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净土宗与禅宗音乐的对比分析

2017-10-23 20:26谢玉星张红英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禅宗

谢玉星+张红英

【摘 要】净土宗与禅宗都起源于大乘佛教,这两种佛教的分支,都认为人人都可以具备佛性,同时人人都可以成佛,努力追求众生平等、普度普救。可以说净土宗和禅宗与传统的“自由平等”是相互关联的。但净土宗与禅宗也是存在区别的,尤其是两者在音乐上的差异,可以诠释出二者的差异。

【关键词】净土宗;禅宗;音乐对比

江西净土宗和禅宗是佛教的分支,他们本质上具有巨大的相关性,但内在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来。在西方文化不断涌入的今天,人们担心净土宗和禅宗等佛教流派会消弭殆尽,但其实净土宗和禅宗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它们都植根于中国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从这点来看,江西净土宗和禅宗二者都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在历史的车轮下盛行不衰。江西净土宗和禅宗在音乐上的对比与分析,更能够看出二者的异同来。

一、江西净土宗与禅宗盛行不衰的根源

江西净土宗与禅宗作为佛教的分支,两者都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蛰伏而经久不衰。按理来讲,净土宗与禅宗的本源是一致的,都属于佛教的范畴。佛教作为西方文化的舶来品,在中国文化浸渍的土壤上,如何能夠长久不衰呢。一方面,净土宗、禅宗本身就是佛教在汉文化下的衍生和变革。佛教初传入中国时,是一个整体的派系。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佛教的地域性文化特征逐步凸显出来。江西净土宗自佛陀时代,发展至今,之所以长盛不衰,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其与中国文化的融入或互补。禅宗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它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碰撞,产生了特有的文化。另一方面,净土宗、禅宗在中国文化的人性观上是想通的,在人性上都认可“众生同具佛性”。所以佛教的这两个派系,具有广泛的社会根源和现实基础。通俗点理解,佛教的群众基础是非常深厚的,广泛的社会基础,为净土宗、禅宗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同时,这两种宗教在人性的阐述上,也与儒家思想相贯通。儒家思想的社会基础是广泛的,建立在儒家思想根基上的净土宗、禅宗,自然能够赢得社会的认可,在发展过程中经久不衰。此外,在“入世”方面,净土宗、禅宗与儒家思想是相通的,“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这种思想动态,使得这两个派系的佛教思想,能够真正植根于中国儒家文化,能够真正与普罗大众产生共鸣。

二、江西净土宗的音乐

江西净土宗与禅宗具有相同的本源,具有相类似的层分,在经久不衰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发展而来。但二者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尤其是表现在音乐方面。佛教音乐本身就是宗教意识的象征,无论是音律变化、音乐格式、音乐形态等等,无不深受宗教意识的影响。

(一)江西净土宗的音乐形式

净土佛国是音乐的乐园,净土宗人崇尚自由、自然的音乐,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往生净土。这是净土宗音乐的核心思想,在这种音乐思想的指导下,净土宗的音乐形态表现出了很大的宗教意识。无论是修行得道的上辈人,还是欢喜信乐的下背者,都以这种净土为最终的目的地和归宿。江西净土宗的音乐形式是多彩多样的,一般可以分为三种,自然的音乐、人间的音乐、哲学的音乐。不同类型的音乐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其实无论是哪种音乐形式,都浓缩着净土宗教的强烈宗教意识。

1.自然的音乐。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人类重要的载体,净土宗的音乐形态中,自然音乐是主要的分支。大自然的音乐形态是千差万别的,水流、风声、鸟叫、虫鸣等等。净土宗的自然音乐可以分为三支:鸟音声、树音声、水音声。自然的音乐,佛教音乐思想的第一个归处,天耳、天琴、天乐。

2.人间的音乐。

江西净土宗的人间音乐是它的主要音乐形式,这种音乐形式既包括人间其他音乐,也包括一些佛教僧侣自创的音乐,或者佛徒在诵经过程中形成的音乐。人间音乐一般都是建立在一定的音乐器材的基础上的。这些音乐器材,笙箫竖笛琴瑟等等,都是人类音乐的发展,也是民间音乐的主要表现。这些器材被运用于净土宗音乐中,便形成了独特的佛教音乐。从这方面来讲,净土宗的音乐形式与民间音乐形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是民间音乐的发展和演变。但不同于民间音乐的是,在净土宗音乐中,它们在利用器材的同时,歌词大意中便体现着非常明显的器材结构。通俗点理解,佛教僧侣在吟唱的过程中,不仅会唱出意义深刻的词,还会将器材如何发声的原理等一并唱出来。相比于自然音乐,人间音乐的美学是非常高超的。音乐能够陶冶情操,音乐能够修身养性,净土宗的音乐还能够教化众人,实现音乐教化的功能。

