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欧洲国家承包工程的经验教训

2017-10-31 10:48张利华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中国企业欧洲一带一路

张利华

【摘要】近十年来,中国在中东欧国家承包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增多。中国企业承包工程项目的成功经验包括合理预算、优质管理、遵守法律、善于沟通、奉献社会等,而失败教训则包括低价竞标、轻视法律、管理不善、水土不服等。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包交通运输建设项目,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企业行为。所以,在考虑社会影响的同时,更要重视经济效益。因此,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之后,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不能靠低价或超低价竞标取胜;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还要学习借鉴欧美先进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质检体制,保持管理的国际化和先进性;最后,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与当地人民保持友好的关系。

【关键词】一带一路 欧洲 中国企业 交通运输项目

【中图分类号】D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22.006

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包交通运输建设工程项目主要是铁路电气化改造、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特大桥梁建设等。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包交通运输建设项目有所增加。2015年11月24日,中国政府与匈牙利政府在中东欧16+1会议上签署了《关于匈塞铁路项目匈牙利段开发、建设和融资合作的协议》。中铁国际将与铁总国际、匈牙利铁路公司在匈牙利组建联营体,作为匈塞铁路项目匈牙利段总承包商。该项目估算总额折合人民币约100亿元,其中铁总国际和中铁国际在上述联营体中共持有85%的份额。①另外,由山东高速集团承建的塞尔维亚E11高速公路、马其顿两段高速公路等项目也在进行之中。被称为塞匈铁路的延长线和升级版的中欧陆海快线也正在加速建设。这条连接希腊—匈牙利—马其顿—塞尔维亚的陆海快线相比传统的途经西欧进入中东欧的海运线路,能够将中国到欧洲所需的海运时间缩短至少10天。自2011年开通以来,截至2016年7月,中欧班列线路总数已达到39条。②

2016年5月,由中国交建、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路桥)合作承建的黑山南北高速公路斯莫科瓦茨—马泰舍沃段莫拉契查大桥开工。本项目新建路段以桥梁和隧道工程为主,桥隧比近60%,是该项目中技术难度和施工难度最大的路段,计划2019年3月完工。该公路建成后将并入国际公路交通网,连接中部欧洲的多个国家。黑山总理久卡诺维奇将这一公路建设项目称为“历史性工程”。③

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完成的最成功的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工程。该工程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85%,塞尔维亚政府出资15%。设计施工总承包单位为中国路桥,设计单位为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桥梁)和塞尔维亚共和国运输研究院(道路)。④该项目2011年10月27日开工,2014年12月竣工通车,2017年1月顺利通过了业主的最终验收。泽蒙—博尔察大桥项目是塞尔维亚近20年来第一个在预算范围内按时优质完工的大型项目,⑤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欧洲建设的特大型桥梁。

然而,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包交通运输工程项目也有失败的案例,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波兰A2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建交通运输工程项目的成功和失败案例的分析,归纳其经验教训,为中国企业今后在中东欧更加有效地开展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包工程的成功经验

通过研究中国路桥承建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工程项目等成功案例,笔者将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包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的成功经验归纳为以下几点。

合理预算。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承建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工程项目之前,在当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考察,充分估算了地理环境、原材料和劳动力市场行情,对物资采购、劳务分包、设备采购、设备租赁、设计加工以及施工所要求的技术和工艺花费做了充分的预估,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合理价格做了预算。不仅如此,中国路桥还在承包合同中加入了保护承包企业的各种条款。“合同草稿完成后进行了合同的评审工作,各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对合同的各项条款进行评审,对有问题的条款进行更正或补充说明。合同执行中,安排专人对合同的执行进行跟踪与协调,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解决。”⑥

合同签署后,该项目获得了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优惠贷款,占全部贷款的85%,塞尔维亚政府提供了15%的贷款,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资金基础。此外,中国路桥还争取到了塞尔维亚政府给予该项目的优惠政策,即从中国和第三国进口塞尔维亚的工程物资和设备免税,为项目运作节省了许多花费。

这种充分调研考察、做出科学合理预算的承包工程项目的方式得到了业主的信任。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发生因资金短缺而误工的现象。

优质管理。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主跨长172米,这一跨度在同类桥梁中位列世界第九。中国路桥凭借精细化的质量管理如期完成了这一高水平的桥梁建设。

中国路桥对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和检验非常严格。该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制度。項目部及时上报1#桥台施工方案,并根据监理意见不断完善,在现有结构物防护、居民房屋防护、边坡稳定性、围栏计划、安全隐患排查、污水管线设计、防水墙设计、施工安全防护、环保等各方面做了充分准备,并充分协调施工时间,尽量避免施工噪音影响当地居民休息。⑦

