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钢板弹性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

2017-10-28 23:07叶华明汪根和童鹭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9期

叶华明+汪根和+童鹭华

【摘要】 目的 探讨T型钢板弹性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方法 5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 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内固定选择重建钢板结合T型钢板弹性固定, 观察其效果。结果 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 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及血管损伤, 螺钉均未打入髋关节。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24个月, 按Matta改良分级系统评价:优3例, 良2例。结论 T型钢板弹性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符合髋臼结构的力学原理, 固定牢靠, 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减少致残率, 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内固定方式。

【关键词】 髋臼骨折;重建钢板;弹性固定;T型钢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9.042

髋臼骨折一般均为高能量暴力损伤所致, 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发展,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髋臼骨折以后壁骨折多见, 其占全部髋臼骨折发病率的25%~33%[1]。髋臼后壁骨折造成股骨头与髋臼关系不吻合, 极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因此手术治疗, 有效恢复髋关节头、臼并牢固固定是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2]。然而髋臼后壁的解剖厚度很薄, 所以内固定难以固定而螺钉容易打入关节。作者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在本院骨科收治的5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 内固定选择T型钢板结合重建钢板, 术后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2016年收治髋臼后壁骨折患者5例, 男3例, 女2例;年龄32~55岁, 平均年龄36岁;左髋3例, 右髋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4例, 高处坠落伤1例;合并伤:创伤性休克2例, 腰椎骨折1例, 跟骨骨折1例, 股骨头后脱位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0 d。

1. 2 术前准备 3例合并股骨头后脱位的患者手法复位后均行胫骨结节骨牵引术;1例患者入院后即行胫骨结节牵引, 牵引重量4~8 kg, 术前均行骨盘平片, 髋关节CT平扫+三维重建, 术前备血4个单位。

1. 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加 T型钢板弹性固定治疗, 具体如下。采用全身麻醉, 患者仰卧位, 术区常规消毒铺巾, 手术入路选择后方的Kocher-Langenbeck入路, 为显露充分, 切断外旋肌群并连同坐骨神经一起牵开保护, 显露清楚髋臼后壁骨折块, 术中尽量保留骨折块上的软组织, 直视下复位。选择T型钢板, 根据髋臼复位情况折弯, 安放在骨折块上, 打孔旋入1~2枚螺钉, 当骨折块获得初始稳定后再选用重建钢板横跨在T型钢板上, 方法如上述。被动活动髋关节, 检测评估骨折固定的坚强程度。C臂机透视满意后, 沖洗伤口, 放置负压引流球, 逐层缝合伤口。

1. 4 术后处理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负压引流球放置24~48 h, 皮肤牵引2周, 2周后行患肢主、被动功能锻炼, 8周视X线情况逐渐下地负重行走, 14周后逐渐完全负重行走。

2 结果

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 术后未出现神经及血管损伤, 螺钉均未打入髋关节。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24个月, 按Matta改良分级系统评价:优3例, 良2例。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 骨化性肌炎1例。患者术后DR片, 见图1。

3 讨论

髋臼为髂骨、坐骨和耻骨共同形成的半球形杯状陷凹, 与股骨头一起组成髋臼关节, 髋臼后壁是负重区[3]。髋臼骨折以后壁骨折多见, 其占全部髋臼骨折发病率的25%~33%[1]。孙玉强等[4]曾报道髋臼后壁骨折患者89例, 其中合并髋关节脱位者高达62例, 脱位比率为69.7%, 从而证实了髋臼后壁对髋关节后方起重要的稳定作用, 本组病例中也发现合并股骨头脱位者3例, 印证了此观点。后壁骨折在髋臼骨折中发生率高, 其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关节功能障碍[5-8]。髋臼后壁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 治疗原则是解剖复位, 早期功能锻炼。近年来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已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9]。

髋臼后壁骨折通常为粉碎性骨折, 骨折块通常较薄、较小, 不容易上螺钉, 易进入关节, 且在螺钉拧入过程中易使骨片崩裂。为研究不使用螺钉通过骨折块, 而使骨折块稳定, 本研究中患者均使用 T型小钢板, 通过塑形使髋臼后壁骨折块获得一定的压力, 弹性固定骨折块, 然后使用重建钢板横跨其上, 使髋臼后壁固定牢靠。该技术巧妙的利用了髋臼结构的力学原理[5]。严军等[10]通过生物力学实验也证实了重建钢板的基础上加用小钢板固定强度最大。

本院采用重建钢板结合 T型钢板弹性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有以下体会:①T型钢板远端面积较大, 能够使骨块得到比较好的初始稳定性。② T型钢板易塑性, 重建钢板横跨其上敷贴性好。③重建钢板两端螺钉孔打孔时使用与钻头直径相同的克氏针打孔, 否则因软组织的因素易断钻头。

综上所述, T型钢板弹性固定能够使复位后后壁骨折块得到较稳定弹性固定, 重建钢板横跨其上, 这种内固定方式符合髋臼结构的力学原理, 固定可靠, 治疗效果好, 是值得的广泛应用的内固定方法。但T型钢板的运用尚缺乏生物力学研究, 望后来者进一步研究, 为T型钢板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胥少门, 葛宝丰, 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665-675.

[2] 衣英豪, 王汝武, 王相如, 等. 髋关节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 山东医药, 2006, 52(18):67-69.

[3] 尹俊, 杨双石, 曹海泉, 等. 微型接骨板系统治疗髋臼后壁骨折.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 29(6):16-17.

[4] 孙玉强, 鲍琨, 唐明杰, 等. 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分手术治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7, 9(3):205-209.

[5] 罗杰多, 邓思然, 罗特花, 等. 骨盆重建钢板结合分叉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分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 29(6):576-577.

[6] 潘昌武, 刘曦明, 蔡贤华, 等. 微型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坐位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5, 23(2):160-164.

[7] 张昊, 胡亚威, 陈少初, 等. 60例复杂髋臼后壁骨折的诊治.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2):211-214.

[8] 黎立荣. 髋臼横行或横行加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分析.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5.

[9] 陈世强, 姚理阳, 宋世锋, 等. 髋臼后壁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分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18(14):1224-1226.

[10] 严军, 郑祖根, 董启榕, 等. 分叉钢板置入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12(17):

3229-3232.

[收稿日期:2017-08-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