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古镇,如诗如画的江南佳丽地

2017-11-01 19:13张德强
火花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水乡运河古镇

张德强

塘栖古镇,如诗如画的江南佳丽地

张德强

穿镇而过的京杭大运河,静静的青石街道,白墙黛瓦的古建筑,一排排美人靠,静静诉说着古镇昨日的繁华,斑驳的墙壁上留下的是岁月无声的痕迹,塘栖这个有着诗意名字的江南水乡小镇,她的美如此典雅、别致……

烟雨朦胧的情调之地

塘栖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离杭州城区只有四十公里。虽然没有名山大川,可是,小镇的那份宁静,那份秀色,那份情韵,够人一辈子领略的了。难怪现代文学大师丰子恺先生曾赞誉:“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

去塘栖的路有无数条,最诗意的是坐船,悠悠地直抵塘栖的核心。一行人乘坐一艘古色古香的漕舫船从杭州武林码头出发,约摸有两个时辰,忽听同行的人高喊,塘栖到了,隔着船舱的窗户,我看到了运河右侧的那一片风景,这就是传说中的塘栖。

据导游介绍,历史上,塘栖本来只是个小渔村,直到元末张士诚拓宽了官塘运河以后,人们沿塘而栖,小镇才初现雏形。明代弘治年间,广济桥的构筑使镇区两岸连成一片,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和著名的水路码头,可谓富甲一方,商贾云集。光绪《塘栖志》记载:“迨元以后,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又说:“塘栖官道所由,风帆梭织,其自杭而往者,至此少休;自嘉秀而来者,亦至此而泊宿,水陆辐辏,商家鳞集,临河两岸,市肆萃焉。”塘栖古镇曾为明、清江南十大古镇之首。

京杭大运河是塘栖的灵魂,因其穿镇而过,塘栖人和运河朝夕相处。早年,运河上的船多依靠风力和人工推动,由塘栖到杭州的水上航程,刚好一天。一般从杭州出来的商旅、香客到了塘栖,都要息夜;第二天赶早进香或回家。因而每年佛事季节,塘栖码头人头攒动,樯帆林立,好不热闹。他们为商家、客栈带来一波又一波的生意,这就是史书上著名的“塘栖香市”盛况。

因镇域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塘栖古镇就是杭州的水上门户。“我们塘栖码头,乌镇、周庄那些是比不上的。”镇上的居民说起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一种天然的骄傲。“当年乌镇弄古镇的时候,还是从我们这里运走的石板呢。”如今,旅游爱好者知道了周庄、西塘、同里等等,但知道塘栖的并不多。

这里到处都是水塘,一个墩一个墩把水都连接起来,所以叫作“塘栖”。有趣的是,塘栖多雨,一年四季细雨不断。三、四月份,春雨绵绵;九、十月份,秋雨潇潇;一入夏,又断断续续一个多月的梅雨。雨多地湿,镇上道路大多用石板或卵石铺砌,被细雨和脚步磨得油滑。曲巷中青砖黛瓦,远望轮廓分明,黑白相映,楼台烟雨朦胧,别有一番情趣。这不正是古诗中“梦里江南梅熟时,小船吹笛雨潇潇”的意境吗?

不过,就是遇到下雨游人也不必担心。因为镇上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凉棚,临河街道大多有廊檐骑楼,塘栖人叫“过街楼”。在塘栖街上走,即使雨天出门,行人也不用打伞,从不湿鞋。其实,在塘栖,雨天出游才有情趣,烟柳朦胧中依在运河边的“美人靠”上,望着水上丝丝雨线,那句古诗“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不觉就浮上来了。

据说,杭州的俊男靓女周末都喜欢到这里谈情说爱,所以,在塘栖总能看到,烟雨朦胧中一对对情侣在牵手漫步,窃窃私语。好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情调之地!

色彩浓郁的水乡风情画

塘栖有许多古建筑,穿梭在深深的古镇院落里,廊檐错落,黛瓦青墙,你依然可以感觉到千年水乡古镇的气息。

尤其水北街,坐落着大片珍贵的明清建筑,这是现今保存最为完好的江南水乡街巷风貌,街面全都是沿河而建。这里游客摩肩接踵,“聚源昌”糖色店、朱一堂糕点门前,依然熙熙攘攘。

塘栖风貌

塘栖古镇

塘栖水北街

建筑古迹

塘栖的古建筑从外面看来,不见得富丽堂皇,若从大门进入,其门楼就足以让人惊叹。门楼上是各式各样的砖雕,和有名人如“董其昌题写”的堂门进入大门,中间是一个青石板砌成的大天井,有假山,养鱼的千石缸和小池塘。天井二侧是厢房,面对中央是大厅堂。雕梁画栋,陈设古朴。

民居住宅傍河而建长廊,河道上的石拱小桥比比皆是。临河道路用青石板铺砌而成。靠河的一边有“美人靠”提供途人休息之用,有避雨的廊檐。如果外出,可迭坐小划船,在纵横交错的河道穿梭,的确有一番置身于江南水乡图画中的感觉。

