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研究

2017-10-25 18:42余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研究互联网

余扬

摘 要: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和文化性,在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各行各业发展的平台,也给传统教育方式带来冲击,“互联网+ 教育”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此时代背景下,人文素质课程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关键词:高职 人文素质课程 教学研究 互联网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高职生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 如何在“互联网+ 教育”时代背景下融合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探索人文素质课程新型教学方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亟需考虑并付诸实施的现实问题。[1]

一、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现状

1.高职学生不重视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心态浮躁、功利主义泛滥的现象,学生中普遍的想法是:在高职院校读书,最重要的是学好专业课程,训练自己的职业技能,这些在以后的就业竞争中是最有用的。至于基础类课程,学生们普遍认为人文素质课程和自己的专业学习联系不大,对以后的职业生涯影响也很小。因而在高职院校中这类课程往往是处于被学生忽视,或者被边缘化的状态。[2]

2.高职学生参与度不高

高职院校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绝不部分是选修课的形式,学生人数众多,如《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上课人数一般都高达上百人,给教师掌控课堂增加了不少难度,也直接导致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不高,这就限制了人文素质类课程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手段创新不够

由于受到硬件等原因的影响,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手段相对比较呆板陈旧,理论教学内容较多,实践环节少,师生交流互动环节也很少,而且普遍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不够紧密,教学任务的设计缺乏专业性,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二、“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研究

1.搭建网络平台,创新教学方式

通过学校网站和各种网络沟通工具建立开放性的高职人文素质课教学与学习的数字化资源平台,以在线学习平台的形式用于人文素质相关课程教学资源的集中与共享,丰富人文素养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方便学生学习与实践,彻底打破传统教育时间、空间、地域、标准等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兴趣针对性地学习与尝试,满足了学生多样化、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人文素质课程的兴趣

2.开发校本教材,建立数字化资源库

从高职学生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人际交往能力、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人文素养需求、高职学生感兴趣的文化知识、人文素质类不同课程的特点等情况出发,开发教材教参或者课程资源包,建立数字化教材资料库。比如建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等,搭建自主学习平台。高校通过筛选推荐,将最优质的人文教学资源、人文大家的讲坛、公开课等引进来,推荐给学生观看学习。另外,为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在线教学的有效性,这些在线课程列为公选课,设置监督与评价环节,学生通过学习完成作业、在线测试等任务并纳入学分。

3.拓展教学辅助渠道

通过学校网站论坛、微信公众平台、QQ等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文字和语音等方式,将职业素养培养、人际沟通技巧、音乐和文章赏析、传统民族文化知识等等相关资源进行共享;进行远程教学和学习效果的评估。

4.借鉴微课、翻转课堂等类似模式的教学方式,以短小而精炼的视频资源可以概括出课程下不同环节的要点,如《应用文写作》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教学应用就可以集合学生需求分析和课程特性分析成果,制定微课资源开发与教学应用方案,通过建立微课资源平台,积极开展资源开发、搜集和整理工作,丰富平台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更为丰富的微课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学习水平。又比如《演讲与口才》课程中,就可以分成不同的小专题进行视频录制,如有声语言、无声语言、社交口才、求职口才等不同专题录制出不同的微课视频,师生可以在线观摩,并灵活下载保存在终端设备进行移动学习。[3]

5.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人文素质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克服传统的人文知识简单传授现象,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去體会人文素养,使人文素养的课程学习呈现体验式、参与式的模式,发挥课程的导向性功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受到人文素养的教育。按照这个思路,项目化教学可谓人文素养课堂改革的方向。具体来说,课程设计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课程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培养人文素质、综合能力为目的,通过小组讨论、实例分析、任务演练、汇报演讲、作品展示等方式创新课堂,知行合一,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在课堂”“爱上课堂”。

6.构建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人文素质课程评价中,构建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教研、教学、学习”三位一体评估体系,让学生准确、规范、敬业、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突出学生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务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和公平的评价。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系统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工具或学习工具,对教学的影响也不再限于教学的局部,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听课及与教师面对面地答疑解惑,教师可以在网上与学生交流探讨,比如可以利用大学城空间,师生进行互动,可以建立教师网络辅导、答疑制度,开发网上评价系统。

总之,高职人文素质课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和教与学双方的改变,才能激发教师的激情与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融合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真正显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改变目前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现状,最终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技能,还能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与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郭雪峰.“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素质模式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6(10)

[2]陈洁.浅析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语文课程中的运用[J].人力资源开发,2016(18))

[3]潘劲松.信息技术在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教学研究互联网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