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导学案的小学作文教学

2017-10-29 09:59卢丽玲
关键词:例文范文学案

卢丽玲

【摘 要】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合适的作文导学案,在导学案的支持下,做好课前导学,帮助学生拓宽写作思路;通过课堂导学,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写作知识体系;利用评价清单,提高学生修改能力。以此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导学案 小学作文教学 效率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无序、低效等问题,我校语文科组就此展开了研究,申报的课题《小学作文导学案编写与运用的研究》获得广州市立项。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已经初步完成了作文导学案的编写,并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将结合作文教学中的做法,谈谈如何在导学案的支持下有效地开展作文教学。

一、做好课前导学,帮助学生拓宽写作思路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老师们都比较重视写作中的指导,而忽略了写作前的指导,其实习作前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写作时,学生才知道要写作的内容,就会比较被动,不知道要写些什么内容。由于缺乏写作素材,教师读了什么例文,学生就会去模仿,造成学生的题材都有相似的感觉。因此,写作前也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我们课题组设计的作文导学案的第一部分是“课前导学”,这部分主要是设置一些习作前的准备任务,指导学生从哪些角度准备写作素材。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素材,我们的学案在设计时注意了引导学生在个人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方面去思考、选材。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是《童年的趣事》。童年发生的事情是非常多的,但一下子要学生写出来,学生会出现“选择障碍症”,不知从何写起。于是,我们就设计以填写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拓展写作的思路。该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从事情发生的地点,如家庭、社会、学校、幼儿园等去思考、回忆,也可以从事情的内容类别,如游戏、恶作剧、傻事等去进行思考,而游戏可以扩展到捉迷藏、丢沙包等,恶作剧、傻事等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学生填写完毕后进行筛选,从中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有话可写的、紧扣“趣”字的素材。

上述过程既可以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让学生有了习作的材料,有效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课题组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验证了做好课前的导学指导,对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习作素材起到很大的作用。就拿《童年趣事》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没运用学案教学时,很多学生的习作题材基本上集中在钓鱼、老鹰捉小鸡等事情上。运用导学案之后,学生选材的视角拓宽到不同的地方,有些写发生在家庭的笑话,如因偷吃东西、误吃东西而闹出笑话,或者写发生在家里的恶作剧,如学大人剃胡子、剃眉毛等;有些写发生在幼儿园或小学的趣事,如跟同学玩捉迷藏等游戏,或者跟着老师出外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时发生的趣事,如分不清野菜和蔬菜,误将蔬菜当野菜拔掉,或者把牛误当作马等等;还有一些写跟父母去游玩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如在海滩上挖“城堡”,在沙滩找螃蟹等。课前的导学,给学生的写作打开了更多的窗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并根据自己的体验描述生活,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更多的素材,导学案应该至少提前一两天发到学生手中,有的甚至可以在刚开始该单元教学时就发下去。发下去后要讲清楚要求,必要时还要给出一些如图片、视频、例子等之类的提示,让学生找到选材的方向。但注意给的提示不要太多,尽量只从选材方向上引导,不要限定写哪些的事情,否则“导”就成了“堵”,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上习作指导前,教师还应批改课前导学案,通过批改初步了解学生的习作素材准备情况和素材的内容,以便在教学时以学定教,有侧重地进行点拨、指导。

二、做好课堂导学,引导学生构建写作知识体系

我们设计的导学案第二部分是“课堂导学”。在习作课上,教师要对“课前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表扬完成得认真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讨论有哪些素材是有创意的,能紧扣习作重点的。接下来,就是要结合导学案中的范文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導学案中要选取能够紧扣习作重点的例文,在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析例文是如何突出习作目标的。例如《童年趣事》的课堂导学案中可以选取最能突出“趣”字的例文片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趣“在哪里?是怎样把这种“趣”写出来的?(如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等)。通过对范文的分析,学生进一步明确“趣”的含义,也明白写“趣”需要从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中刻画出来。

教学到了上面这个环节,教师们可能认为习作指导已经大功告成,学生写作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其实到了这步,只是完成了例文的解构,也就说完成了对例文的分析,学生知道范文是怎么写的,但自己的文章该怎样去写呢?这是一个容易被老师们忽略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习作质量的高低。因此在完成对范文的分析之后,接下来应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建构,即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怎样去写好已经准备好的习作素材。这时候,教师应该结合范文,采用问题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我为什么要写这件事?我的这件事有趣在什么地方?我觉得采用怎样的描写方法才能写出其中的乐趣?”这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完成重构“为什么写”,建构“怎样写”的过程。学生由分析范文,认识写作方法、技巧,到运用方法、技巧进行写作,实现了习作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当学生再次遇到类似的习作题目时,也懂得运用习得的方法进行习作了,不至于改换一下作文题目就无从下手。

在这环节中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对范文的分析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虽然例文的特点可能会有许多,但在分析时不要贪多求全,要抓住最能突出训练目标的特点进行分析。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分析,什么都想学,结果是什么都学不好,这可能也是我们现在作文质量老是提不上去的一个原因。如果每节的习作指导课都有一个训练重点,把这个训练重点作为专题,抓好、抓实、抓细每个专题的教学,做到“一课必有一得”,累积起来,就能逐步帮助学生构建起作文知识体系,习作水平就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利用评价清单,提高学生修改能力

好的文章需要不断修改、润色,因此,要培养学生修改的意识,教会学生修改的方法。我们的导学案第三部分是“习作评价清单”,清单中列举了每次习作的评价标准,如《童年趣事》的主要评价标准有:1.是否有一件完整的事情;2.是否写出“趣意”(觉得好笑的);3.是否采用合适的描写方法把事情写生动。评价的方式有自评和互评两部分组成。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时,首先要指导学生对照评价清单,逐项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评价,接着以小组的形式,对照评价清单进行评价,提出评价的意见和修改意见,最后学生根据评价意见进行修改。由于评价的标准明确,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文章都比较容易作出评价。不过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评价容易,修改起来却比较困难。这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示范,教会他们修改的一些方法。具体方法可以这样:出示学生的现场习作,对照评价清单,将文章写得好和写得不好的地方标注出来,师生共同分析优点在何处,指出存在问题在哪里。接下来,教师对其中写得不够好的一两处地方进行修改示范,边修改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采用什么方法把“趣”意写出来。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对其它写得不够有趣的地方进行修改,最后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文章。采用提供修改范例的方式,降低了修改的难度,让学生获得修改的方法,快速提升文章的质量。长此训练,学生的评价、修改作文的水平也定能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作文导学案犹如一根扶手棍,在学生需要得到帮助之处助他们一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在导学案的支持下的作文教学是有序、有效的。

项目名称: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Twelfth Five Year Plan”)《小学作文导学案的编写与运用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1201563380)

【参考文献】

张业成,林莉.解构是为了更好地建构.小学语文教学,2016(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例文范文学案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春色几许(简谱)
“比例尺(一)”导学案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学滑板的启示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