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冬官·考工记》设计伦理分疏的研究价值

2017-10-31 04:36谢玮
设计 2017年13期
关键词:价值

谢玮

摘要:《周礼·冬官·考工记》是先秦时期重要典籍《周礼》的一部分,记录百工之事、百工之法及百工之制。智者创物,循天时、守地气,求材美、树工巧,“一器而工聚”映射出设计伦理价值,本文从《周礼·冬官·考工记》设计伦理分疏的研究目的、意义及预期目标入手,分别概括总结《考工记》和设计伦理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平,就研究特色、创新点与难点进行陈述,提供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研究成果价值进行预估。

关键词:考工记、设计伦理、分疏、价值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IR: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7-0082-03

引言

《周礼冬官·考工记》作为先秦时期的典籍,是迄今中国境内最早的设计典籍,其可以作为中国传统设计理论的根基。由《考工记》麇集了传统手工艺的生产经验、以及卓绝的设计理念,通过科学的方法总结了彼时彼地的生产技艺及生产技巧,同时在生产实践中进行验证。其与当时社会环境相适,文中总结的法令条规达到较高的认识水准。本选题从设计伦理分析切入,通过分析解读《考工记》这一造物文化的设计理念,从其丰富的历史蕴藏出发,参考现代设计伦理学,结合并提出—些独创的见解,从而有益于当前的设计实践。

一、研究目的、意义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目的

探索《考工记》设计伦理,是将物的碎片和非物的碎片放置在系统设计思辨结构中,尝试完成一次还原“质”和“制”的研究。故而本研究本着如下观点:将设计还原与生产生活方式中进行价值整合,通过关照整体时代特征与物的总体思辨,遵循中国人造物活动的自然观、人际观和物用观,中国传统设计伦理就是建构此基础之上的思辨传统和价值整合,设计伦理的研究需要在一个互限的网络中展开。

本研究认为,设计有本身的要求和规定,并随着环境变化、社会结构的生成持续的完成坐标调整。设计作为一种方法论,其独立于造物,表现为造或不造、如何去造。人的活动不是以单纯形式呈现,能历数出的“物”均是与人的心理、行为联结,通过反复斟酌、观察与取舍可见,设计对象呈现“物”与“非物”的两种表达。设计伦理,以人、物、自然三者的关系作为研究主体:人与自然构成的“自然观”、人与物构成的“物用观”、人与人构成的“人际观”。以此寻找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人——物——自然”是一个相互依赖的体系,相互形成必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随之训练有素地培养出传承、超越的心态。需要强调的是,设计伦理对此过程进行整体把控,全面构架了完备体系,能在此坐标中准确定位设计状态,并做出正确描述和评价。

人在完成造物构想的同时,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思考,通过“物”与人、自然以及生活生产方式进行考量,设计赋予了“物”生命,通过功能、结构、形态、工艺的有机组织,以及把握即时社会环境下的相应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凸显各种非物质的组织规则,物本身不能暗示这种秩序,契合生活方式的设计物使人、物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达到一个平衡点,如此,才使设计伦理带有千变万化形态。我们试图探索找寻一种设计依附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找到规则或原理的同一性,以及总体把握设计对物的精神性表达和社会性表达,故而,设计与物、自然、人之间,确定与否的关系考量能否映射认识“设计”、认识“伦理”的暗示?能否挖掘它们之间存在的基本原则和规律?设计伦理本身存在且融合于《考工记》中,作为其设计原理的社会化形态,该设计思想如何贯穿设计伦理?其服务有怎样的突破?由此产生一种想法:《考工记》给予我们一个设计语境,以便于我们找寻设计的驻足与传承,对此问题的解析,将回归设计伦理行世的缘由。

