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诗词的三种技巧

2017-10-31 01:33罗小军
课外语文·中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标题诗词文章

罗小军

在2017年的众多高考作文题中,全国Ⅱ卷无疑是一个热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六个古诗句在命题中的出现,不仅激起了国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引发了广大师生对古诗词运用技巧的思考与探究。细细品读那些散发着文化氣息的高考满分佳作,或经诗词引出故事,或借诗词抒发情感,或用诗词展开议论,手法变化多样,语言文采斐然;有的以一句诗为文眼,有的用一首诗贯穿全文,有的让多句诗词相互照应,结构精巧别致,形式新意迭出。引用诗词美化文章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三种技巧堪称2017年考场上的突出亮点。

一、直接引用,语言文采斐然。直接引用诗词,往往能收到文采飞扬的效果。可以借诗写人:如写母亲,不妨引用“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赞美老师,则可以引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借诗写景,如行走江南,你可以引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涉足塞北,则可以引用“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还可以借诗说理,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都是极富哲理的佳句。这些诗词单句引用,犹如画龙点睛,可令文章顿然生辉;也可以用排比句穿起,展示自我非凡的才情。值得重视的是,唯有将诗词与情节水乳交融,将诗人与自我情感相接,才会诗文合璧,美丽动人。2017年高考佳作《书香满径》一文里便出现了这样的片断:

阅读似茗,需细细品味,需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闲情;需在金风袅袅的清晨想起那“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婉约;需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放。深阅读,是一种更贴近心灵的阅读。手里捧着书,在幽幽荷香中,温一壶月光下酒,在字里行间聆听,来自远古的清音。

显然,这位作者并没有满足于描写自己手捧书卷的画面,没有满足置身荷塘月色与丹桂飘香的情景,而是让这独特的环境与诗词默然相逢,不仅按命题要求自然引入了相关诗句,还将书中的那份闲情逸致、婉约凄楚以及大气豪放,展示得淋漓尽致而又美不胜收。

二、巧妙化用,情节诗意盎然。古典诗词,往往内涵丰富。有时一句诗词,描绘的或许就是一幅精彩画面;一首诗词,讲述的就是一段曲折人生。因此,不少聪明的考生总能巧妙化用,推陈出新。何谓“化用”呢?就是把诗词中的精华字句,与自己的语言自然融合,继而自如地穿插到文章中。如读了命题中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你自然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诗人的挂念与故乡的人物风景;读到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你又会想起满怀忧戚、凝视古都长安的形象。化用诗词,既可以看到原作的神韵,又能欣赏到全新的情调,文章浑然天成,不着痕迹,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高考佳作《早》里的这个片断,就堪称典范:

再早一点,在农村里就该看见炊烟啦。这时候太阳刚刚升起,六七点钟吧。在朝阳下,夜里攒下的露珠支撑不住,摔开万道金光;在河边,薄雾弥漫,你尽可以享用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到村里,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也是再好不过的。这时的生活,便是平静美好、无烦无忧的。

还可以早一点吧。再早那么一点点,你可以到山腰去体会“半壁见海日”,也可以去溪上的小桥,看看有多少人迹踏乱了板桥霜,还可以找一处空阔的原野,信步闲游,看太阳如何徘徊、残月如何不舍,更可以半躺在渔船,煮一壶茶,叹一声“洗尽古今人不倦”,让映着日出红胜火的江花装点你的船窗,也让你和船装点别人的梦。选择了这个时间,你便成了古时的游者,纵情山水,偃仰啸歌,你找到了自由快乐的灵魂,天地间多了一颗忘返的心。

读完这段文字,相信大家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字里行间,有陶渊明笔下的缕缕炊烟,有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流水,还有李白笔下的天姥山胜景。这点,透过“你便成了古时的游者,纵情山水,偃仰啸歌”等句子,便会一目了然。如此文字,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三、首尾点缀,结构顾盼生辉。古典诗文言简意赅,用作文题或小标题,典雅蕴藉,耀人眼目。如写作话题“角度”时,就可以用“只缘身在此山中”为题;写作话题“追求”时,就可以化用“一蓑烟雨任平生”拟出“风雨任平生”。用与内容紧密相关的诗句作为文章的小标题,更能产生结构新奇、文采夺目的效果。一篇题为“我的美丽世界”的散文,第一个小标题为“天生我材必有用”,讲述的是遭遇挫折后顿然醒悟的故事;第二个小标题为“书中自有黄金屋”,讲述的是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喜悦;最后一个小标题“腹有诗书气自华”,则是讲述知识给自己带来的成功与幸福。作者用灵动的笔墨,巧妙地穿起了从小到大,自己对语文尤其是对诗歌由“厌”到“钻”到“爱”的过程,形式很巧妙。诗词名句往往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或深刻的哲理性,将佳句引入开篇,宛如“一枝红杏出墙来”,下笔便能紧紧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结尾时用诗词点明主旨,呼应开篇,更能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之奇效。如此布局,贴切精妙,谁不喜欢?

猜你喜欢
小标题诗词文章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关注诗词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诗词之页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中学生如何自主写好作文的小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