪体模糊(虚)。使用中长焦距镜头和大光圈镜头拍摄,很容易获得浅景深效果(图3)。

藏露对比 这也是一种用来加强主体表现力的造型处理方法,藏是指形象不完整,露是指形象完整。将画面中的艺术形象处理成或主体全,陪衬体残;或主体正,陪衬体背;或主体露,陪衬体遮。在人们欣赏的习惯上,完整的形象要比残缺的形象更为突出,否则两者在观赏者心中不能形成主次,从而使画面失去重点。但如果主体色彩鲜艳,主体残缺,而陪衬体完整,并非未尝不可(图4)。

图2 天堑通途。横与竖、宽与窄、精与细,在画面中得到充分展现

图3 春竹。背景为虚,主体为实,以虚托出实

图4 深藏不露。一幅画面中有藏有露,才显含蓄,有回味余地

主次对比 从构图学角度讲,画面中心的物体一般比画面边角的物体突出。主次对比,利用物体在画面上位置的安排来突出主体(图5)。可以将主体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中竖线和视平线相交处),也可以安排在构图黄金角(九宫格四个交叉点的任何一点)。陪衬体可以安排在其他部位;反之主次颠倒,喧宾夺主。

大小对比 大小对比指画面中物体的体积大小的对比,这是一种比较容易表现主次画面的手法,其中又包括远近对比、高低对比。根据人的视觉习惯,大的物体容易引起视觉注意,细小的东西则常被忽略,通过对比,可以较为鲜明地体现不同物体的体积。没有小,就没有大,有了参照物才知大小。充分利用大小差异的情趣变化,或者通过镜头透视关系形成大小对比来努力打破画面构图的均匀和呆板。在远近对比中,一般来说大的比小的突出,在拍摄时,将镜头靠近被摄主体,影像就大,主体会显得突出(图6);反之陪体远,影像小就不引人注意。

高低对比 物体在单一的画面里,往往难以显示其真实的形态大小及高度。同样物体的高低,如果没有比较也难以显现出来。此外,调整拍摄俯仰角度,也能改变物体给人的高低视觉印象及感觉。比如采用仰拍,压低视平线使远处的物体降低,以产生不同的视觉形象(图7)。

图5 赛龙舟。激烈竞争的龙舟是主体,而周围环境则为陪衬次体

图6 冬晨的乡道。近大远小形成大小对比

疏密对比 “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是古人对疏密关系的最佳总结,对于摄影构图同样适用。疏密对比即指被表现物体轮廓线条和内部线条繁简的对比,也可理解为画面中点线结构的聚散所形成的对比,通过区间内数量的多少,进行两个或多个区间比较。如在大片繁琐线条的环境中,有一件简洁的物体,那么这件物体就显得突出了(图8);反之,在大片简约背景的衬托下,一个线条繁琐的小物体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动静对比 它在形式上与虚实对比有相似之处,都是形象清晰与模糊的对比。不同之处是虚实对比之“虚”表现为柔和而迷蒙的虚影,而动静对比之“动”是运动中的物体呈现为流动的线条。主体动,陪衬体静;或主体静,陪衬体动,都是为了突出主体。原来静止的场景,由于动态事物的加入,场面立刻变得活跃(图9)。

图7 植树时节。以天空为烘托低角仰向拍摄,改变和强化了形态高低的感受

图8 永远的丰碑。在疏密关系中,哪怕其中一个很小的物体也能变成视觉中心

影调对比

影调的对比,指的是在一幅画面中,除了有一个统一画面的基本影调以外,还要同时以几个相对立的影调与之匹配,从而在不同强度的影调对比中突出基本影调。画面中黑、灰、白,浓与淡的不同影调是构成每幅照片的基调,是摄影者完成画面构图、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基本影调通常分为中间调、高调和低调。不同的影调往往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其中,我们所见到的绝大多数画面属于中间调。高调给人以明朗、清秀、淡雅、柔和的感觉;低调则使人感到深沉、凝重、庄严。拍摄时,可以根据高、中、低调需求,确定测光主体后的控制曝光。