总之,《考工记》作为中国传统设计伦理的研究案例,它是叙述历史、反思当下、建构未来的一种方式。

(二)研究的意义

《周礼冬官考工记》设计伦理分疏的提议,使中国传统设计伦理研究确认了自己的身份。西方话语权的强势冲击下,中国设计研究更需强化自我身份识别,在时髦理论层出不穷的今天,强调自我界定。以《考工记》为切入点对中国传统设计伦理进行分疏,是对自身传统的再关照,结合传统找寻属于自身的话语,以此完成中国传统设计自我身份与话语的探寻。

本研究意义之一尝试充实设计学科内容。中国的设计伦理学尚处于起步,对《考工记》的设计伦理探究毫无疑问会促进设计学科的发展。本研究想针对此进行阶段性的思考,其成果期待为该领域的丰富作些许贡献。研究意义之二着重设计伦理指向的探索,将对厘定、规范当今设计出现的诸多伦理问题做一些有益的思考,设计伦理所明确的核心是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性的理论思考和总结,设计是承载着创造生活方式的载体,它塑造了整个社会共同遵从的思想道德观念,故而,寻找解决设计与人、自然、资源以及人类社会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

首先,针对中国传统设计史论范围进行横向探索。对《考工记》探究目标不局限于单一将其作为设计史研究领域,更以为未来研究供给端倪。

其次,中国设计史研究的重要典籍之《考工记》,针对中国传统设计领域进行纵向剖析。本研究旨建构在宏观历史框架基础上进行分析,如此可以避免传统设计史论研究中局限于点的研究,而忽略线的延续与面的整体,从而可以从经典入手,探讨中国传统设计伦理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周礼冬官考工记》研究动态和水平

1.国内研究现状

《周礼·冬官·考工记》的研究悠长久远,作为《周礼》的补缺,古时研究集中在经学范畴。近现代对此的研究集中在考古和科技史领域。在设计学研究中,《考工记》作为设计文献的源头,一直也备受学界重视,研究历史虽不长,但成果颇丰。

《周礼冬官》篇缺失,在刘歆等人的建议下,于东汉时期将《考工记》作为《周礼》的补缺,补入《周礼冬官》篇中。汉儒对《考工记》的研究着重经文解读,通过正音读、通训诂、辨名物进行眷注,皆因其是《周礼》的一部分。《周礼》全文出现1548个名物词,而《考工记》中的名物词占到全书的22%,共344个。其名词数目繁多,详细记录了器具的名称、尺寸、功能、技术、形态等。词目在传承中含义多有流逝,如果不是有汉儒的传注,我们对《考工记》的解读将晦涩难懂。《周官注》(郑玄)是至今完整流传下来关于《考工记》传注。魏晋、隋唐针对《考工记》的研究注释方法承传汉儒,有《周官经注》(王肃)、《周礼疏》(贾公彦)、《集注周官礼》(崔灵思)等,当中以《周礼疏》(贾公彦)为最高水准。宋元明不仅延续汉儒对《考工记》的注释和研究,在视《考工记》为《周礼冬官》基础上,另辟蹊径。此时理学兴盛,技艺承传不再受人们重视,因此对《考工记》的总体研究热度下滑。在此历史背景中,《考工记》出现单行本。林夕逸的《虐斋考工记》是传世的第一本《考工记》单行本,内配插图,且做了较多重要注释,具有极高的史料地位。清代对《考工记》的研究全面超越了前朝。關注重点从注释全文本转移到针对《考工记》局部的专门性考究,注释研究主要以孙诒让的《周礼正义冬官考工记》为典型,该著作是汉以来《考工记》注疏集大成之作。此外,戴震、江永和程瑶田对《考工记》的专门性探究也意义非凡。endprint

近代,针对《考工记》研究出现更加多元化趋势,以钱玄为代表,对《周礼》全签注释,附带注释《考工记》的形式仍在继续;以闻人军、戴吾三和张道一为代表,对《考工记》单篇注释以及专题的研究更加深入。两者分别以不同角度切入《考工记》,进行图解、注释等。

