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景观公共设施的艺术性研究

2017-10-31 04:04马晨光李俏
设计 2017年13期
关键词:公共设施艺术性景观

马晨光+李俏

摘要:21世纪,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的生活因为数字产品的推行而变得智能、便利。本文以数字化为背景,研究我国现有的景观公共设施具有的艺术性设计,并从数字化的角度分析其再设计的可能性,使其满足大众审美以及使用者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景观公共设施的不足之处,着重分析了数字化背景下应当考虑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性研究。为城市景观公共设施的艺术性设计与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数字化;景观;公共设施;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7-0024-02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计算机等数字化产物不断更新、普及,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必需品已经离不开“数字”这类词汇,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书籍、数字化学校等,“数字”已成为人类文明的新形式。以数字化为背景的新型景观公共设施也渐渐兴起于各城市间腊助数字化操控实现公共设施与人的交互,以及通过虚拟现实的表现等等,不再是传统的公共艺术,而是使其目备了更多的可能性与创造性。

公共设施是城市景观中的基本元素,英国人称它为“街道家具”,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公共设施与城市环境互融共生,大量出现在城市的各个公共区域,它的发展不单是城市发展需要,更是大众的需求,它的存在又不仅仅是供市民使用,更是作为城市中的一种特色,一个标识,亦或是—种地域文化的象征。

由于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人们对现代景观公共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其外观到功能,再到实用性、趣味性等,设计师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现代景观公共设施也渐渐有别于传统的公共设施,而数字化则成为了景观公共设施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景观公共设施的发展现状

据了解,世界上各个国家对于景观公共设施的投资差异很大,大多发达国家会注重景观公共设施的投放比例和质量,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关注度相对较小。当下,城市建设快速地向周边蔓延,公共设施的质量因过快的增速产生了种种问题,导致在城市文化生活中设施与人关系不佳。

(一)设计缺乏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

我们身边一些公共设施在设计之初,往往只专注于其实用功能的考虑,而在体现其功能的科学性同时,与地域环境特色结合的“造型”并未很好地纳入设计之中。建筑、街道、交通引导牌等是一个城市的基本元素,其造型在城市公共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的出行都离不开它们。在很多地区,这类公共造型无论美与丑,都是人们无法避开的视觉形象,是强制性视觉,没有设计感或是没有经过合理归纳的视觉形体,是严重的“视觉污染”。我们可以回忆某些城市的一些不合理的公交候车站,不仅起不到装点城市的作用,反而增添了候车过程的焦躁和反感。

公共设施的创意与视觉形象,直接反映了城市的规划和品质,景观公共设施设计重在“美观”与“实用”结合,在实用的基础上加入色彩、造型、比例关系等艺术性元素,以象征、仿生、比拟等修饰手段融入公共设施设计,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设施的使用率,还能够增添城市的人文气息,有利于城市形象品质的塑造。

(二)程式化设计、与环境的不协调

我国公共设施设计大多千篇一律,个性化设计较少,缺少对环境的尊重和地域特色的融入。试想当我们游历在繁华的街道,美丽的景区时,伴随着我们的是成千上万的“复制品”,难免会给大众造成审美的疲劳。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垃圾桶、休闲椅等设施也并不少见,好心情也可能因此打折扣。所以我们现阶段的公共设施设计中的问题之_是人文环境中的和谐性、历史感被雷同的形象和日趋的统一化所冲淡。另外,公共设施不是孤立于环境而存在的,它呈现给人的是与之周围环境相互渗透的印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所处的环境因素,如自然环境中的山体、水景、植被,人工环境中的建筑、桥梁、道路等,应做到与环境相得益彰。

(三)设计缺乏人性化的思考

景观公共设施的受众是人群,是为人民服务的设施。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应当注重的就是“以人为本”,一件设计作品要考虑“人性化”的含量,以实用、环保、安全、便利为设计标准去衡量。

与较为封闭的室内空间不同,公共空间是向所有人开放的空间,人们行为方式的差异性也会因为空间的开放而变得格外显眼。如儿童、老人、青年、残障人士等,有着不同的行为模式和对环境的需求,这个时候就势必要考虑到各类人群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因素。从德雷福斯的著作《为人的设计》一书诞生起,人机工程学就是设计行业的一个参考标准,直到设计从“为所有人”升级到“为所有行为能力的人”时,诸如“特殊人群”等也被完全纳入到产品的使用对象中来,例如残疾人通道,残疾人扶梯的出现;针对儿童的游乐场地,就会把设施的尺寸、色彩、边缘造型等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彰显对下一代的关怀。

也许是出于成本的控制或是其他不成熟的条件,我国现代的公共设施在设计时依然缺少这些考虑。可我们认为不管怎样,在现代景观公共设计中应当注重“人性”设计,为更多的使用者提供便利。

