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机制分析及早期手术效果

2017-10-28 18:15冯士军张看阳赵志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9期
关键词:发病机制儿童

冯士军+张看阳+赵志军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病机制以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35例颅骨生长性骨折患儿,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患儿的颅骨修补手术治疗效果, 并总结其发病机制。结果 本组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治疗后均无皮瓣坏死、感染以及脑脊液漏等情况发生, 通过对患儿进行随访1年, 钛网均固定良好, 无移位或松动等情况, 头颅生长无畸形。结论 颅骨生长性骨折在婴幼儿中具有较高发病率, 婴幼儿颅脑快速发育和硬脑膜外伤导致的颅骨向外扩张力, 是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重要发病机制, 经颅骨修补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 颅骨生长性骨折;发病机制;手术效果;儿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9.036

外伤后颅骨线性骨折由于骨折不愈合造成的颅骨缺损是导致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主要原因, 颅骨生长性骨折会给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影响。对于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一致结论, 因此, 本文选取了35例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颅骨生长性骨折患儿, 对其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以提高临床对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认识和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选取病例35例, 均为2014年6月~

2016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颅骨生长性骨折患儿, 所有患儿均经检查确诊为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其中男24例, 女11例;患儿年龄4个月~2岁, 平均年龄(1.1±0.3)岁。受伤原因:坠落伤20例, 车祸伤15例。骨折部位:顶骨13例, 额骨12例, 枕骨10例。头颅三维CT检查显示所有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缺损, 骨折开裂宽度平均(1.9±0.5)cm, CT显示脑挫伤脑软化19例, 骨折下方脑膨出16例。

1. 2 治疗方法 对本研究所选患儿均给予颅骨修补手术治疗, 以颅骨缺损部位为中心, 行“U”形皮瓣切口, 从紧密粘连的硬脑膜上分离皮瓣, 使颅骨缺损边缘能够充分显露出来, 对畸形突起的边缘骨进行咬除, 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硬脑膜造成损害, 减少脑脊液漏、硬脑膜破裂等情况发生, 并用钛网覆盖骨缺损区域, 使用钛钉进行固定, 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治疗后均无皮瓣坏死、感染以及脑脊液漏等情况发生, 通过对患儿进行随访1年, 钛网均固定良好, 无移位或松动等情况, 头颅生长无畸形。

3 讨论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作为一种颅脑外伤后并发症, 在临床较为少见, 其发病率在0.05%~0.06%, 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群体中[1]。外伤是导致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直接原因, 颅顶部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 额部以及枕部等部位损伤也会导致该疾病发生。本研究所选35例患儿中, 均为外伤所致, 其损伤部位主要为顶骨、额骨以及枕骨, 说明这些部位损伤与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具有较大关系。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临床主要表现为颅脑外伤后颅盖部软组织包块进行性增大, 出现偏瘫、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患儿还有可能伴有脑膜炎以及眼部症状等, 给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影响。因此, 对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病机制以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探讨,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对于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病机制有较多解释, 不同研究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大部分研究学者认为,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生与颅内压增高、硬脑膜撕裂以及骨折线缺血等导致骨生长迟缓有关[2]。作者认为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生与婴幼儿颅脑发育生理特点具有较大关系, 脑组织的生长会使得儿童头颅不断扩大, 对颅骨产生一种向外的扩张力, 随着各颅缝的不断扩大, 头颅会匀称地扩大生长, 这个生长过程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过程。在出生后的前两年, 婴幼儿的脑组织处于快速发育时期, 头围增长非常迅速, 对颅骨始终具有一个较为强大的向外的张力, 一旦颅骨出现线性骨折的情况, 骨折线在脑组织的作用力下, 会在短时间内扩大, 从而出现生长性骨折。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 脑组织发育也更加完善, 脑组织对颅骨的扩张力也会不断减小, 所以年龄越大发生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几率也会下降, 这也是该疾病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婴幼儿的主要原因。另外, 硬脑膜损伤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是其主要病理基础, 其他因素如脑搏动、颅内压增高、骨折线缺血、蛛网膜疝形成等都对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生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典型性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临床诊断并不困难, 但是要早期诊断该疾病并不容易,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主要表现为颅骨缺损和头皮囊性肿块, 由于该类患儿通常都具有头外伤病史, 对于伴有头皮血肿的患儿, 临床很容易将膨出的脑组织误诊为头皮血肿, 延误治疗[3-6]。所以颅骨线性骨折婴幼儿在外伤后2个月内应定期复查, 检查是否存在生长性骨折。对于存在异常情况的患儿, 应及时进行头颅三维CT检查, 了解患儿颅骨骨折的宽度、位置以及颅骨缺损情况, 准确判断其病情。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诊断中, CT检查具有X线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CT不仅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患儿的颅骨缺损范围、骨折线宽度, 而且能够将突出物的内容清晰显示出来, 能够为临床诊断分型提供重要依据。因此, 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诊断中, 应充分发挥头颅三维CT检查的优势, 提高临床诊治效率[7-9]。

手术是临床治疗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主要方法, 硬脑膜修补是当前研究学者普遍认可的治疗方法, 在无硬脑膜破损和脑脊液漏的情况下, 手术过程中无需扩大创面, 实施硬脑膜修补, 但是由于硬脑膜和头皮粘连较为紧密, 在手术剥离头皮时, 操作应尽量轻柔, 尽可能避免硬脑膜人为撕裂[10]。

高分子材料(钛网)或自体骨骼是颅骨缺损修补的常用修补材料, 由于自体材料具有较高的感染发生率, 因而目前大部分医生和学者提倡采用钛网修补颅骨缺损[3]。本研究对35例患儿均采用钛网实施颅骨缺损修补, 研究结果发现, 本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无头颅畸形生长, 证实了该治疗方法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可尝试在临床加强应用。有研究报道,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最佳修补年龄为4~5岁, 在儿童颅骨尚未发育成熟的条件下, 颅骨在受到外界束缚时仍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 能够适应正常的颅骨形态生长[4]。作者认为可适当将最小修补年龄放宽至2~3岁, 婴幼儿在2岁时颅骨已经发育到一定厚度, 能够满足钛钉固定要求, 且2岁婴幼儿运动能力和风险意识较差, 很容易出现意外跌倒等情况, 颅脑外伤风险大, 该年龄段婴幼儿的颅骨生长性骨折发生率较高, 所以有必要将最小修补年龄降低至2~3岁, 尽可能减轻颅骨生长性骨折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之, 颅脑快速发育以及硬脑膜外伤等所致颅骨向外扩张力, 是导致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缺损颅骨进行修补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痛苦, 提高治疗效果, 保障患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安强.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2):435-436.

[2] 李翔.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分析. 医学信息, 2015(42):319-320.

[3] 丁振刚. 颅骨生长性骨折发病机制和治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3):213-214.

[4] 何俊平, 王刚, 高喆, 等. 24例婴幼儿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早期诊治.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3, 12(6):468-470.

[5] 鲍南, 徐织, 杨波, 等.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机制再探讨及早期手术.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10):998-1000.

[6] 是德海, 杨志宏, 楊枫.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与临床分析. 当代医学, 2012(31):87-88.

[7] 曾义军, 陈兢, 张恒, 等.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华西医学, 2009(4):814-816.

[8] 郑运松, 牛锐.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影像表现分析. 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11):1651-1652.

[9] 孙骇浪, 赵凤毛, 冀园琦. 婴幼儿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4, 30(12):1258-1261.

[10] 朱泳鹏, 张建, 林涛, 等.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6(6):667-669.

[收稿日期:2017-06-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病机制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肝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痛风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