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陈云有关青年学习历史的论述

2017-10-30 07:39于英丽
世纪桥 2017年9期
关键词:陈云青年启示

于英丽

【摘 要】陈云在建国后,为了教育青年学习历史为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打基础,教育青年学习历史常抓不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提高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提出没有历史知识看不懂《毛泽东选集》,青年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学习历史要现在、以后、一直抓下去有关青年学习历史的论述。重温陈云有关青年学习历史的论述,对于今天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侵蚀,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陈云;青年;学习历史;启示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9-0055-04

陈云在建国前的延安时期曾经有过担任三年的中央青委书记的经历,建国后虽然不再主持或分管党的青年工作,但他始终关注青年工作,关注青年的成长,对青年学习历史进行过重要论述。他指出,没有历史知识看不懂《毛泽东选集》,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学习历史要现在、以后、一直抓下去的有关青年学习历史的论述,旨在教育青年学习历史为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打基础,教育青年学习历史要常抓不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提高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重温陈云有关青年学习历史的论述,对于今天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侵蚀,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没有历史知识看不懂《毛泽东选集》

重视历史的学习,珍视历史的教育功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未来和希望。我党历届主要领导人对于青年学习历史都作出过重要指示、决定和论述。陈云继承了我党重视青年学习历史,用历史教育青年的传统。1970年12月,陈云在回复在北京怀柔县中学任教的女儿陈伟华的来信中说:“哲学是马列主义中的根本,是观察问题的观点(唯物论),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辩证法),随时随处都用得到。四卷《毛泽东选集》都贯彻着唯物辩证法。但是学习马列主义,增加革命知识,不能单看几篇哲学著作,还要从其它方面学习 。”[1](P.179) 信中提出五点指导伟华学习的要求,其中要求她“学习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全国解放),没有历史知识,连《毛泽东选集》也看不懂”[1](P.179) ,要求她“学习世界革命史”[1](P.179)。

陈云的有关没有历史知识看不懂《毛泽东选集》的论述,目的不仅仅是教育子女,也是在教育所有的青年人,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为读懂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更重要的是理解、掌握、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打基础。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是陈云加强青年工作的重要举措。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理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但前提是首先要能够读懂马克思主义理论,读懂是理解、掌握、运用的前提。马克思、恩格斯两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许多基本观点都是通过对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考察得出的。毛泽东在《毛泽东选集》等大量的理论著作中,经常大量地引用中国的历史典籍、历史人物、著名战例、历史成语等来阐明理论,教育人们。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中包含着的历史,就会读不懂马列主义的词句,理解、掌握、运用也就无从谈起。陈云的有关青年学习历史的这一论述,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视角,强调了学习历史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础地位,唤起了青年人对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视,为青年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指明了一条学习的路径,提供了一把入门的钥匙。

二、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学习历史要现在、以后、一直抓下去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在党和人民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主要围绕着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问题,党内外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倾向和思潮:坚持“两个凡是”,神话毛泽东,教条化毛泽东思想的倾向;借口清算毛泽东晚年错误,攻击、贬损毛泽东,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否定32年新中国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方向,煽动无政府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思潮;以诋毁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为主要表现的“非毛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这些错误的倾向和思潮对当时的青年人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产生了对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模糊认识甚至质疑,更有甚者在北京“西单民主墙”上的大字报上张贴了抨击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攻击中共领导人的内容。造成青年人易受错误思潮影响的原因有很多,与青年人处在世界观形成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关,更与青年人不了解历史、不懂得运用马克思主義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看待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代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建国前历史的体验,受到了“四人帮”横行肆虐的影响,“‘四人帮用主观唯心主义来对抗辩证唯物主义,其流毒之广,危害之大,是我们党历史上所罕见的”[1](P.240),受到了“十年内乱的消极后果和历史遗留的种种因素”[2](P.40)的影响,“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看‘文化大革命那一段多一些,而没有看到整个历史;看了十年,而没有看到整个59年的历史,没有看到毛泽东同志的整个贡献”[3](P.695),不懂得“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4](P.299),只有把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放在党和国家整个历史过程中去考察,历史、全面、辩证地分析,才能准确理解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才能正确理解建国以后的历史。endprint