在施工材料采购方面,中国路桥做了精心的策划和管理。“塞尔维亚地域小、人口少、资源匮乏,物资匮乏,一部分施工机具和辅材价格是国内同类产品的几倍或十倍以上,大量的施工设备、机具和辅材依靠从国内进口。”⑧中国路桥施工的建筑材料和辅助材料大部分是从国内购买的,只有一小部分临时需要使用的辅材和机具从当地采购,节约了大量施工成本。

在施工材料领用和使用方面,该公司也做了精细化的管理。“项目部认真执行材料领用和管理办法,每个劳务队均制订了辅助材料和施工机具领用台账,派专人负责登记和整理,对每次领用的材料品名、型号和数量进行核对,并指定劳务队的负责人签认。定期对劳务队的领用台账进行查阅和考核,超出定额损耗的部分及时予以扣款,予以惩戒的同时与劳务队负责人进行沟通,找出问题的根源,及时提醒,立即纠正,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以做到让每一个人珍惜使用,避免浪费。”⑨这种精益求精的工程管理和质量检验,使泽蒙—博尔察大桥工程项目得以保质保量地完成。

遵守法律。在中东欧国家成功地完成承包工程项目的企业的一个基本经验是:熟知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做事。

塞尔维亚不是欧盟国家,但是其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法律规定与欧盟一样高。泽蒙—博尔察大桥工程承包合同中对安全和环保做了严格的规定,如果触犯规定就会面临停工、罚款等处罚。

中国路桥有很强的法律意识。譬如,在起草项目合同之前,聘请精通英语和塞尔维亚语的人员翻译该国的相关法律细则,尤其对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法律条文进行了深入了解。在施工过程中,该公司要求所有中方商务人员既要了解塞尔维亚相关法律法规,又要熟练掌握并自如运用菲迪克(FIDIC)合同条款,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的权益。

此外,还要求有关商务人员掌握中国和塞尔维亚进出口、海运和清关的相关知识和法律细则,了解退税和免税的办理流程以及塞尔维亚对进口材料和物资实行的免税政策、手续和流程。

这种严格要求管理和商务人员熟知所在国相關法律、了解相关规则、严格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做法,保证了该项目的实施和完成。

善于沟通。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包的交通运输工程项目都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些项目是政府间签署的协议,需要动用项目所在国的大量外汇储备和资源。

对于多党竞争政治体制的中东欧国家来说,执政党对于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型交通运输工程项目很重视,因为项目的成功关系到执政党的连选连任,所以,执政党政府竭力支持已签署的大型项目。但是,反对党就恰恰相反。在执政党与其他党甚至反对党联合组阁时,执政党党魁出任总理,反对党领导人出任部长,甚至出任主管基础设施项目的部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会遇到执政党政府支持而反对党部长故意拖延的现象。所以,与执政党、在野党及反对党均保持密切关系,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十分必要。

2012年,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工程项目开工不久就迎来了塞尔维亚政府换届,该工程沿线的拆迁问题成为巨大的难题。中国路桥公司项目部的负责人与塞尔维亚政府部门的新任领导人进行了密切的沟通,并与业主频繁举行现场进度会、业主例会等,通过密集的沟通与协商,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解决了拆迁难题,使项目得以继续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中国路桥要求商务人员掌握公共交往、沟通和谈判的本领,能够完成各种内容、各种对手的谈判,把中方的权益争取到最大化。这些必备的本领对于项目的实施完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奉献社会。中国路桥公司秉承“筑路架桥,奉献社会;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企业理念,大力推广“路通五洲,桥跨四海”的企业形象。该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办事机构举办了许多公益事业,如免费为当地医院维修道路,捐赠药品和医疗设备;免费为村庄改建供水管道,打井修渠;免费修建小学,并承担孩子们的学习用品费用。中国路桥不仅在物质上支援驻在国百姓,还竭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组织当地小学学生参观工厂;在当地开办露天影院;冠名足球赛事。这一系列积极融入当地生活的举动,使各国群众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感情,有力地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⑩在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工程施工期间,中国路桥也在当地做了一些公益事业,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好评。

中国路桥不仅雇用中方员工,而且还大量雇用了塞尔维亚的员工。泽蒙―博尔查大桥项目的中方员工与塞方员工比例是1:3左右,该项目的46.6%的工程建设由当地企业分包施工,给当地增加了就业等机会,带动了贝尔格莱德市基础设施市场的发展。?这种与当地分包商绑定利益,增加当地就业,造福当地人民的工程得到了塞尔维亚政府和人民的赞扬。

