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两票制”将改变医药流通格局

2017-10-26 03:44董鹏蓝国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期
关键词:流通医药商业

●文/董鹏 蓝国宏

2016 年4 月起,我国医药行业开始制定“两票制”政策,这意味着医药流通将面临巨大转型的挑战。而自2016 年5 月1 日起,我国开始全面实施“营改增”,对于医药流通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也是一种格局变革的开始。在推行“两票制”和全面实施“营改增”新税制环境下,医药流通正面临着大洗牌。如果说,单一的两票制或者制止挂靠走票只是卡住了小部分企业的脖子,那么,将二者同时执行,则是点了大部分企业的“死穴”。当过去的违规走票、过票被堵死,传统的费用票据抵扣链条被斩断、被堵死,药企怎样迎接新政?代理商将何去何从?自然人的生存状态将如何改变?

医药流通企业将迎来集聚整合

两大新政的推行,特别是“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于最上游的医药原材料供应商而言,各项费用严格计入税控系统,使其经营成本增加,势必相应提高原材料销售价格;下游最大终端医疗机构的压力则来自逐步实施药品“零加成”所减少的纯利。供应链上下游压力传导,将迫使中间医药流通企业微薄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由此,医药流通企业面临市场的严酷考验。

除“营改增”外,“两票制”的定调也让中小医药流通公司感到头痛。该措施执行后将最大程度减少药品流通中间环节,减少流通成本,药品从上级经销商流入中小型医药流通公司将变少。整合商业、提高集中度,从而改变了药品流通领域“多、小、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的老问题。“两票制”是行政监管上一次有益的尝试,其规范票据、清理工商的作用将为许多其他改革奠定基础。

在严格新政下,不难预料将引发医药流通企业的集聚整合,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医药流通企业面临因业务减少、合规检查吊销执照,部分面临被收购、转型或者被淘汰。但从长远来看,无疑提高了行业集中度,并净化了经营环境。笔者认为,医药前三家集占行业为70%左右比较合理,这样可以提高共同配送效率,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

随着中小医药流通企业淘汰出局,药品流通程度将更加集中,最后可能只剩下“巨头”,由其全面下沉覆盖,对市区基层全面布点。也就是说,药品从药厂出来,只经过这一家大经销商,然后直接到医院。在制度运行后,以往靠“过票”为生的医药商基本没有生存空间,而诸多中小型流通商将面临被收购或转型,大型流通企业办事处驻点或替代中小型商业公司。对于大型商业来说,小型商业的衰落,正是自身扩张的机会。福建正是通过两票制,提高了商业集中度,从原来的上百家商业整合为11 家具有合法配送药品至医院的商业公司,全省各地的商业,要么被收编,要么转型,或者关门大吉。

在这种情形下,推动药品配送向少数大型商业企业集中,成为最合理的整合方向。这一轮通过大型医药商业进行药品集中配送模式,也使行业的生产流通向规模化、集约化态势发展。通过大型医药商业进行药品集中配送,不仅能最大限度保障公立医院的药品质量和供应,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提出医药生产流通企业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整合的宏观要求。而对下游的医疗机构而言,全国性的大型药品流通商业通常具有覆盖面最为广泛的配送网络,对上游的药品生产企业,它们具有最强大的议价和降价压力传递能力。因此,由大型全国性医药商业主导药品流通配送,既是“两票制”最适宜的诞生土壤,也是其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

此外,在“营改增+两票制”的体制下,如果工业企业选择高开发票,不仅会增加税收负担,而且还加大了销售费用向下游经销人员分摊的难度。大型商业公司可借势整合基层经销渠道,来让生产企业可以选择部分低开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实现行业集中和产业链上下游双赢。

医药物流行业面临转型发展

两票制下,无论是发展以全国性分销平台为供应链管控中心,还是发展以区域(省内)分销一体化统一管理平台,都将面临着转型。具体如下。

第一,加快推进支持物流网络一体化多仓运作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了让以省级平台为基础的全国物流网络一体化多仓运作及省内物流网络多仓运作模式的顺利推进,必须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据了解,各大医药商业企业将纷纷上终端远程维护管理系统(TMS)连线,并在此基础上推进通过物流平台集成模块化的子系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企业内部信息互联互通。通过进一步整合企业内外部物流资源,开展多仓协同运作,协同供应链上下游,提高物流供应链效率。目前国药的赛飞供应链管理云服务平台就是这类项目的行业标杆,而九州通、华润等也在推进类似的平台建设项目。另外,在两票制政策的驱动下,随着医药传统分销渠道的压缩,移动医疗与药企数字营销将迎来属于它们的大时代,低成本、高效率、精准的移动医疗数字营销将会是药企重建关系的最好选择。

