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方言中的武汉人性格

2017-10-24 04:27冯惠茹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通俗

冯惠茹

摘 要:武汉抵触江汉平原东部,系中国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和最大都市,武汉地理位置优越,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且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武汉方言。武汉方言中的一些市井俚语和日常的交际用语,反映了当地的人文环境和人们的性格特点。结合武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对这些词汇进行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武汉人说话和处事的方式。

關键词:武汉方言;洒脱;通俗;率真

武汉,简称“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系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唐朝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武汉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城区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汉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北郊的盘龙城遗址作为武汉建城开端,距今有3500年历史。民国时期汉口高度繁荣,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彼时,武汉三镇综合实力曾仅次于国际大都市上海,位居亚洲前列。武汉地理位置优越,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是接南转北、承东启西的国家地理中心。

武汉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素有“江城”之称。长江和汉江贯穿这座城市,不仅为这座城市提供商机,更孕育出了“江湖儿女”的情怀。特殊的地理环境,让这里的人们拥有“豪爽”、“洒脱”、“狡猾”等性格。本文从方言词汇入手,试探讨一下这些多重性格产生的原因,以期通过这种方式,使人们对武汉这座城市有着更深一步的了解。

一、“码头”下的市井俚语

过去,武汉码头帮派林立,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每个帮派里会有个老大,有的人称其为“拐子”。“拐”有“坏,质量劣”的含义。后来,这个词的使用范围扩大了。人们常将年纪比自己大的男性称为“拐子”。以前,人们将码头上因争抢地盘而打架的行为称为“打码头”。势力大的常会欺负弱小的,向他们索要保护费。遇到打架斗殴,码头上的挑夫们就会顺势躲开。俗话说“集家嘴的划子——好扯舵”。这里的“扯舵”有“见风转舵”之意。另外,人们喜欢用“车”来代替“扯”。“车”,在方言里有“转动,调转”的意思。从过去到现在,汉正街一直是汉口的繁华地带之一。当商船停靠到码头的时候,会为这里带来全国各地的“尖板眼”。所谓“尖板眼”就是新奇、有趣的东西。品种繁多的“尖板眼”,为这里创造了许多商机。在武汉做生意讲究的是口头上的“信义”。因此,“搭白算数”成为商户们常说的一句话。这种侠客式的做生意方式,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着。这里的商贩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只想着用最浅显新鲜的语言吆喝出自己商品的优势,以便吸引路人来买。从早到晚,大街小巷都会充斥着不同商贩的吆喝声。如,“洋糖发糕,吃了不长包”、“炒白果,炒白果,一个铜令买八个。”这些商贩的叫卖声,代表着各行当定型的语言,让我们了解到了各行各业的语言特色,读出了商贩们的艰辛。

二、“火炉”中人的快人快语

曾有人戏说,武汉只有夏季和冬季,而夏季却比冬季更长。可以说,“火热”的天气,造就了武汉人“火”一般的性格。事实上,武汉人说话做事大多率性而为,不大在意别人的眼光。正是因为这种性格,才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的固执己见,形成易怒、冲动的性格。人们大多都会对说话没分寸的人敬而远之。但是,有些武汉人却喜欢当时予以还击,让他们知道厉害。因此,人们把说话不分场合,爱多管闲事,说人是非的人称为“岔巴子”。遇到这种人,人们常会对其破口大骂。但这种做法,很多时候并非恶意,只是期望通过谴责对方的多管闲事,让他们不敢再冒犯自己。武汉人说话嗓门大,爱“抖狠”,常给人一种很凶的感觉。如果说“抖狠”和“玩味”是武汉人性格的短板的话,那么待人接物时的“自来熟”,则成了“江城”百姓最大的优点之一。除了上文中的“拐子”,还有“过早”、“岔”、“伙计”等。

三、武汉人·武汉情

武汉是座扎根在水上的城市,武汉方言是飘在江上的语言。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这里俨然变成了一个江湖,这里的人们有着江湖人的洒脱自在,说话做事讲究“耍拉”和“撩撇”。他们有着江湖人的直率热情,只要对方“讲味口”,他们可以随时同对方称兄道弟。但是,只要对方做了“差火”的事,那就会立刻破口大骂,与其翻脸。武汉人喜欢说“铆”字。如,“铆起吃”、“铆起玩”。这是因为他们有着铆钉一样的意志,一旦下定决心就喜欢全力以赴。他们敢爱敢恨,吵起架来铆足全身的力气去叫嚷,誓要将全身不平之气扫去。但他们热情起来,又似一团火,让对方感到温暖甚至招架不住。就是这样的武汉人,让初来这里的外地人又恨又怕。但是相处久了以后,便会感觉到这座“匪气十足”的城市下的包容与热情。他们用语言和行动来诠释自己对于这座城市的感情。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这里的人们更懂得礼让,再不似从前鲁莽冲撞。作为地地道道的武汉人,笔者对这座城市有着说不尽的感情。这座城市让笔者懂得了用“搭白算数”来以诚待人,学会了用“耍拉”、“撩撇”的方式做人做事。笔者相信这座城市在武汉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朱建颂.武汉方言概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周然.武汉话的尖板眼[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易中天.读城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4]张贞.论方言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提升——以武汉方言栏目剧《都市茶座》为例[J].江汉学术,2013年2期:70-74.

猜你喜欢
通俗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昆士兰大学
小说的通俗
摒弃低俗,追求通俗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
浅析《登记》的艺术特色
浅谈土家族乡村音乐剧《黄四姐》中的“原通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