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2017-10-23 00:09龙梅
速读·中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识字语文课堂生活化

龙梅

语文教学要拥有其魅力,不能离开生活这片沃士。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许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课堂。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一、深入挖掘教材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恰当地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语文的探究性学习,就是把课文与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比如进行社会调查、现场观察、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在新教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通常情况下,综合性学习最好提前几天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并能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问题。具体的活动大致上可以这样安排:①自由组合,以4~6人一组为宜。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方式和任务;②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讨论切磋;③充实补充,装订成册;④课堂交流,展示探究成果,评价。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能促使学生直接观察周围的事物,亲身去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以保证他们做出有意义的探索,这样也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创设教学情境

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识字中享受生活的快乐,发展学生的个性,力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建认识,愉快地识字,掌握汉字的规律,提高识字效率,为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形式有“自我介绍”、“最美的名字”、“我的名片”等姓名识字;绘画、手工制作识字;商标、贴标签识字;给玩具起名字,编故事识字……在这些生活化的氛围引导学生轻松有趣地学习汉字。如在刚开学不久,每次发作业本时,让全班学生轮流发,并打印了全班学生的姓名,贴出来,且人人一份,随时识记。还让学生用自己的名字设计小名片,互递名片,自主交流,以生活化的识字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联系现实生活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引导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语”“文”结合,让学生能感受到语文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习兴趣。讲授完《向命运挑战》这课时,我要求学生就青少年最热门的“超女”现象即兴演讲:我看超女现象。学生踊跃发言,有理有据。一同学说,超女的成功是中间路线的成功。李宇春来个“不男不女”的中性妆,颇有新意,因此成功。另一同学说,超女遗害无穷。成名前一文不值,一夜成名后,身价倍增,达7位数。

四、夯实语言基本

这是一个极普通却十分最重要的基础教学环节。一般来讲,语文课堂上都少不了正音释词、口头答题、师生对话、课堂练笔、整理笔记等活动环节。而要抓实抓好这些活动环节,课堂上扎实地练习永远是一个富有实效的主渠道。因为只有在课堂上这样扎实地训练,学生才会获得更为充分而真切的体验和感受,也只有具备了这样充分而真切的体验和感受,他们才会真正认识到规范、健康运用语言的重要性,才会由课内到课外更加主动、自觉地去磨练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教《雨霖铃》时,学生说:“‘无语凝噎中的‘无语里有对心上人的怀念。”董老师马上追问:“‘怀念这个词准确吗?”学生又回答:“应该是‘思念。”他又说:“‘思念好像也不太准哦,再想想。”学生说:“应该是‘惦念。”董老师表示认可,接着又问“这个字该怎么写?”学生说:“提手旁加个‘商店的‘店。”(课堂一阵哄笑)董老师却很耐心地讲:“古人认为,‘惦念是用心来想,所以该是‘心旁,加一个表声的‘店。同学们记住了吗?”实话实说,这个教学细节在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是极少见的。代之者要么是一片“热闹”之后没了下文;要么是投影屏上轻轻晃过,绝不见教师对正音释词的检查和对学生口头答题、师生对话中的不规范语言的矫正;更不见实实在在的课堂练笔和笔记整理等活动。而在董老师的生活化语文课堂,正音释词、口头答题、师生对话、课堂练笔、整理笔记等都成了自觉的常态,就是为了实实在在地训练和培养学生规范、健康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和良好习惯,同时也就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做一个自觉自主、积极向上的人。

五、开展课外活动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懂练达即文章”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參与学生生活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让学生写自荐书上台演讲;每堂课前请一名学生作“ 2 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都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让学生写《我设计的主题队会》说明书;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另者,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家名篇,要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与周围的世界息息相通。

总之,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语文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处处反映着生活,它们密不可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与课堂紧密结合。

猜你喜欢
识字语文课堂生活化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