现代科技手段多样化,学者获取资料愈加便捷,对《考工记》的研究多集中在考古学、科技史领域。基于《考工记》内容诠释多倾向于设计造物方式与设计思想。因而,研究关注点多朝向设计思想、设计思维方面。就设计学研究来讲,造物思想、设计文化方面的研究偏多:潘鲁生《<考工记>的造物思想》,戴吾三、高宣《<考工记>的文化内涵》,肖屏《<考工记>设计思想探析》,刘宗超《从艺术角度看<考工记>》等。而本研究将《考工记》与设计伦理学相融合进行实践应用分析。

2.国外研究现状

唐时,《考工记》作为《周礼》的一部分传延入日本,宋时入朝鲜。上野义刚著述,井口文炳订补的《考工记管论》三卷于1749年问世,现代日本对《考工记》从考古学、科技史进行研究,且成果显著。1977-1979年间出版的《周礼通译》二卷是史木田二郎译作《考工记》的成果。1851年巴黎出版的《周礼》是法国汉学家毕瓯所译,此为《考工记》译本之始。在近代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当中,有《考工记》的节译,因对于国外学者认知中国古文有一定难度,故今存的外文全译或节译尚有待校正。

以上概述了《考工记》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平,大量的注释与相关理论研究,充分证明其作为中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汇编的重要研究价值,对于设计学研究而言,探究其设计伦理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

(二)设计伦理研究动态和水平

设计即便满足了服务对象的需求,当然还要思考其设计本身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故而,设计要综合考虑与其相关的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而设计伦理正是追求社会发展过程中,设计与人的关系达到平衡、相互促进,与各影响因子共进。

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很多专家就已经提出了设计伦理这一新颖的概念,理论性地阐释了其概念、定义,形成了完整的一套理论。例如维克多.巴巴纳克的《为真实世界的设计》、奥地利的卢斯的《装饰即罪恶》等,都对设计伦理做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和理论。而马克思的“劳动的异化论”更是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去思考。

近些年来,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了设计伦理学的研究,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其中朱铭先生就对设计伦理进行体系归类,并从整体学科的角度,对其框架进行了定义。除了朱铭先生外国内也涌现出了很多专家,都从不同的视角,对设计伦理学进行了诠释。如李砚祖、张夫也、赵屹、杭间等学者,均有专著叙述其观点,引人思考,为国内设计伦理学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针对上面的论述的历史背景和当今状态,可以看出人们对设计理论的研究并不少,由此可见,此命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研究将对《周礼冬官.考工记》的设计伦理做探索性的分析,把《考工记》中体现的许多设计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如放在现代设计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分析,理出思绪,总结出其在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联系及其起到的作用。

三、研究特色、创新之处与难点

(一)研究特色

第一,中国传统设计有独特意义的秩序形式,其中包含自成体系的伦理特征。中国传统设计伦理实质上是一种考工设计形态。这种设计伦理鸠集呈现在《考工记》当中。这一观念驱动下,我们就设计伦理涉及的核心问题、体系构架进行思索并逐步开展研究。

第二,中国传统设计伦理研究是中国设计发展到一定程度,设计责任成为设计重要思考,是当今中国设计伦理体系构建的基础性环节。设计学在中国快速发展,任何理论体系的构建都是在一定基础上进行的,针对传统设计伦理的研究,势必为当今设计伦理体系的构建奠基。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尝试性的深入考察中国传统设计理论,系统研究《考工记》设计伦理问题,在挖掘古人造物设计之维度,通过设计伦理的分疏,对中国设计传承,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更好地引入、吸收,发扬光大。利用古人之智慧完善今天之设计。

