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深处》

2017-10-24 19:11侯卓琪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7期
关键词:王尔德

摘 要:《自深深处》是奥斯卡·王尔德批判现实的重要作品,作为一位社会上层的艺术家突然被投入监狱,王尔德所受到的落差在文中倾泻而出。除了普通人的真实脆弱和无助之外,凭借自身多年唯美艺术积淀实现了与残酷社会现实的碰撞,激荡起文学史上的独特浪花。

关键词:王尔德;《自深深处》;唯美主义

作者简介:侯卓琪(2000.11-),女,河南省安阳市人,现为安阳市一中高二在校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2

一、唯美主义与王尔德

唯美主义是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艺术思潮,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追求超然于生活的所谓纯粹的美。认为艺术是承载人类精神追求的最终归宿。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推崇者,从艺术创作来说普遍会采用追求语言艺术美作为一种创作态度,在王尔德《莎乐美》等艺术作品中就表现出一种超越性和永恒性,以唯美主义指导艺术创作,凭借着优美的语言特质来呈现他的情感世界。王爾德喜剧人物的塑造中就有以“花花公子”形象来表现个性张扬和颓废享乐主义的美,代表一种感性的美的瞬间。他所呈现给社会的正是这样一位诗人的形象,他的唯美主义被打上了现实享乐和功利主义的标签,奢华的服饰打扮和风流倜傥的纨绔子弟风在文学上也表现为排斥主题,“为艺术而艺术”,追求形式主义的精雕细刻。但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符号,绝不可能仅靠外表形象和生活上的所谓“唯美”来维持地位,他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是书信体《自深深处》所体现的唯美倾向与背后的深刻价值,才是探究王尔德文学艺术观深层次价值的依据。

唯美主义本身是以现实主义为对立的,否定现实题材,反对艺术摹仿生活,体现出对纯粹美的追求。鉴于《自深深处》的书信体裁,作者尽管对于唯美主义的语言美没有刻意追求,却在他创作抒情散文之时不自然地呈现出了语言艺术的深厚功底。尤其是在《自深深处》之中王尔德对于艺术的价值认知也有所更新:“艺术变革的种种方式或思想演进的种种状态、拉丁诗的华彩或元音化的希腊语那更丰富的抑扬顿挫、意大利托斯卡纳式的雕像、伊丽莎白时代的歌调,对这些,一个人可以全然不知,但却仍然充满最美妙的智慧。真正的傻瓜,是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经历过众人的抛弃,他把对于人的思想价值的追求用来替代纯艺术,对于现实的批判使他脱离了之前的享乐主义,《自深深处》不仅是一封在绝望中升华,神圣的、罕见的情书,更是对于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反思。

早有研究者指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是一种复杂的趋向,除了对于法国前辈济慈等人艺术观念的继承,一定程度上也有古希腊美学思想的影响。他把美当作是文学作品的首要要求。而《自深深处》的动人之处,却在于呈现出监狱中最真实的王尔德。现实中的艺术家带着低到尘埃里的卑微,任由感情矛盾地相互交织和纠缠;对于波西一边批判,又一边恳求,哪怕不被对方所理解,甚至厌恶,他毫不畏惧地自我剖析;真实地呈现出自己在监狱中经历的心灰意冷的心路历程。他恨过波西,恨过舆论,恨过世俗社会,最恨的还是自己失去控制,屈从于他变幻不定的性情。正如某些刻骨铭心的爱,本身便具有强大的毁灭力量,在他的真实世界中性别无所谓,不对等的付出无所谓,一厢情愿无所谓,这些矛盾在信中反复出现。他用艺术的语言在一封封信里回忆自己被波西拖累的几年,都是他虚荣又被仇恨蒙蔽双眼,只知道享乐还打扰自己的创作,“但是你要悔改的话,我们可以再联系一下,希望你想想吧,快点写信给我。”这样的矛盾作为最真实的艺术呈现,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对读者来说充满吸引力。

二、唯美与现实的碰撞

“我视艺术为最高现实,而生活不过是一个虚伪的形态。”王尔德曾经这样呐喊着。“我写这封信不是要使你痛苦,而是要除去我的痛苦。为我自己我也必须宽恕你。一个人不能每天都在胸膛上放一条小毒蛇并让它以自己为食,也不能每天夜里都起来在自己灵魂的花园里播种荆棘。”王尔德在监狱中对于他曾经无法难以割舍的感情有了更加通透的认识,他的文学观念也随之深化。

曾经高喊“艺术支配人生”的王尔德面对残酷的现实写过一首十四行诗《济慈情书被拍卖有感》:“我看他们对艺术并不钟情/打碎了一位诗人水晶般的心灵,任那些委琐的小眼睛虎视眈眈。”他对于艺术的认识随着现实的残酷而深刻。即使百年之后的读者最初也是存着同样的窥探之心来读他给波西的这封私家信,也会在最后沉浸于他抱怨之后对波西温柔的奉上艺术语言盛宴:“不要惧怕过去,假如人们说过去的事无可挽回,你别信”、“别忘了我还得再认识你,也许我们相互还得再认识呢。”王尔德用灵魂的真正气质承认:这番骇俗的悲剧不是错,摆在面前的是过去,过去的不能褒扬也不能抵赖,我要原谅,不能在心灵花园里无法自拔地栽种荆棘,不能对我所遭遇的一切痛苦,俯首容受,只能把过去作为我生命和性格进化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完全接受。这是走在时代前端的人无法避免的悲剧。

