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地理题材研学后教

2017-10-27 15:09彭丽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7年10期
关键词:研学品德家乡

彭丽华

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致力于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包含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翻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与地理有关的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加入地理知识旨在帮助儿童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为此,我们努力配合教材要求,因地制宜,充分地发掘生活资源,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充满童趣的、积极而有意义的地理课堂。在“研学后教”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采用“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中,获得地理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也使学生明确我们的生活和地理密切相关,营造更具实效性的品德课堂。

一、课前初探,立足生活触摸地理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家乡是他们最熟悉的一个名词。但是,受年龄所限,他们对家乡的了解都还不够全面。为此,有必要让孩子在课前先对家乡进行调查,对家乡有个初步的了解。

课前调查是联系课堂与生活的纽带,更是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而“研学后教”的理念更是以学生的“研”为课堂的开端,为了拉近课堂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前初探活动,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对主题进行初步的探究,并提出困惑,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使课前调查初探能夠有效进行,我们的调查表一般采用调查的内容问题化、表格式来呈现,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先让学生对家乡有初步的了解,并在调查中培养学生查找、整理信息的能力,并指导学生把资料整理成学习资源包,便于学生课上进行分享。

二、课中深究,活动引领走进地理

品德的形成源于儿童对生活的认知、体验和感悟。体验更是实现品德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为此,“用心体会家乡”一课,教师就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用心观察、用心感受、用心体验,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如,活动一:“活用资源包,探讨家乡的美”,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整理好的学习资料包开展“研学后教”小组学习,实现资源共享;紧接着是活动二:“交流展示,分享家乡的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家乡的美,如讲一讲家乡名人的故事,用家乡话演一演生活中有趣的事件,唱一唱家乡的名曲等,徜徉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展示中,如临其境的感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之后,继续引导学生进入活动三:“走进生活,深入了解家乡”,教育要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利用研学问题展开新一轮的探讨,学生在活动中层层深入了解家乡,在落实本课教学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生活是儿童品德形成的基础,活动体验是品德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这一理念,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探究、去体验,使活动更具生活性,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课堂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提升道德认知。

三、课后发展,探索延伸胸怀地理

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光靠一堂课是远远不够的。“用心体会家乡”一课,就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先引导学生回顾整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的研学问题,再通过小组讨论,确立新的研学主题,制定新的探究方案,开展课后延伸探究活动,活动中,要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到生活中去了解家乡,感受祖国大好山河的壮美,进一步升华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鲁洁教授说:“德育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即使是物,我们也要显示它背后的人,显示它和人的关系。”地理知识教学是为学生的品德养成服务的,我们要运用“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的教学策略营造真实、灵动、丰盈的品德课堂,以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学品德家乡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好学者贤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品德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