超山梅花

运河谷仓博物馆内

史上有许多名人都喜欢在塘栖小憩逗留,如蒲华曾,在西小河买过字画。吴昌硕、张大千、丰子恺和俞曲园,在塘栖留下许多墨宝;清著名画家奚冈和扬州八怪的画,在许多望族家中都有收藏。

据说康王南逃途经塘栖时,与水沟弄的豆腐西施一见钟情,相约回宫后再来迎娶,结果康王忘了此事,豆腐西施便投井自杀。康王为了弥补过失,下令在塘栖建立皇坟。解放后,在皇坟这块风水宝地上,建起了一所中学。

走在塘栖的小巷中,路遇的当地人总会以无比骄傲的口吻讲起他们的塘栖。小镇的文化古迹更是俯拾皆是,塘栖人为之骄傲的广济桥,历经五百余年仍雄踞京杭大运河之上,已经成为历史沧桑的见证;乾隆皇帝为表彰浙省纳粮业绩赐予的御碑,至今仍矗立在运河一畔,成为了塘栖珍贵的历史遗存之一。还有那东晋文学家郭璞为帮助当地百姓度过旱荒而打下的郭璞井,用此井水泡的茶还得到了康熙的赞誉……塘栖就像一本大书,翻开它,每一页都记载了过去的荣光。

清晨,四乡百姓撑着小船,将自产的蔬菜、鱼虾等运到镇上来出售。等舱中的货品出手,村民大多要到茶馆喝一壶茶,与同业聊聊天,吸上一袋烟。然后,买点妻儿老小喜欢的日用品。黄昏时分,再悠悠地撑着小船回家。

塘栖的多数茶馆依河傍岸,茶客们一边饮茶,一边观赏运河上的风景,水上帆影梭织,两岸肆市萃集。小城自有小城的繁荣,小镇自有小镇的秀丽,乡村自有乡村的韵味。那种景致、那份情调,让人一辈子都忘不掉。

有人把塘栖比作“出水芙蓉”,因为镇里河道各处皆是,墩埠犹如莲枝,一朵盛开的荷花浮在水上,这些话说得很有道理。旧时,塘栖茶楼除营茶水之外,还聘杭、湖、苏艺人前来说唱,不少茶馆白天卖茶,晚上说书;也有江湖艺人演唱男女伴二胡的说唱,称作“武林调”。苏州弹词在塘栖也很行俏,因此,老茶客干脆把喝茶叫做“听书”。什么《说岳传》《乾隆下江南》等,精彩的情节都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只有到了塘栖,您才能真正感受到原汁原味江南文化的沉淀,那里有青瓦粉墙的村落,那里“绿水人家绕”的乡情,那里春雨绵绵中的烟柳,那里曲桥高耸、扁舟穿境的情趣,真像是一幅幅色彩浓郁的水乡风情画。

超山“十里香雪海”

说到塘栖,就不能不说近在咫尺的超山了。超山为水乡孤峰,古人称之“兀立于平畴水乡之中,超然于桑陌湖网之间”。“孤峰”拔地而起,山势颇具几分古代文人孤芳自赏、傲视芸芸众生的性格,为历代墨客所垂青。

其实,超山只是天目山的一支余脉,地处山脉与平川的临界点上。超山以“赏梅”扬名天下,每年春季二月,十余里遥天映白,如飞雪漫空,故有“十里香雪海”之美誉。为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历代以来,人们对于梅的酷爱无与伦比,歌颂梅花的诗文脍炙人口。因而,“超山探梅”几乎成了杭嘉湖居民每年例行的春游活动。

由塘栖里仁桥边坐车或是步行,就可到超山风景区,其面积为五平方公里。超山主峰海拔二百六十米,附近有宋梅亭、浮香阁。山上有妙喜寺、玉喜寺,途中有翠均亭等等。

登上超峰极目远眺,方圆数十里平畴山川尽收眼底:远处,运河如带,穿越大地;近处,是炊烟迷蒙中塘栖的村落人家。阳光下,水田、池塘犹如面面明镜,耀人眼目,让你不由心旷神怡。迎风长啸,不知怎的,一时竟有如行天宫的感受。

此时、此地、此景,你才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塘栖,什么是大运河,什么才是水乡风情,什么才是古人说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塘栖,是个有山有水,风景如画休闲游的好地方,在我心目中,它的古朴典雅远远超越其它江南水乡。

在塘栖,稍稍流连半日,却仿佛怀古千年,令人思绪悠远而宁静,当你渐渐离去,你会明白,穿越千年时光,虽是匆匆的过客,但小镇那些风景,那些远古的幽梦,隐于内心交织成梦。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超山顶峰

猜你喜欢
水乡运河古镇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水乡情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同里古镇
新水乡歌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水乡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