监狱中他把很多事物看得更加透彻:“我也有自己的幻想,我以为生活是一出辉煌的喜剧,你会成为其中许多高贵人物中的一个。我后来才发现,生活是一出令人悲哀、厌恶的悲剧,只有发生了在目的的集中性和狭隘的意志力的强度方面都很险恶的重大的生活灾难时——而导致灾难的就是你自己——才能撕破一切欢乐和欣喜的假面具,你与我都曾受到这种面具的欺骗而误往入歧途。”艺术家和他“亲爱的少年”,一个故作姿态,一个置之度外,看着置之度外的人毁得他身败名裂,这样背景下的《自深深处》一直被看作是王尔德的忏悔录、情书,在监狱这一特殊场景下他用流水账似的絮叨、欲言还休的情话来表现对于过去痛不欲生的悔恨和大彻大悟。书信从一定程度来说是写给对方看的,所以可加工的艺术特质并不多,“身败名裂”后“白天如黑夜一样,是留给眼泪”的牢狱生活为作者思想的转变带来了足够的时间,“对真理本身来说,我既把假的、也把真的东西作为它存在的适当的领域了,并且表明假和真只是思想存在的两种方式。我把艺术视为最高的真实,把生活视作一种纯粹的假设形式。我唤醒我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想象力,以便它在我周围创造出神话与传说:我可以用一句格言概括一切体系,用一句警句概括一切的存在。”他把自身经历的屈辱和痛苦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来释放,借助于艺术把矛头直指最真实的上层社会。他毫不留情地揭开对方家庭的虚伪嘴脸,把自身最真实一面呈献出来,不在乎对错或者善恶,让读者沉浸在他毫不掩饰的真情流淌之中。因此它的价值远超出了情书的内涵,表现出对人类大爱的永恒追求。endprint

三、“悲哀”是艺术的最高形式

《自深深处》所表现出对于美的纯粹性追求的悖离,这种矛盾和困惑在《自深深处》得到很具代表性地体现:作为写给最亲爱人的书信,《自深深处》少了创作文学作品时的精雕细琢,俗话说“诗穷而后工”,彻底失去名誉后的王尔德在这部作品中实现了大彻大悟,他痛快淋漓地指责对方的怯弱、自私和庸俗,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如果把它只是看作一篇悔过书,那么作者从中表露出的自我心态的调整和精神境界的升华过程的精彩就都被忽视了。

监狱生活让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蒙上了不同的色彩,这一切变化都在文字中流淌,时而哀怨、时而愤怒、时而委屈、时而坚定;娓娓而谈着人生、宗教和艺术,他对于自己身份地位的巨大变化并不惊诧,他的才华是他的骄傲。“我有天才、有一个杰出的名字、上层社会的地位、辉煌、思想的勇敢;我把艺术变成一种哲学,把哲学变成一种艺术;我改变了人的思想和事物的颜色;我所说所做的一切从未使人疑惑过;我采取了戏剧这种艺术中最客观的形式,并且把它变成一种个人表达方式,一种抒情诗或十四行诗,同时我还扩大了它的范围,丰富了它的性格描写。戏剧、小说、韵律诗、散文诗、微妙的或奇异的对话,无论我涉及到哪种形式,我都会用一种新的美的形式使其变得美妙。”他对于自己的才华是自负的,尽管沦为阶下之囚,也不能阻止他在艺术殿堂中的崇高地位。他這样解释自己的屈从:“一个人,在他与生活的每一种联系中必须找到某种‘生存方式,就你的情况而言,人们或者是屈从于你,或者是放弃你,此外没有别的选择。”他把人类的情感描绘得细腻而动人,他从原本对于艺术本身的美的执着中走了出来,大胆去触碰真实的“悲哀”。

王尔德早期的艺术探索是对于“美”的抽离,经历过监狱生活之后,他探寻到了“对象本身以外的事物”,这就是悲哀。“悲哀是人所能表现出的最高贵的感情,同时也是一切伟大艺术的典型和试金石。艺术家一直在寻找的是灵与肉既合又离、外表现内、形式自我表现的存在模式,这样的存在模式并不多见。……但生活和艺术的最终形式是悲哀。”这是唯美与现实触碰出的火花,他在1881年被认为是唯美主义的领袖,却又成为了唯美主义思潮的终结,以颓废为终结。“有悲哀的地方就是神圣的所在,总有一天人们会认识到这句话的含义。除非你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否则你就会对生活一无所知。”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领袖的并没有局限于韵律或语言技巧,他保持着一种被称之为不可摧毁的天真的本性来创作童话和艺术作品,远不是单纯的世俗和功利主义可以概括。他所认可的“悲哀”并不是华丽唯美主义的对立面,而是褪去表面世俗商业化气息之后留下的艺术本真。是真实存在着的物质美之外的艺术化的“美”本身。

现实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文学家永恒的主题,唯美主义的王尔德却在《自深深处》这一篇伟大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品中体现出了文艺观念上的转变,实现了对于现实和艺术成关系的反思。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王尔德所经历的争议已经不再是关注的焦点,他那些关于人性和艺术的探讨等更永恒的话题,使得王尔德对波西的怨诉变得不重要了。如果只停留在满足外人窥探欲的浮浅层面上,那么这封长信便早已埋在历史的尘埃里,不会经历苦难、变幻的二十一世纪后仍然牵动着全世界读者的心绪。

参考文献:

[1]张文会,唯美的绝唱:解读王尔德的《自深深处》,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第7 期。

[2]王艳飞,《自深深处》中的审美理念再现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3]高巍,崔灿,探究《自深深处》中王尔德唯美风格的再现,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第10期。

[4]赵荔红,悲怆的意义:评王尔德《自深深处》,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第4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尔德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为自己
为自己
为自己
为自己
王尔德的色彩
要学会忍住心中的痒
王尔德童话——儿童文学外衣下的成人世界
快乐王子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