第二,获得第三方药品物流资质,重新布局供应链。对于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有助于集团内部实现多仓布局。这样不仅可实现集团内仓储资源的集中管理,还可以实现VMI(供应商管理库存),与上游供应商达成指标共识,科学有效地加强全国/区域内集中采购需求计划预测和制定,支持建设全国性、区域性的药品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实现高效的供应链库存调节,进而降低库存。按照远近结合、城乡联动的原则,鼓励支持区域药品配送城乡一体化,打通乡村药品配送“最后一公里”,允许在“两票制”基础上再开一次药品购销发票,以保障基层药品的有效供应。

第三,自动化仓储技术特别是整箱存取、拆零技术的应用将更受企业青睐。在两票制下,业务集中度增加,整箱出库量和拆零量将加大,物流作业复杂度、难度也随之加大,因此,采用更加先进适合的物流设备技术势在必行,主要体现在:物流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些在其他行业广泛应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将逐步在中国医药物流企业应用,以提高作业效率,如:箱式自动化立体仓库存取系统、新型货到人拣选系统、自动拆码垛机器人、尺寸测量设备、自动出库集货系统、自动贴标机、自动包装复核机、智能化机器人技术等。

一体化供应链是医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商业环境的变化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强者愈强、弱者消亡!二级及以下商业将有三种结果:第一种是被大型商业收购成为其子公司;第二种是变成物流公司,利用原有的基础继续接受储运业务、不涉及药品发票;第三种是没有业务,自动消失。

中小型企业联盟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物流资源共享整合上),以求在这个大背景下不被立即淘汰。在集中度不高的省份或地区,共建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将出现,原来小而散、管理水平跟不上、运营成本较高的物流中心将会逐步被淘汰。笔者认为,在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物流定位越清晰明确,战略落地才能更为快速有力。因此,商流与物流一体化、物流网络一体化、城乡配送能力一体化、内部精益化物流管理、供应链协同等是现阶段医药商业企业物流发展的关键点。

随着“两票制”的到来,不论是进口品种还是国产品种,更倾向于与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合作,主要原因是: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有强大的资金垫付能力,可保障上游药企应收账款;具备符合GSP 规范的仓储、配送和终端网络覆盖;有强大的商务和销售团队支持保障药品的渠道管理。借助“两票制”可实现医药流通企业全国/区域(省内)一体化运营的供应链管控目标。随着集团性商业企业的扩张与整合,物流网络布局将会进行优化与调整,如国药、华润、上药在湖南、山西、江苏等地调整优化网络布局,如何更好地实现联动和规模效益已经成为这些企业需要着重考虑的战略性问题。

从供应链集成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看,上游工业倾向于与一家网络覆盖广、资金充裕的大型流通企业合作。具备这样资源的全国性流通代表企业(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九州通、上海医药等)将首先获得上游制药企业的青睐。

众所周知,现代供应链理念追求渠道扁平化、信息传递的高保真、服务高效。因此,需要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高度共享,并且要打破仓储配送物流格局实现供应链总成本的最低化。然而,医药有其特殊属性加上历史因素,药品供应链一直处于相对原始的封闭模式。从供应链采、销、存一体化管控的目标来看,终极目标一定是实现供应链业务平台全国一体化。这样不仅可以借助各省招标采购平台的带量数据及历史销售记录,实现采购计划的精准测算,做到“以销定采”,最终形成集中统一的上下游管理体制、科学合规的采、销、存过程管控,还能为上游医药制造企业制定生产计划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做到“以销定产”的精确计划,而且一体化平台,有利于CFDA 监管和医药的追踪。

总之,不论是“两票制”还是“营改增”,最终目的只有两个:压缩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国家通过对偷税、商业贿赂等一系列灰色空间的监管,降低流通企业成本,净化商业环境。此次政府把医药流通行业多票制减少至两票制,但能不能从根本上破除以药养医、降低药价、解决医药购销领域内长期存在的商业贿赂的难题,至少从目前现状来看,结果还不可预测。但不管怎样,医药流通之格局已然改变,医药人只有迎难而上才能抓住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流通医药商业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传统医药类非遗
商业前沿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