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

2017-10-23 17:00任玉平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现代化

任玉平

【摘 要】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合理运用,保证农作物的经济产出,同时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基于此,结合地区实际,针对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节水灌溉技术具体应用展开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现代化

农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关乎着国民经济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水资源使用功能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灌溉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田水利工程要求。随之而来的是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量的提升具有帮助性作用。

1.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1灌溉区域调度不合理

当前节水灌溉系统的水资源,普遍是取自于水库,此种调度方式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水资源调度方式过于繁琐,无法及时有效地缓解缺水区域的水利供应问题。因此,只有合理调度使用灌溉区域的水资源,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

1.2灌溉量和灌溉时间不合理

对于以往的节水灌溉模式来讲,仅仅是将灌溉技术运用到农田水利工程中,缺乏详细深层次的分析。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是采取滴灌技术和喷灌技术等节水灌溉模式,在地区也正在逐渐推广运用。还有一些区域使用渠道防渗技术,但对于农作物的灌溉量及灌溉时间缺乏有效研究,没有合理规划,只是采取定期或者定量的灌溉方式,由此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1.3灌溉方式选择不当

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在运用节水灌溉技术时,由于缺乏有效根据,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过于盲目,没有切实考虑到实际情况。一旦灌溉技术选择不科学,必将会影响水资源的利用率。

1.4节水灌溉规划性差

在传统的节水灌溉管理模式中,普遍是采取人工管理的方式。但是,考虑到地区土地较为广泛的实际,人力不可能对每一个农田水利工程区域的节水灌溉情况做到准确了解。因此,有必要对节水灌溉进行合理规划,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2.如何更好地实施节水灌溉技术

2.1运用新型模型,调整灌溉区域调度

首先,对灌溉区域的水土情况做到全面了解,以此合理划分整个大型的灌溉区,形成几个不同水土情况的灌溉区域;然后,将每一个小型灌溉区域内的植物土壤,看成一个小型的土壤水库;最后,通过构建模型计算,了解到新型灌溉区域调度情况,由此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2根据农作物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灌溉

一般农作物有4个生长阶段,每一个时期具有不同的需水量,所以需要对不同时期的需水量作出准确计算,以此实施分段式灌溉;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详细调查地区每片灌溉区的土壤,明确不同农作物在不同土壤中的需水量,由此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灌溉。此外,还需要对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水分吸收情况,分时间段对农作物进行灌溉,由此更好、更合理地运用水资源。

2.3对农田节水灌溉进行统筹规划

对于农田节水灌溉的统筹规划,地区可以完善网络系统,由此对以往的人力方式进行代替;其次,当地政府强化对灌溉区域的管理力度,发挥好职能作用,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健康长期发展。

2.4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方式

农田水利工程中运用节水灌溉技术,必须合理选择,切实发挥出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

2.4.1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作为一种农田灌溉技术,主要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水资源均匀地喷洒在农作物表面。由此可知,利用喷灌技术,可以对农田中的农作物实现均匀灌溉,有利于农田获取充足的水资源,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极大程度地节省了水资源。此外,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灌溉技术,利用喷灌技术还能够对农作物生长土壤的透气性做到有效保护,使农作物可以更加茁壮地生长。

2.4.2微灌技术。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微灌技术,一般都会结合微喷雾技术、滴灌技术及脉冲灌溉技术等,不同农作物的用水需求、灌溉周期和灌溉模式也不同。通常会在大棚类蔬菜中运用微灌技术,详细来说就是在农田灌溉区域形成通水管道,将灌水器安装在管路周围,一方面可以进行灌水,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农作物所需的肥料放置到管路中,使肥料顺利流入农作物根部,实现灌溉的目的。微灌技术具有非常好的节水效果,不仅能够避免出现水资源外流的现象,还可以避免出现水分过多蒸发的现象。同时,喷灌设备主要是由滴灌管、滴头及管路组成,简单易于操作,非常具有推广价值。

2.4.3渠道防渗灌溉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中运用渠道防渗灌溉技术时,需要针对不同的防渗材料来合理选择。比如说不同的地质状况、农业结构等,对防渗透材料进行合理选择,更加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2.4.4行走式灌溉技术。

行走式灌溉技术普遍应用到耕作技术中。在农用动力机械作用下,合理有效将此技术与节水灌溉器结合起来,通过移动动力机械,实现对农作物的高效灌溉。

2.4.5井灌式节水灌溉技术。

通过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此种灌溉技术,可以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出现地下水位过低的情况,通过科学搭配实现节水灌溉的目的。根据农田实际的生态水资源,合理划分,最好是在农田中心位置设置井灌,形成一种移动性的井灌系统,使井灌始终处于最理想的状态,不仅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分配,而且节省了水资源,达到节水高产的状态。

2.4.6 管道输水。

在渠道输水阶段,水面蒸发与渠床杂草蒸发也能够导致水分的流失。例如笔者参加实施的某中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为3805.87hm2,工程原设计为支渠以下采用管道输水,其余为渠道输水。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计算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76,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5,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2,P=80%农灌用水量为2060万m3。工程在实施中重新进行了渠改管设计,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计算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813,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5,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72,P=80%农灌用水量为1922万m3。年节约农灌水量138万m3。对此,笔者建议选择管道输水方法能够更好的避免水资源流失。

3.农田水利工程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注意事项

随着农业的发展与产量的提升,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推广与应用,具有节约水资源、防止水分流失、提升灌溉效果的特点。不过,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方法的应用,使用适合的途径与方法才能达到节约用水、提高产量的效果。

3.1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区的农田土壤状态与作物种类具有明显差异性。因此,选择的节水灌溉技术也应根据土壤状态与作物特点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满足土壤条件與作物生长需求。

3.2根据作物种植结构选择节水灌溉技术

农业种植结构调节是增加林草种植面积压缩耕地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种植,缩减粮食种植面积并扩大所需水量较低的作物种植面积。通过该种形式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确保单位水资源利用与作物产量成正比。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对水资源的科学分配、利用、作物产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还需要结合具体农田状况科学合理的选择灌溉技术,进而推动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艳红.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32):29-29.

[2] 焦玉红.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14(3):50-50.

[3] 谭伟丽. 推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6):122-126.endprint

猜你喜欢
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现代化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的探索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农田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的实践与思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