本研究不是流于文字表面,而是更深层次地通过文字等表层去探究考公的态度并通过研究此书所述表达出的历史环境,探寻中国历史文件资料对于设计伦理的叙述、定义及如何传承。

(三)研究的难点

《考工记》涉及的知识领域广阔,诸多相关文献有待在广度及深度上进行研读、阐释。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辨析,在对《考工记》设计伦理开展研究时,不能局限在单一语境中,要针对相应古籍涉及到的设计伦理进行各种不同方法的比较,继而构建更广阔的空间。先秦时期的工艺专著只《考工记》一部典籍,然而这一时期正逢诸子百家各抒己见,在各学派的传世典籍中不乏对成器观念和工艺技巧的描述,如《庄子》《孟子》《墨子》等,“三礼”与这些典籍共同构成了阅读《考工记》最基本的文本环境。同时纵向关注《天工开物》等各个时期的经典古籍,构建宏观文化语境。若进一步分析《考工记》里的若干关键词,可以看到系统设计的一切节点和潜在的网络。

四、研究方法

(一)关键词检索

《考工记》的研究需要针对全文进行词语考证,通过检索相关工具书,从原文到各类注疏进行关键词分析。在此作为研究方法提出是因为此项工作对本选题有特殊意义,关键词的检索并不意味着“意思”剪切,它和单纯意义的文字训诂不同,更关注完整的上下文联系。本研究核心思想的形成:即通过若干主要概念的辨析,了解千百年来中国设计各式各法创建的基本结构和动机。

(二)调查研究

调查的价值是了解人、事与物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合适的理论,也可创造出能虚拟体验的环境,对于观点力度的提高帮助很大。

(三)比较研究

本研究主要在并列的位置上分析,保证结论有力。在并列分析过程中,相同和差异处容易得出,而且其得出的差异性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但对本文研究内容来看将各历史阶段平面同时讨论时,相同之意体现会明确许多。伦理体系复杂,本课题将通过个例分析阐释。

(四)历史研究

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的生活方式、状态不断变更,不断进步,亦不断在自行调整,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人与人相处的方式、道理成为社会的基石,此基石上升到理论阶段即为伦理,在日常的生活用具、器物造型、制造习惯均会受到影響,所以此设计伦理的研究应充分考虑历史资料研究和文件资料的基础上。

经学典籍:历史早期语言的研究是了解设计伦理的基石之一,研究早期语言组织方式和研读历史典籍便是做设计伦理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从语言和典籍中汲取营养,为适合当下的伦理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历史早期设计文件的收集研究:历史文件的收集、整理、分类、研究在各类研究中并不少见,设计研究收益匪浅。本文对历史文件的收集、整理研究主要从设计伦理方面探索,期望得到各个时期的标准、设计理念与当时的社会评价。并以这种视角展开解读,可以将设计学伦理研究放在具体历史背景中,同时考虑历史史料、社会制度于手工业的演变史等,这样研究更加精确、合理。国内历史资料总目繁多,相关可研读资料很多,但非专业人士要了解此类课题,也只能找些相关资料粗略学习。而其他设计领域的研究与本设计伦理的研究关联性很强,相关历史文件的收集、分类、整理就是为了将设计伦理研究的视线得到扩展,更加准备定义自己的探索范围和寻找线索。

结语

综上,本研究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在资料文献的基础上,运用设计学、伦理学、考古学、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理论对《考工记》进行定位。二是在国内外有关现状研究背景下,论证《考工记》设计伦理研究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三是在国内外设计伦理学探究和《考工记》工艺思想探究、个案探究的成功事例基础上,采用传承传统工艺三个维度的研究方法,即传承性、普适性、统合性,梳理《考工记》设计伦理的发展过程,剖析《考工记》设计伦理横向广度和纵向深度的探究。四是提出建策,以此来追寻历史传统设计的语言与自我体现的位置。

本课题拟设置计划:一是分析《考工记》引发的“考工”态度,并由此资料作为依据,分析中国历史文件资料,其中关于设计伦理方面的表达方式与历史的传承。二是对同类古籍中设计伦理呈现的不同形式及不同方法进行分析,形成阅读《考工记》最基本的文本环境。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六步提升自我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高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高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