(二)净土宗的宗教音乐

净土宗最为佛教发展的分支,它的宗教音乐具有独特的特点。净土宗的宗教音乐一般可以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信徒念佛的音乐、寺庙发誓的音乐。

1.信徒念诵的音乐。

若从严格的音乐角度分析,这还不应该算作是一种音乐,它只是音乐组成的一个部分,借助于音乐的旋律来实现念诵的目的。但这种音乐形式,是净土宗的核心思想,也是信徒们信奉为经典的信愿法门。在念诵的过程中,它具有比音乐更复杂的结构和韵律,也具有相当规格的讲究,无论是声调的高低快慢,还是语句的抑扬顿挫等,都有特别的章法。此外,在念诵的过程中,僧侣们还需要完成一定的仪式。

2.寺庙发誓的音乐。

这也不算是一种音乐形式,它只是巧妙借助了音乐的外壳,在音乐的实际表达中,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形式。寺庙发誓的音乐类似于蒙古族的“呼麦”,声调要拉得很长。但不同于“呼麦”的是,这种佛教音乐形式在长调中没有旋律之分,只是一种静态的东西,通过僧侣的口来宣泄出来。虽然这种音乐形式比较简单,但在长调中却能抒发深远的意义以及久远的思想,是佛教教化的一种主要形式。

三、禅宗虚空化及感悟的音乐

江西净土宗的音乐更注重于音乐的功能,将民间音乐的“形”和“本”引用到佛教音乐中,通过变革和引用,来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但禅宗音乐则更体现音乐的美感以及音乐中蕴含的美学价值,这是两种佛教音乐的区别。禅宗音乐是饱含美学和智慧的高级的音乐形式,它既脱胎于儒家对音乐的理解,也完善了道家对音乐的定义。

(一)音乐的本体是无形且空无的

禅宗音乐在音乐本体上的认知,对于民间音乐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禅宗音乐认为音乐本质上是空洞无物的,听过便消失了。这种对音乐虚空化理解,对传统音乐不求实有的认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基于此,传统音乐在演唱风格的选择上,或者演奏技巧的运用上,才会不求实际,但求空灵。禅宗音乐的虚空化,是道家音乐的完善和升华。江西净土宗对于音乐的理解,仍然沿用儒家美学所定义的音乐结构,那就是基于“声音乐”三分结构来处理音乐。但禅宗音乐则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音乐的结构。

(二)音乐的审美强调世声则佛声

江西净土宗的音乐形式是相对固定的,无论是自然的音乐,还是人间的音乐等,都有固定的结构和形式。但禅宗在音乐审美的理解上,无疑扩大了佛教音乐的范畴。禅宗所认为的“世声即佛声”,强调一切声音都是佛声。虽然禅宗表面上在排斥任何音乐,但实质上恰好说明了禅宗对多种多样音乐形式的包容性。此外,净土宗的音乐功能重在教化,通过长调或者念诵等方式来告诫人们真理和佛性。但禅宗对于音乐的理解,则既不是依靠人们的知识,也不是靠人们的理性,更是着眼于人们对音乐的“领悟”。禅宗要求人们去“悟”,正因为如此,禅宗音乐总是做“留白”处理,给人们以遐想的空间,而不像净土宗一样,音乐的内容相对丰满。

四、总结

江西净土宗和禅宗都是佛教的分支,在发展中长久不衰,两种宗教形式在音乐的理解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净土宗注重音乐的教化功能,音乐内容相对比较满,禅宗则注重音乐的空灵,引导人们去感悟音乐中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杨石磊.般若智慧与悟性审美——禅宗音乐美学思想研究[J].人民音乐,2013(8).

[2]田宫晓旭.盛唐净土宗佛教艺术哲学思想考察[J].西安音乐学院,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禅宗
禅宗软件
六祖禅宗文化视域下石材家具设计
灵 山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王妃没卢氏墀嘉姆赞对吐蕃禅宗的历史贡献探讨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
以禅宗为灵感:细线生成的天然晶体座椅
张九龄与禅宗
法无定法:禅宗法度论的审美意蕴
怎样打造禅宗文化大品牌——对湖北黄冈禅宗文化开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