值得注意的是,塞尔维亚不是欧盟国家,泽蒙―博尔查大桥项目既不受欧盟法律的约束,也不受欧盟委员会的审查。这种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型交通运输工程项目,塞尔维亚政府可以直接与中国企业谈判并签署合同,还可以给中方一些优惠政策。这是该项目取得成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些条件在身为欧盟成员国的中东欧国家都不具备。所以,在欧盟成员国的中东欧国家竞标承建工程项目,在汲取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工程项目成功经验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欧盟的法律审查等因素。

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包工程的失败教训

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包交通运输工程项目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通过研究失败案例,笔者将失败的教训归纳为以下几点。

低价竞标。某中国企业集团在竞标中东欧国家高速公路项目过程中,采取了低于业主预算价格50%的竞标方式投标,不仅投标价格极低,而且还接受了对方许多苛刻的条件,甚至在合同中取消了国际通用承包工程菲迪克法律保护承包商的条款,如业主须垫付工程启动款,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事先未估计到的困难,承包商可以要求业主适当增加工程款,等等。

该企业集团虽然以超低价竞标拿下了建造高速公路的工程项目。但是,该公司开工时不得不自己垫付启动款,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很多工程量远远超过项目说明书文件的规定数量,如桥梁打桩,项目说明书规定为8000米,实际施工中达6万米;桥涵钢板桩,项目说明书中没有规定,可实际工程中所有的桥都要打。另外,还要修建大型动物和青蛙的通行道等,这些变更得不到业主方的承认和相应补偿,中方不得不加大垫付资金继续施工,从而陷入了资金链紧张,中方向对方业主提出调价,但对方不同意,表示要“按照合同来”。?由于严重缺乏资金,不能按期完工,中方最后不得不放弃该工程,造成了几十亿人民币的损失。所以,中国企业用低价或超低价竞标工程项目的方式是绝对不可取的。

轻视法律。一些中国企业承包中东欧国家基建工程项目失败案例显示,对欧盟及所在国法律重视不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譬如,某中国企业集团承建一个欧盟成员国的东欧国家高速公路项目时,对于欧盟和所在国的环境保护法的条文细则了解甚少,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该项目的业主不仅按照本国的环保法,而且按照欧盟的环保法严格监督检查工程建设,环保部门要求中国承包方聘请生物专家进行指导,为大型动物修筑通行道路。在高速公路的一个标段沿途共生存着七种珍稀两栖动物,包括一种雨蛙、两种蟾蜍、三种青蛙和一种叫欧螈的动物,业主要求在降温前将珍稀蛙类移至安全地带,为了给动物搬家停工两周,造成了额外的工期延误和费用。?另外,项目所在国的文物局也三番五次地到工地进行考古方面的勘察。由于对欧盟和所在国相关法律缺乏了解,这些情况中方事先都没有估计到,结果在施工过程中增加了很多成本,远远超出了中方的工程预算,致使项目难以持续下去。

不少中东欧国家是欧盟成员国,这些身为欧盟成员国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仅要得到本国议会的批准,更要得到欧盟委员会的审查批准。中国企业如果不了解欧盟的相关法律规定,就会在承包工程项目过程中遭受阻碍。譬如,匈牙利是欧盟成员国,由中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三方企业共同签署的匈塞铁路项目匈牙利段的项目合同,就受到了欧盟委员会的审查。欧盟委员会对由中国企业承建、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的匈塞铁路项目展开调查,并想厘清其招标过程是否违反了欧盟关于成员国的大型交通运输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的法规。“2016年5月26日,欧盟委员会启动了对匈塞铁路调查程序的第一个步骤。在这一阶段中,各方将通过会谈澄清有关问题;若无法澄清,欧盟将启动正式的违规调查。”?

欧盟经济法律体系非常复杂繁琐,不仅有经济贸易法律,还有劳工法、环保法、政府采购法、反垄断法、反倾销法等。中国企业在是欧盟成员国的中东欧国家承包交通运输工程项目,不仅要遵守所在国的法律,而且还要按照欧盟的法律行事,要受到双重法律体系的监督制约。如果不重视这一点,中国企业就会遭受重大损失。

管理不善。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包交通运输工程项目,如果管理不善,缺乏合理预算、精细化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检验体系,就会在实施项目过程中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譬如,某中国企业集团获得中东欧国家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后,由于事先不了解当地原材料市场行情,对采购建筑材料和辅助材料的计算和管理不精细,施工过程中,当地原材料的涨价大幅度地增加了成本。另外,业主要求中方必须与当地企业签订分包合同,并且由业主来推荐当地分包商,中方对于分包商没有选择余地。由于中方不了解当地分包商的底细,没有把自己的利益与分包商的利益加以绑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分包商单方面提价,中方因资金链断裂不能按时付款,分包商停止供货并要求罚款,当地工人也因未能按时拿到工资而抗议示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度。