陈云敏锐地洞察到粉碎“四人帮”后围绕着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问题上出现的错误倾向和思潮,清醒地认识到错误倾向和思潮对青年人带来危害的后果和原因。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不仅仅是个历史问题,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的重大政治问题。青年关乎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青年如何看待历史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和前途至关重要。教育青年人重视历史学习,引导青年人正确认识历史问题,成为陈云在决议起草过程中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1981年3月,陈云对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稿提出了关键的修改建议,建议“《决议》要按照小平同志的意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要达到这个目的,使大家通过阅读《决议》很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就需要写上党成立六十年以来毛泽东同志的贡献,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因此,建议增加回顾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段落。有了党的整个历史,解放前解放后的历史,把毛泽东同志在六十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那么,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贡献就会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说毛泽东同志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说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取得了胜利,就更能说服人了”[5](P.255-266)。陈云在起草《决议》稿中还提出建议,要“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 [5][(P.257),“也要学点历史。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件事情现在要抓,以后也要抓,要一直抓下去” [5][(P.257)。

陈云的有关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学习历史要现在、以后、一直抓下去的论述,其目的在于教育青年人,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特别是了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学习历史要常抓不懈,不仅在于读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的全过程中考察,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提高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陈云的有关青年学习历史的这一论述,对于帮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青年认识自身迷茫、混乱、动摇问题出现的原因,明晰学习历史的目的,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的立场,明确今后前行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陈云有关青年学习历史论述的启示

陈云有关青年学习历史的论述,强调学习历史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础地位,强调学习历史常抓不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提高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对于今天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开展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侵蚀,实现该课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学习历史,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现该课教学知识目标的基础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课程性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但兼具历史课的特点,是用历史事实去阐明近现代中国基本问题和相关的理论观点,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的重要平台。《纲要》课的教学目标是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组成。通过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以及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改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即知识目标;在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之上,使学生深刻领会”四个选擇 ”,即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即能力目标;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即情感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实现该课教学目标的基础。没有了解中国近现代国史、国情知识目标的基础,无中国近现代历史事实的阐明,就无法懂得《纲要》课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观点,提高能力目标和激发情感目标的实现也将无从着陆。所以实现《纲要》课教学目标必须要打牢知识目标这一基础。

如何打牢《纲要》课知识目标这一基础?陈云强调学习历史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础地位的论述,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该课的性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但兼具历史课的特点,要求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纲要》课、实现该课教学知识目标,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青年大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需探寻多种渠道。一是教育青年大学生重视历史知识的自学。陈云主张“学习不是一朝一夕,要长期下苦功夫。主要不是进学校,而是靠自修”[6](P.191)。陈云自幼家境贫穷,高小毕业不得不辍学,他是通过民间的说唱艺术等形式学习历史,利用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接触历史资料的机会学习历史,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更是抓紧一切机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包括历史在内的文化知识。陈云自学的主张和自学历史的经历告诉我们,历史知识不是只有通过课堂教师的传授才能获取,更多地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的自学获取。青年大学生早在中学时代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就系统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史,但由于历史课不是主课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为应付全国统考和高考而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等原因,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大学开设的《纲要》课,由于课时少、内容多、时间跨度大、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不可能、也不容许在课堂上向中学那样面面俱到讲授历史知识。无扎实的历史知识的基础,无法开展《纲要》课教学,无法实现《纲要》课的知识目标。所以教师在《纲要》课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利用课下自学获取历史知识。教师要针对学生喜欢从网络、微信、解密等渠道获取碎片化知识的自学方式,引导学生从自学教材、阅读历史经典著作、自行前往参观历史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种渠道获取系统的、真实的历史知识。二是教师在讲授《纲要》课的教学内容上,既要呈现给学生完整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进程、历史线索,又要围绕教学目标确立讲授的历史知识的重点内容。一方面,教师要纠正目前《纲要》课教学中普遍出现的一种现象,即以内容多、课时少、避免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重复为由,将《纲要》课内容只讲到新中国成立,或只讲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只教“半本书”,忽视对社会主义部分历史教学,其结果使学生难以理解中国为何选择了社会主义,为何选择了改革开放,为历史虚无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造成了可乘之机,使学生难以辨别、反驳历史虚无主义。教师在讲授《纲要》课教学内容时,要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线索完整地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厘清历史发展脉络,有助于学生对“四个选择”历史必然性完整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在讲授《纲要》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重点是深刻认识“四个选择”,在向学生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面貌和基本历史线索的基础上,在开展专题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展开讲授与达到深刻理解“四个选择”有关的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是教师在讲授《纲要》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史兴趣。针对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学过历史,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 ,教师在《纲要》课堂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学史兴趣作为重要的环节来抓,围绕教学目标,可采取每次课专题讲授前的5分钟开展学生“历史上的今天”的演讲、组织学生参观本课程实践教学基地、观看历史资料片、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重温历史的主题演讲活动、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endprint

