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7-10-30 09:11蒋春芳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过程

蒋春芳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学习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是写作的前提。由此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满堂灌”的情况,教师一直在说、在读、在讲,而学生则一直在记、在写、在背。这样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朗读、概括能力和对词汇的掌握水平也不能得到提高。本文旨在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给出几点建议。

一、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着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正式开始,让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课程标准》对此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阅读要求中也特别突出这样的要求,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对这些课程目标的表述,至少可以作如下的理解。首先,这样的表述意味着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在拓展的同时也是学生获得快乐的时候。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孩子可以在想象世界中获得。阅读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提供了挥洒自由与快乐的场合与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开始上学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按部就班跟随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与理解,照搬别人的东西,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也由此快速地发展。其次,这样的要求也隐含了这样的内容,即教师和教材应该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条件。这就要求学生所阅读的材料和呈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地与人分享。如果学生面对教材,无动于衷,毫无兴趣,没有喜欢阅读的动力,也就不可能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读,并且要多读。如果学生还没有去读,而是教师牵着学生,直接进行讲授,让学生死记硬背结论,久而久之,学生便索然无味。应该让学生去读,同时要让学生读完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乐趣,每位学生获得的乐趣可能不同,带有个性化的色彩,不同乐趣的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乐趣,也可能激发和产生更多的乐趣。因此,在开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时候,学生阅读乐趣比对于阅读材料认识的最后结论可能更重要,只要学生喜欢阅读,其他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阅读乐趣的获得应该成为评价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二、展开对话,丰富阅读实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阅读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潜心会文,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呢?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话的基础,对话过程的本质是不同主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声音共同参与的精神历程。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睿智、激励的话语,灵活的教法,都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与仿效。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乐读乐说,才能产生对话的意识与渴望。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熱情。

三、开拓资源,保证阅读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五彩斑斓的乡土文化是我们鲜活的语文阅读教学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后,要找准切入点,顺势引入到对乡土教材的学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资源,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弘扬了乡土文化。优秀的语文老师,就在于他能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引向课外那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使学生能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知识、长才干。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首先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其次,国家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农村小学应建起图书室,班级可成立图书角。有了图书室或图书角,还要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最后,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起于思,思源于读,小学阶段,正是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用大课程观,整合课程资源,综合设计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寻求学科间的有机渗透,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喜爱,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接纳,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内容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拓展性阅读和指导学生朗读中掌握阅读能力和技巧,这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艺术学校)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语文过程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