水土不服。中东欧各国有各自的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譬如,阿尔巴尼亚人表达“YES”时摇头,表达“NO”时点头。中国企业商务人员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与对方人员沟通。

中东欧国家的宗教比较复杂多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黑山的主要宗教是东正教;爱沙尼亚等国主要宗教是基督新教;而阿尔巴尼亚、波黑、马其顿的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和东正教。

中国企业到中东欧国家承包工程项目,需要了解所在国的宗教习俗。譬如,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人习惯于周六、周日到教堂做礼拜或休息。在周末和宗教节假日加班加点干活,在他们来看是不可思议的。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每天要祷告五次,还有斋月,在宗教节假日期间一般也不上班干活。一些中国企业对所在国宗教习俗缺乏了解,用管理中国工人的方法管理当地工人,结果遇到各种各样的抵制。一些中方管理人员抱怨当地工人工作效率低,不如中国工人工作效率的1/3。然而,所在国劳工法和欧盟劳工法都要求中欧合作的大型工程项目必须雇佣一定比例的当地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中国企业如果不了解当地的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就会在施工中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

对在中东欧国家承包工程的中国企业的建议

合理竞标。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竞标交通运输建设项目,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企业行为。所以,在考虑社会影响的同时,更要重视经济效益,而不能靠低价或超低价竞标取胜。

在竞标之前,中国企业应当聘请高水平的英语翻译或所在国语言的翻译,准确地翻译招标文件全文,并认真研读相关资料。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工程路段做现场勘查。对工程所在路段的地质、水文、气候、环境、资源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还要考虑保护动物和保护环境所需的花费。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技术以及建筑行业的水平。在做好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考察之后,结合自身情况编制详细的技术标书、商务标书,合理报价,合理竞标。

低价竞标会引起欧洲国家其他竞标对手的猜疑和怨恨。采用先以低价竞标拿到项目,然后再在承建过程中变更价格,这种手法在在欧洲国家是行不通的。因为欧洲国家法治比較健全,工程质检体系和保险体系比较完善。所以,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竞标工程项目时,要充分计算成本,考虑企业的利润。对于政府环保部门、考古部门的介入和检查要事先考虑到。在欧盟成员国的中东欧国家还要考虑欧盟的审查成本等因素。

维护权益。吃透法律,认真守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是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完成工程项目的经验之一。

国际工程招标通用的菲迪克(FIDIC)条款规定了一些保护承包方的条款。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竞标工程项目时应当坚守菲迪克(FIDIC)条款所规定的保护承包商的底线。例如,业主在开工前向承包商支付启动资金。如果因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工程成本上升,承包商有权根据实际工程量的增加要求业主补偿费用。如果业主延迟支付启动资金和工程款项,承包商有权起诉甚至终止合同。这些国际通用的条款在合同中一定要保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业主和当地分包商损害中国企业利益和权益的问题时,中方应果断地运用法律和技术手段去沟通,甚至及时采用投诉、申诉的方式维护企业的利益和权益。

优化管理。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建的交通运输工程项目都是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所需资金巨大,材料采购渠道多样化,使用的币种较多,应当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采购体系和运营管理体制。对工程项目的物资采购、海运清关、退税免税、设备租赁、材料运输、材料领用、劳务分包、设计加工、工人管理等都应有精细的规划和措施,对于多币种兑换的汇率风险也要充分考虑。

欧盟和欧洲国家的质量检验非常严格。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建工程项目要十分注意质量的监督管理。不仅有本企业的专门质量责任人检查和监控质量,还要随时准备接受来自业主方的严格的质量检验。

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应当成立自己的商会,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行业互助,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和法律咨询,做好海外承包工程项目的优惠贷款和相关保险事宜。

中国企业应当学习借鉴欧美先进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质检体制,保持管理的国际化和先进性,建立优质的竣工后的运营维护系统。

入乡随俗。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包的交通运输工程项目工期较长,中方人员在当地生活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与当地人民保持友好的关系,对于完成工程项目非常必要。

中国企业应当充分了解所在国的宗教习俗,与对方打交道时不要犯忌。中国工人在周六、周日、晚上甚至节假日加班加点干活都是正常的,但这一点在欧洲人那里是行不通的。不仅有宗教习俗的因素,还有劳工法的因素。所以,中国企业要尊重欧洲人的宗教文化习俗,在编制工程预算和计划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充分预估工期时间,不要指望靠“加班加点”突击完工。

