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旅游:金融不缺位

2017-11-01 07:24袁航
当代贵州 2017年42期
关键词:安顺景区贵州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袁航

大旅游:金融不缺位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袁航

金融机构紧抓全省旅游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将支持旅游发展和金融扶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投资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随着县县通高速到走进高铁时代,贵州大交通网的建设为贵州发展大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和大便利,开辟了大空间,旅游产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

今年上半年,贵州旅游总人数3.5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6.6%,旅游总收入3140.58亿元,增长40.1%。

投资旅游就是投资未来,这也是金融发展新机遇,将支持旅游发展和金融扶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服务模式、开发新的旅游景点以带动贫困群众创收、增收和就业。

支持景区建设带动贫困群众创收

“这是我新修好的房子,我拿这个房子入股当股东,景区要给我分红的。”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四组村民吴文刚那黝黑的脸上绽放着喜悦的笑容。

“三变”改革是山区农村改革发展新路子。普古乡娘娘山、四格乡坡上村都有着美丽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没有资金,如何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成了一个难题。

“青山绿水是我们的资源,游客来了也是资源,只是没有启动资金,就只能守着金山无钱用,守着青山没柴烧。”娘娘山村民陶浪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说。

了解到农户的资金困难后,贵州银行六盘水分行挨家挨户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普古乡、四格乡农户一一核对信息,加班加点进行贷款的申报审批工作,并在2015年10月29日完成第一批农户贷款的发放工作,当日一共向17户农户发放136万元的贷款。

吴文刚就是其中之一,得到贵州银行发放的8万元的贷款后,他用贷款资金改造了现有房屋主体、外墙和装修,改造完成的房屋作为资产入股村合作社,成为普古乡特色旅游乡村的一个组成部分,帮助他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除了合作社分红,吴文刚用改造后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房屋经营起了农家乐,自己当了老板,吴文刚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贵州银行盘县支行行长罗路纲告诉记者,目前娘娘山景区有625户农户得到了特色村寨项目贷款,农户利用这5000万元资金开办了100多家客栈、超市和农家乐。如今的普古乡娘娘山和四格乡坡上村不再是从前荒凉的景象,景区项目逐渐完善,山水相依,自然生态完美融合,吸引了国内外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上半年,贵州银行为全省旅游产业新增融资60亿元,余额达到93亿元。

支持景区改造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很喜欢贞丰的环境和这里的国际房车露营基地,之前我们来过一次,车友也在推荐,过来感受一下的确不错,不仅自然风光相当优美,气候不错,而且房车营地建得和国际接轨,配套设施比较完善。”来自山东的房车自驾游客邓军说。

贞丰县三岔河景区距贞丰县城18公里,景区绵延数十公里,包含了“天下奇观”双乳峰的观峰亭、千姿百态的竹林堡石林,资源禀赋优越。

贵州银行贞丰支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在了解到景区将升级改造的消息后,加之三岔河旁边的纳孔村又是我行的‘精准扶贫’帮扶村,于是我们同项目业主方贵州金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接,最终给‘贞丰县者相镇三岔河景区升级改造项目’授信1.4亿元,目前已落地1.25亿元。”

据了解,该项目以改善景区接待能力、扩大景区规模为主。随着贵州银行贞丰支行项目资金的落地,三岔河景区接待能力和规模发生了较大变化。记者从该景区了解到,改造后景区接待能力达15万人次,门票直接收入约20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当地101人就业问题,直接受益于该项目的贫困人口达500余人。

“每天把自家种的蔬菜瓜果卖给当地的农家乐和前来旅游的人,生活越过越滋润。”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村民罗玉英表示,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以前真是不敢想。

和三岔河景区一样,荔波茂兰景区一直以来游客入住难、停车难、就餐难、交通拥堵等现象严重,造成茂兰景区旅游业一直不温不火。

为解决制约茂兰发展的难题,贵州银行变被动支持为主动服务,和当地政府一起探讨金融服务旅游产业的新模式。围绕提升景区接待能力,贵州银行一次性为茂兰景区融资5.02亿元。资金到位后,该景区建起了酒店、餐馆、停车场、环山公路等,一举击破“三难一堵”带来的困局,带动当地各族群众500余户约1800余人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480户1701人。

安顺市明确提出将旅游与扶贫挂钩,贵州银行安顺分行积极响应,进行相关旅游开发项目授信。图为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风光。(李书林 / 摄)

支持景区开发带动贫困群众就业

“像我这样的饭庄,浪塘有十几家,我们的菜都是原滋原味的农家蔬菜,像盐菜蒸腊肉、野生菌、河鱼等,外面来的人都很喜欢吃。”安顺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的饭庄老板张贵友说道。2015年,随着旧州镇旅游开发起来后,浪塘村优美生态风光吸引了来自贵阳、安顺等地的游客纷纷前往。借此机会,张贵友开了一家饭庄,过节时一天能挣3000多元,解决村里8个贫困人口就业。

旧州镇素有“黔中小江南、安顺鱼米乡”的美誉,至今依然在民居、服饰、饮食、民间信仰、娱乐方式等方面沿袭着600多年前的明代习俗,跳地戏、唱花灯、穿大袖、住石房、讲“明朝普通话”的群众随处可见,彰显着大明古风、屯军古堡、美食古味和民间古艺。

然而,就在两年前,旧州镇还“养在深闺人未识”,处于尴尬的发展困境,一边是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一边却是当地村民在贫困中苦苦挣扎的现实。

2015年,安顺市明确提出将旅游与扶贫挂钩,贵州银行安顺分行积极响应,进行相关旅游开发项目授信。贵州银行对旧州小城镇进行开发资金投放后,旧州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飞速进行,从2016年开始,不断涌入的游客让沉寂了多年的“安顺州”所在地再次喧闹起来。

“人气即财气”,旧州居民叶丽萍凭借炒茶技艺,租房装修建了个茶艺体验室,今年收购400多斤茶青,清明前后便全部卖完,赚了4000多元。贵州银行安顺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景区开发,必定会滋生许多产业,而产业的发展,又将通过吸纳就业的形式解决无数人的脱贫问题。

近两年,旧州镇年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均超2.2亿元。旅游的发展带动了民俗客栈、特色农庄的迅速发展,既解决了农民就业,又拉动了经济增长。据悉,旧州镇全年解决镇区和周边乡镇6000工人务工,其中吸纳异地搬迁1000余人就业。

(责任编辑 / 岳振)

猜你喜欢
安顺景区贵州
安顺娘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安顺的裤袋