二、数字化背景下的景观公共设施

随着数字化的普及,生活用品开始走向智能化,手机、电视、电脑……足不出户,便可以知晓一切。物联网的出现,使得物与物关联,一部手机,便可以对整个室内设施实时操控;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代替了我们的手脚,原本需要亲力亲为的事情,现在只需要操作T按钮便可实现;3D打印技术的推广刷新了人类对传统制造加工业的认识。而这样的环境也会影響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习惯了被数字技术萦绕的使用者们开始渴望在户外生活中也可以体验到数字化的便利。陈旧冰冷的公共设施在使用者的周边显得缺少便利,格格不入。所以融入数字科技的景观公共设施作品开始变得重要,使用的便利性、人与设施的交流、互动的迫切性便产生于这一情境下。endprint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公交系统已经趋于智能化,通过链接到GPS卫星定位系统,再加之移动通讯技术,可以让乘客通过手机了解到公交车的运行情况,有些城市设立了智能公交站导视牌,乘客在公交站台就可以通过电子站牌上的讯息了解到最近公交车的位置以及可以到达此站台的时间。虽然现阶段在我们身边的公共空间能发现一些数字技术的影子,但在设计细节和数字化的智能普及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城市规划建设起步早,国外数字化景观公共设施相较之国内要成熟得多,例如,西班牙艺术家约姆设计的“皇冠喷泉”(如图1),就是一件将多媒体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作品,普朗萨追求的是灯光与图像变化的城市景观,加上与屏幕和感应相关联的喷水装置,大大增加了与市民的互动,成为千禧公园的一处特色景观。

再如,韩国设计师设计的“鼹鼠”捉迷藏车架(Moles Hide and Seek Bike Rack)(如图2、3)便是基于数字感应技术设计的公共设施。与常见自行车架不同的是,在不需要停车的环境中,车架会自动收缩到地下从而减少占地面积,直到自行车主有停车需求时,用脚踩在车架面板上,车架主体才会慢慢升出。有趣的是当车架藏于地下时,发光的盖子便发挥引导牌功能,显示附近的卫生间、公交站等信息。此外,这个车架的盖板是由太阳能电池和led组成,白天充电,晚上向人们提示自行车的位置。

三、公共设施的艺术性

(一)公共艺术的介入

说到公共设施的艺术性,就不得不提公共艺术,“公共”和“艺术”组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理解为有公共性质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生产酝酿的过程。公共艺术的出现最早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过民主政体改革,由多城市组成国家,“广场”这种大型的公共空间也相继出现,随之而来的便是广场上的公共建筑与供观者交流休憩的公共设施,自此,与公共艺术相结合的设施、设备开始出现在公共环境中。如北京奥体公园的休闲椅“两个人的世界”、日本街头数码喷绘的井盖等(如图4、5)。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公共艺术借助公共设施更好地发挥了公众参与的特性,实现了艺术与人的零距离;公共设施也因为有了艺术的介入,具备了功能与审美的双重属性,促使人们在体验环境的同时品味到艺术的气息。

(二)艺术性表达

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进化留下来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人们通过多种形象寄托自己的情感,如“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大卫”、“思想者”等。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设施除了要考虑材料、尺寸、人机工学等问题,还需要通过形态、材质、色彩、光线等造型要素来达成其艺术体现,又兼顾实用性,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以及美学原则,彰显一种高尚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创造(如图6)。“艺术性”的融入不仅是公共设施自我展示的手段,对于其栖身的周围环境来说,也充当了不可缺少的调节作用。经过合理艺术性归纳的设施可以填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不足,缓解建筑与环境的生硬匹配,充当风格样式衔接过程中的过渡关系等。

(三)新技术的支持

如今,数字化技术使得艺术设计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数字化背景下的景观公共设施依托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其实用性、艺术性已经成为了数字化景观公共设施的普遍属性。此外,公共设施的材料也不再单一地局限于金属、天然石材、木料,诸如塑料、树脂、聚乙烯醇等新型人工合成材料也逐步纳入其中。如荷兰的一座公共候车亭就由数码制图,辅以数字打印技术完成的公共设施作品(如图7),流畅的形体、充满亲和力的线条让候车的乘客感受到身心的舒适,鲜艳的色彩也代替了传统候车站的阴暗和乏味,为候车乘客驱赶了劳累一天的疲倦。

新材料和技术工艺直接影响公共设施的功能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新技术拓宽了公共设施设计思路和范围,左右着公共设施设计的发展方向。

结语

在现代数字多媒体的热潮中,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古板单一的公共设施,对公共设施的要求也不再仅限于基本使用功能,更注重其视觉性、交流性、艺术性,关注体验者的感官刺激,提倡便捷的操作,简单易懂的流程,让体验者体会参与其中的乐趣。从我国目前的公共设施设计状态来看,诸如交互传感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未来的景观公共设施的数字技术还有待开发,环保和廉价替代性材料有待探索,而“形式”也往往是影響一件产品是否被接纳的最直观因素,人们消费观和审美观随时代进步,决定了“艺术性”设计不仅是公众对公共设施最直接的感官触碰,也是一座城市的公共设施是否能迎合消费者的审美依据。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设施艺术性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路惊喜
公共设施区位规划及相关研究述评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