影调对比通过各种影调之间不同的对比,突出造型主体或画面的表现中心(图11)。既包括整幅照片上的物体相互之间的影调对比,即画面上强光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比例关系,比率大,对比就强烈。同时也包括强光部分之间所含多少层次亮度的间距,层次多,间距的比率就小,对比也小。

图9 归来。动与静在视觉和心理上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图10 红军夜谈。低调是一种影调效果

图11 伴着夕阳看喷泉。太阳的出现让暗色调中加上一点亮调,不仅显得突出,也加强了暗色调

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指将两种不同颜色放在一起,形成明显的对照或引起视、知觉的变化。色彩对比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主体,丰富画面,形成节奏,渲染情感。

图12 宅落。画面上的色彩包含着明度对比

图13 热带风情。色彩反差强烈的画面,容易给人留下印象(齐备 摄)

色彩对比根据色彩的三要素,可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也称色要素对比),就是不同颜色并置,在比较中呈现色相的差异。根据强弱可以将色相对比分为:同一色相对比(如深红、淡红)、邻近色相对比(如红、橙)、类似色相对比(如橙、绿)、中差色相对比(如红、紫)、对比色对比(如黄、蓝)、补色相对比(如红、绿)。明度对比,指同一颜色因受光强度不同而产生的明暗变化,也指不同色相自身明度的差异,如黄、紫。将明度不同的一种颜色并列在一起,由于互相映衬,在视觉上明者更亮,浓者更暗(图12)。

在色的配置上,同种色、邻近色、类似色为色相弱对比,同种色对比具有单纯、平静的效果,但有时感觉单调、平淡;邻近色、类似色对比,具有高雅、柔和、素净的特点,既变化又和谐,色调倾向性强,但缺点是需要借助明度、纯度对比来弥补色相感对比的不足;中差色为色相中对比,效果较丰富、活泼,同时又保持统一、和谐的特点;对比色为色相强对比,具有明快、饱满、华丽、使人兴奋激动的特点,但容易出现散乱的感觉;互补色为最强对比,能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对视觉具有最强的吸引力(图13)。色彩的冷暖对比、黑白对比、浓淡对比、色彩面积大小对比等,也都属于色彩对比的范畴。冷暖对比也叫作色心理对比,即色环上暖色系与冷色系中的色构成的对比。色彩面积大小对比也叫作色区对比,即画面上各种颜色块面大小不同,从而构成对比(图14)。

图14 欢乐世界。通过色彩面积大小的色区对比,增加了照片的可读性

内容上的对比

内容对比指一幅作品同时包容着对立的思想内涵,如新旧、荣衰、优劣、强弱、刚柔、善恶、美丑等,通过互相比较,以表现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或唤起严肃的思考和人们的良知。内容上的对比,多半是通过一些社会现象、历史事件来进行,对比的效果最终侧重在思想内容上。

在新旧内容对比上,常用的有利用新城市面貌与旧城市的对比;运用破旧的老房为前景,同远处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照,使人感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或以荒漠的土地作为前景,警示人们高速发展,往往有着牺牲环境、消耗资源的代价(图15)。此外,还可以采用多幅照片的形式进行新旧对比。这一类对比,要求摄影者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透的理解能力,善于发现,掌握抓取那些具有对立因素,但又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客观事物。也需要摄影者具备高度的艺术素质和表现技巧,善于用自己的镜头把它们组织成互相映照或相克相生的画面来,使画面主题突出、形象鲜明,又含蓄隽永(图16)。

图15 繁荣的背后。荣与衰有着鲜明的对比

图16 古木成林。强与弱、刚与柔的对比,在这一画面中表现得较为突出

利用对比来构图是令摄影技巧更进一步的重要手法,许多成功的摄影作品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形式,为了对比而运用对比。对比作为手法,只能是以主题内容的需要和客观事物的特征为根据来合理运用。只要小心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加上一些创意,便可以锻炼出“摄影眼”,使拍摄出的画面不流于表面,反而可以保留思考的空间,带来更深层次的感受。

猜你喜欢
影调色相线条
线条之美
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用直方图控制画面影调
一图/黑白影像
植物景观的设计和营造
高支纱羊绒衫缩水率问题的试验分析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漫谈摄影造型十二字法——调(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