(二)学习历史,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侵蚀,实现《纲要》课教学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关键

学习《纲要》课,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历史知识,实现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是实现《纲要》课教学目标的关键。然而在实现《纲要》课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上,遭到了来自历史虚无主义的严峻挑战。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于19 世纪开始传入我国,20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泛起蔓延。历史虚无主义以“反思历史”“理性思考”“重新评价”等为名,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指导,以“碎片化”、胡编、滥造、“恶搞”历史为手段,以质疑、否定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选择和发展道路,歪曲、否定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特别是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为主要表现,以否定共产党领导、搞乱社会主义国家人心、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为主要目的,对高校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了高校部分青年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人物与事件不能正确看待,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产生信仰危机,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自信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在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历史问题上,一些学生受“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等历史虚无主义主张的影响,认为西方的侵略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侵略有功论有一定的道理。又如在如何看待国共两党在抗战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历史问题上,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共产党游而不击”等主张的影响,片面夸大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的战绩,贬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历史功绩,否认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认为蒋介石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再如在如何看待“四个选择”的历史问题上,有的学生不认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认为是少数人的意志决定,是历史的偶然所致,等等。

青年大学生是我们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引导青年大学生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和危害,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清除《纲要》课教学目标实现中的障碍。如何消除当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纲要》课教学目标?改革开放初期,陈云针对各种思潮激荡,包括“非毛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人带来的消极影响,强调学习历史,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的全过程中考察,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提高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对于我们今天清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实现《纲要》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7]的命题,“坚持正确历史观”,“让历史说话,“用事实发言”[8]等一系列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指示精神,为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精神武器。

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纲要》课教学目标对立,在《纲要》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实际,历史地、全面地考察和分析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使学生深刻领会为什么在各种思潮的激荡碰撞与比较中,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是源于任何个人、团体或政党的好恶,而是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审慎、理性的选择,是近代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和时代变化的需要;深刻领会在探索国家的出路上,为什么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地主阶级的改革、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等救国方案都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只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深刻领会为何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弱到强,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取得领导地位,这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总之,通过历史事实的讲授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考察分析中国近现代历史,使学生坚信“四个选择”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 ,从而起到有力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言论,有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大学生的侵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導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纲要课教学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习近平同志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9]重温陈云有关青年学习历史的论述,对于今天在高校《纲要》课中贯彻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有关学习历史的重要指示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精神,实现《纲要》课教学目标,培养肩负起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合格接班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年谱(下卷)[M].北京:中 央文献出版社,2015.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 一九九七)(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4.

[5]陈云.陈云文选(一九五六——一九八五年)[M].北 京:人民出版社,1986.

[6]陈云.陈云文选(一九二六——一九四九年)[M].北 京:人民出版社,1986.

[7]张威.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胡锦涛会见与 会代表[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0-07/21/c_12358538_4.htm,2010-07-21.

[8]杨帆.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 习时强调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深入开展中国 人民抗日战争研究[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video/2015-07/31/c_128081181.htm,2015-07-31.

[9]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 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 2013-06-27.

[责任编辑:秦 超]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云青年启示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My plan for new term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陈云令人起敬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