欧洲人普遍信奉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价值观,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建工程项目,应当尊重欧洲文化价值观,强调共同人性方面的东西,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益的同时,维护分包商、当地员工的利益和权益,造福当地人民。

中东欧国家在冷战和两极格局时期曾经遭受过苏联霸权主义的欺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严重的疑虑。在人权、民主等问题上,中东欧国家深受西欧国家的影响,欧盟对华的贸易制裁或贸易管制也容易在中东欧国家得到响应和执行。所以,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承建工程项目出现问题时,要避免展示国有企业的官方背景,避免将工程问题政治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应对解决。

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招工时应当注意当地人的习惯,不要将欧洲民众视为个人隐私的信息作为招工条件,如性别、民族等,以免引起当地人对中国企业招工的性别或民族歧视的疑虑。

在管理工人方面,中国企业习惯于集体主义管理方式,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将员工视为企业的一部分,强调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欧洲人则更看重个人权益和利益,更注重人文关怀,对企业侵夺和占用个人的权益和时间比较反感。中国企业在管理当地工人时应当注意这种差异,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关怀,多一些沟通。

西方媒体常常以报道爆炸性新闻和负面新闻而增加收视率、点击率和发行量。中国企业进入中东欧国家,当地媒体可能会寻找和追踪报道中国企业的负面新闻,中方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一方面,应当理解西方国家的媒体为了自身生存发展,需要大量报道负面新闻以吸引民众,无需大惊小怪;另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不要让媒体抓住负面把柄,对于媒体批评,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坦然面对。与此同时,适当做一些公益慈善事业,如资助学校教育,赞助智库研讨会等,主动、积极地与当地媒体保持联系,利用媒体渠道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理念。这样,不仅能扩大企业影响,还能增进当地人民对中国企业的了解。所以,善于与媒体沟通,通过媒体传播扩大自己的正面影响,增进当地人对自己的了解,是中国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总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的投资承包工程项目会日益增多。中国企业在走进中东欧国家的过程中,有机遇,有竞争,有挑戰,也有困难。只要我们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遵守市场经济规律,依法做事,优化管理,就能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就。

注释

戴小河:《中国中铁将参与匈塞铁路项目建设 项目总额100亿》,新华网,2015年11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5-11/26/c_128471735.htm。

毕淑娟:《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结伴而行》,《中国联合商报》,2016年11月9日,http://www.sohu.com/a/118554954_481650。

王慧娟:《中国企业承建的黑山南北高速公路项目莫拉契查大桥开工》,新华网,2016年5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5/26/c_1118939347.htm。

王振宇、明少宏:《浅议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项目商务管理的特点》,《公路》2016年第9期。

《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及附属连接线项目第一分段顺利通过终验》,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网站,http://www.crbc.com/site/crbc/zwjgdt/info/2017/4279.html。

王振宇、明少宏:《浅议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项目商务管理的特点》,《公路》 2016年第9期。

李杰:《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泽蒙侧施工正式启动》,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网站,2013年1月27日,http://www.wh-eh.com/news/qiyexinwen/2016/1017/6575.html。

王振宇、明少宏:《浅议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项目商务管理的特点》,《公路》,2016年第9期。

《中国路桥的“社会责任理念”》,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网站,http://www.crbc.com/site/crbc/shzrln/index.html。

高美:《李克强将出席中国在欧修建首座大桥竣工仪式》,中国新闻网,2014年12月18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12-18/6887328.shtml。

向鹏成、牛晓晔:《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失败成因及启示——以波兰A2高速公路项目为例》,《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5期。

周啸东主编:《“一带一路”大实践: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经验与教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第428~429页。

王自勵:《中国承建匈塞铁路遭调查 匈方:欧盟尚未指出问题》,财新网,2017年3月3日,http://international.caixin.com/2017-03-03/101061740.html。

责 编∕樊保玲

Abstract: Over the past decade, China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its contracted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contracting projects includes reasonable budget, quality management, compliance with laws, good communication, and dedication to society, while lessons include low-cost bidding, contempt of law, mismanagement, and unadapting to local environment. Chinese enterprises contrac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are corporate actions operating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Therefore,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ocial impact, they must also pay attention to economic efficiency. Therefore, after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go global, they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cannot win a bid with a low price or even ultra-low price; use legal weapons to safeguard their own rights and interests; also learn from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bout their advanc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quality inspection system; and finally, respect the local culture, religion and social customs, and maintain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the local people.

Keyword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Europe,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portation projects

猜你喜欢
中国企业欧洲一带一路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